旺苗车友 发表于 2017-3-10 12:02:43

骑行解字石吃驴打滚宴

骑行解字石吃驴打滚宴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YxMTE1OTU1Mg==/v.swf “驴打滚”就是在很多年前从粘食中演变出来的一种大众化小吃。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驴打滚民间也有传说,相传是当年清朝的御膳房里,御厨本来为皇上做了一道蒸年糕,小太监刚刚端起来准备给皇上送去时,不小心将年糕掉进了一个盛满豆面的桶里。当拿出年糕后发现上面已经沾满了豆面,怎么也弄不干净,这时再重新做一道新的已经来不及了。这个小太监只好硬着头皮将这个沾满豆面的年糕呈给了皇上。皇上看到后很惊讶,就问他这是什么菜。小太监急中生智编出了一个名字,说这道菜叫做驴打滚,因为很像驴在黄土上打滚后浑身沾满黄土的样子。皇上吃后,觉得年糕沾上豆面口感很好,就问小太监是怎么做的。这时小太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皇上,皇上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称赞了他。从此驴打滚这道小吃就成了北京地道的当地小吃。估计是后人杜撰的。     有次去韭菜园,一个叫追风的骑友曾说过,这马致远故居听说是后人为了村里招揽游客,为村里杜撰的,其实游客也不关心到底有没有马致远故居的事儿,反正是多了个游玩的历史遗迹,貌似有点文化味道,是真是假可以有专家学者根据历史和费用去探讨的。   上网一查,这个驴打滚和扣肉也是为了发展郊区旅游经济所杜撰。原来,康陵村的春饼宴火了,这让相邻的上口村羡慕不已。村支书王金华找镇里牵线,请职校老师们帮帮上口村:“俺村儿有个老人驴打滚做得很棒,能不能给咱也策划策划?”“要把城里的客人吸引过来,光有驴打滚可不成。”昌平职校的老师们在上口村走访调研了三个月,发现村子北面有汉代的残城墙,村里老人们说,这一带曾经是东汉大将马武的练兵场,而驴打滚据说就是马武和他的将士们发明的。职校培训中心主任张利成眼前一亮:“就搞个汉文化特色宴怎么样?”老师们查看史书,研究菜谱,最终设计出了包括马武扣肉、马武肉丸等十几道菜在内的驴打滚宴。培训完厨艺,老师们心里还是不踏实:“上口村不像康陵村那样有美丽的古城,光凭一桌饭能把人吸引过来吗?”在校村座谈会上,职校校长段福生出了个点子:“‘十二五’规划里,昌平区提出打造十三陵户外体育休闲运动集聚区。能不能依托十三陵的未来发展,搞个户外登山基地?”上口村位于十三陵陵区的最北端,曾是明十三陵的灰岭口,村里有座山叫老龙背,天气好的时候,站在这山上可以尽览十三座陵全貌。职校请来驴友圈儿里的名人、徒步爱好者雷某。雷跟职校老师一起在村周围设计了一条简易可行的登山线路,连老年人登山的条件都照顾到了,还不用村里增加太大支出。今年开春儿,村民们花了一周时间,沿着登山线路割杂草、整修路面,清理出一条眺望十三陵的绝佳线路。通过网上查明白了其实这杜撰的历史里,驴打滚是中心,扣肉是为了驴打滚为中心设计的菜品中的一味,不过,吃过几次,确实味道不错。真佩服网上人们的文字功夫,摘录一段如下2013年8月15日北京晨报在上口村,听到驴打滚始于距今近2000年的东汉、发明人为光武帝刘秀麾下名将“云台二十八宿”之一马武的传说:马武率军在附近山头(据村里人说,昔日的马武寨,在今天一个叫大墩的山头)驻守时,士卒因长期食用黏黄米馍,产生厌食情绪,身体日衰。马将军担心危及军队战斗力,受毛驴在地上打滚浑身沾满黄土的启发,创制出黄黏米裹炒黄豆粉的“驴打滚”。结果,深受士卒欢迎。这传说,使我十分吃惊。此前,关于“驴打滚”,我所见过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元人《燕都小食杂咏》里的:“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庖厨呼作‘驴打滚’,食客闻香纷纷来。”我一直以为,北京地区的民俗,一般均起源于元明清时期。孰料“驴打滚”这种其名“低俗”的食物,竟然可以追溯至汉朝!一个2000年前的将军的名字,能够跟一种民间小吃联系在一起,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原因。众所周知,我们的民间传说,通常更愿意将风物的发明者附到帝王身上,至少也得是著名文人。一个普通将军,不足以使民间小吃名闻遐迩。于是,我到《后汉书·马武传》中找答案。据《后汉书》记载,马武确实曾经到过这一带,他奉刘秀之命,统帅过渔阳、上谷的骑兵,曾跟随刘秀追击尤来、五幡等乱军,到过平谷。从《后汉书》本传看,这个绿林出身的将军,除了英勇善战,还是一个善于应对、个性鲜明、有娱乐价值的人。关于马武其人,《后汉书》还有如下一节文字:“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可见,这马武不同于一般杀人如麻的傻把式将军,他是一个有性格、有趣味的明星式人物。不难想象,他率军驻守此地时,在当地百姓间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受到百姓喜爱的将军。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当地应该流传过若干关于他的故事。可惜的是,两千年之后,只剩下了发明驴打滚这一个传说。其实,反过来看,经过两千年的风风雨雨,还能留下一则跟民间小吃有关的故事,足以证明,马武将军在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非同寻常。足见能言善辩之士的厉害。一个杜撰的居然能够圆上。其实为什么马武留下小吃的传说,当然归功于村民了,也是近几年才产生。书归正传,闲话少说,咱们说说骑行活动,解字石号称是六公里的坡路,现在骑上去不免大腿有些酸痛,不服老还是不行,虽然我不算老。骑友们兴高采烈的骑上去,采购农副产品,在光景台上切磋武艺,人必人,骑行能力还是有差距的。 我们一行,骑行经过昌平李自成环岛,路过十三陵的神路,经过几个陵后,在分水岭骑上直奔解字石坡顶的公路,路况非常好,汽车也不多,嬉闹一番,一路放坡直奔上口村的驴打滚宴。说是迟,那时快,上坡感觉十分费力,放坡确实神清气爽。一溜烟的功夫,骑友们已经坐在驴打滚宴的餐桌上了。我们看着马武的塑像,和塑像前所说户外登山之路,村民们没有忘记宣传他们的,马武将军如何如何,看来村民们早已熟悉了这经过精心设计加工的一条龙服务。

