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去甘肃的骑行计划
在做明年5月去甘肃的骑行计划,想去看看今年上半年在《阳光助困》网(www.zhukun.com)上资助的孩子和调查整理贫困生资料的方老师。去看看那里的山川,那里的土石路。
刚与甘肃陇南市西和县石峡乡小学的方应会老师通过电话,
他们那里位于512地震出了名的舟曲县东100公里,
那边现在还是只有一条通往县城的S218省道,通往下面其他乡的就只有土石路了。
由于交通的闭塞,山高路陡,很多地方开车过去,交通费用奇贵无比,
陇南山区,属于赤贫地区,所以外面人也没兴趣进去,山里的人出不来,出来的就不愿再回去。
从西和县城到礼县永坪乡50多KM就要80元的车费。所以有时尽量找朋友借摩托车骑。
县里几个中学,在地震重建过程中,都是与县长操相同口音的外乡施工队承包去了几千万的重建工程。
方老师也是家有上老下小,月入2700的工资,可每周末都要自费下乡去走访孩子。
走访回来后把资料整理上传到:http://www.zhukun.com/bbs/index.asp?boardid=4
有志愿者们捐助过来的钱,要给到偏远山区的孩子,方老师还要再跑一趟。
有时不得已为省点路费,只能凑2~3个孩子的捐助款过来了,凑一趟跑。
方老师说:“真正的贫困家庭就是三千也解决不了困难,我的理解是,钱不在多少,在于一种精神,让孩子觉得他们并不孤独,更多的意义在于精神 ”
方老师说,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想组织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参加到志愿者队伍中,
方老师也很无奈:“但发展志愿者很难,贫困地区的人比较务实,他们认为做事要有报酬,但志愿者正好就没有”
但也有令人震撼的勇士:
以下是方老师的QQ日志摘录
[顶] 爱在山区-走访陇南市礼县永坪乡兴坪村草苗教学点
从永坪乡下车步行 6 个小时,便走到了礼县永坪乡兴坪村草苗教学点,一所 余英文老师 94 年 9 月在自己的院子里办的一所“私人学校”。
1994 年余英文老师在礼县“永新农中”毕业,看到家乡的孩子因为到学校读书太远而在家里放牛、玩耍的情景(草苗社的学生到现在的兴坪小学上学单程要走 15 公里的山路),他深思了几个日夜,不顾父母的反对,便在自己的家里办起来“私学”,没有桌子就爬在地上、炕上、自己的腿上书写。而余英文得到的是每个学生每年交学校 10 斤小麦,全校 15 个孩子也就是 150 斤小麦,当时折合人民币就是 30 元钱。
走过 17 个年头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情景依然是学生在用土砌起来的桌子和凳子上读书。余英文老师依然没有一分钱的工资,在默默耕耘在祖国不为人知的一个小山沟。
余英文,男,汉族, 1974 年 5 月 4 日生于甘肃礼县,高中毕业,私人办学 17 年而没有一分钱工资的老师。仅靠种地为生,全家 5 口人,只有 3 亩地,年人均收入不足 500 元。
既是家庭,又是学校的农家小屋 学校唯一的一块黑板 不足 10 平方米的操场 其实还有方老师电话中没有将到的更多,更多,更多,
我想2012年,我一定要去,去崇拜一下那些勇士! 没有假好悲哀 同没有假 支持你!实现去甘肃的骑行计划。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