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购一辆适合自己的自行车—“价格篇”---转发的
本帖最后由 老猴 于 2012-3-4 21:09 编辑早晨,一位同学打电话,说是现在所骑得美利达的维多利亚500骑着感觉不爽,想买一辆挑战者500。问之用途,说是就是郊游骑一骑,偶尔来个几天的小长途。于是果断劝阻。4000块的车就一定比1200块的车更合适吗?这个真不能一概而论。
听说校园里在低年级中也有不少的单车爱好者,看来自行车运动的普及率在逐步提高。我很高兴。但很多新人在一接触到自行车时,都有很多误解。其实不只新人,在不少老人当中,这样的误解依然存在着。今天闲来无事,我觉得有必要讲一讲。
对装备党的偏见
前两天在观海上被喷为装备党。我只能说所谓“装备党”“器材党”,都可以说是偏见。有一句古话这样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单单这一句话,就可以击破所谓“对装备党的鄙视”。
所谓“骑车”,两个最主要的要素:一个是骑车的“人”,一个是被骑的“车”。如何提高骑车的效果,那无非是在这两点上做提升。提升一个要素,就是苦练。提升第二个要素,就要花钱。
对于苦练的人,人们往往敬佩。对于花钱的人,人们却常常鄙视。这是一种偏见。
至于哪一个因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也要分情况。打个比方,就学校西门出去向北的那个大坡,同骑1000块的车,你能落后人家1分钟,那么即使给你一辆50000块的车,你也绝对只有吃灰的份。但如果换一种情况,还是那个大坡,你骑1000块的车,已经要把肺骑炸了,2分2秒到顶,再丝毫也快不了,那么如果你换一辆50000块的车,保你立竿见影,突破2分钟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一分钱,一分货;两毛钱,两分货;三块钱,三分货
这是自行车性价比的一个十分精辟的总结。
一分钱一分货,主要针对初级车辆而言,价格区间在千元以下(公路车在两千元以下)。为什么是一分钱一分货,因为初级的车辆,价格的提升,往往是只是一道工序的有无,或者某种廉价材料的改变(主要指一般的钢材和铝材,不包括特种钢、铝、钛、碳等材料)。增加一道抽管工序,车架可以减掉三五百克的重量,但价格的提升可能只有一两百,甚至几十块。碳钢车架变成铝车架,重量的减少甚至能以千克为单位来计算,但价格的提升也只有一两百。那么1000块的车和500块的车相比,绝对可以用天壤之别这个词来形容。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推荐会员多花一点钱,适当买辆稍好一点的车的原因。
二毛钱两分货,主要针对中级车辆,价格区间从一千元起,到七八千止。这个区间,价格的提升,往往是因为零件结构的改变、复杂度的增加、特种材料的使用。比如转点轴承由轴套式的改为深沟球式的;比如公路车的变速器由梁变改为手变;比如山地车的前叉增加了液压阻尼部件,或者将其弹性介质由弹簧改为空气;比如车架不再使用普通航空铝材,而使用了E1、M4、钪合金、铌合金等特种铝材,甚至于直接换用钛合金或碳纤维的车架。这些改变都可以比较明显得提高车辆的性能,价格的提升也要高一些,但还不是很离谱。大部分的有一定经济条件的车友,都处于这一区间。
三块钱,三分货,主要针对高级车辆,价格区间由八九千元往上。这个区间的车辆,性能已经可以用登峰造极来形容。每一点性能的提升,都是对技术极限的挑战。因此,巨大经济投入所换来的效果,往往很不明显。不明显到什么程度,打个比方,运动员换用一辆经过空气动学改良设计的车后,百公里成绩的提升可能比有换车之前减少几秒钟。这一区间的车辆,最大的用户群体是运动员,当钱,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我也会卖一辆这个水平的车子。
在适合用途需要的情况下,尽量买一辆最好车
这后半句话很容易理解,因为前两段一直在说这个问题;这前半句,什么叫做适合用途需要。
可以我开篇的那件事为例。我同学买车的主要用途是郊游和小长途。明确了用途之后,就可确定需求,那她的需求就是,车要稳定,坏了好修,骑着舒服。那么那辆维多利亚就完全可以满足她的需求,至于她所说的变速不好用之类的事,一般都是调试不当的原因。至于爬坡块几秒钟,还是能下多高的台阶等等,对于她来讲,完全不重要。还有一点就是,维多利亚是专为女性设计的车子,在角度、大小等方面,更适于女生的身体比例,而挑战者500,完全没有适合她大小的车架。这4000块钱留下来,买两条合适的外胎、换一对手感更好点的刹车、买一两身舒服的骑行或户外的服装,所带来的效果改善要更加明显。然后还可以剩下两三千块买肉吃。
如果你是一个发烧友,总是想测一下骑一圈大环海自己能用多长时间,总是想挑战一下更崎岖的路面,那么在车子上多花一些钱是很值得的。
最后,和新手学生车友讲一下:如果对装备没有特别的喜好,如果只是为了骑行,那么可以从一辆山地车入门。山地车的入门价格比公路车要低上好几百甚至上千元,山地车的路面适应性要更好,相对来说也更结实。还有,一定要买一顶头盔。祝骑车愉快!
沙发,学习 有理 {:soso_e160:} 分析的好,对于新手选车很有帮助。 藏之 学之 这贴经典。{:soso_e179:} 学习,非常棒的帖子 我就是从山地——折叠——公路过来的。
如果有经济实力的话,我建议一步到位,不再折腾。
主要是看个人的需求。 好文,学习了。多谢老猴兄弟分享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