旺苗车友 发表于 2017-3-10 12:04:36

看图说话马武像前留影,以前,骑行放坡总是 一溜烟的过去,今天特来拜访马武的故事貌似他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如今就剩下了驴打滚和扣肉我们在观景台上合影,这里风很大这段公路有意思,好像个圆形的盆景,这种拐弯,我们骑行时需要小心骑友们切磋武艺,高人太多好比是英雄争霸,你来我往大卫也是体力倍增,宛如神人路骑友们骑到上坡顶,都是十分高兴的我们爬上山感到像马武一样自豪,因为我们也是马纷,吃他的扣肉和驴打滚来了

旺苗车友 发表于 2017-3-10 12:06:00

小心,这样骑行很危险,拐弯要留有余地这是自家种的,我这是长摊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要是仙人就好了这次就这么多人,都不软马武也是哈哈了,这么多人捧场这老张,人老身体倍棒儿,头一个登顶英雄难过美人关,崇拜者众多,女骑友为主我们登上观景台,继续玩耍哈哈,又上一层楼老蒋,爬坡能手,年高体力好,跳起来落地,砸的观景台直响

旺苗车友 发表于 2017-3-10 12:07:09

云涛还是个小伙子,当然体力非常便宜点儿,我们都买了我们要去驴打滚和扣肉了这农家院里也是不错,家庭式的餐厅桌子还有转盘这就是马武扣肉哈哈庆祝我们再次在一起度过美好登顶骑行的一天马武合影

慢骑兵 发表于 2017-3-10 12:16:17

赞!!

老猴 发表于 2017-3-10 12:53:42

帅帅的

成长 发表于 2017-3-10 12:56:36

太逗了。哈哈!

格桑Medo 发表于 2017-3-10 13:27:19

旺苗哥总是能别出心载,图片有点穿越古今的感觉,赞!

旺苗车友 发表于 2017-3-10 13:58:31

慢骑兵 发表于 2017-3-10 12:16
赞!!

谢谢慢骑兵关注,谢谢

旺苗车友 发表于 2017-3-10 13:59:13

老猴 发表于 2017-3-10 12:53
帅帅的

哈哈,老猴好,这里又见面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骑行解字石吃驴打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