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完呢吧?坐等!
{:soso_e181:}
更新的太慢了吧{:soso_e101:}
用了半天,看了一半,太棒了!期待后续。
D9相克宗村-135道班
道班在很多人的认识了,可能很模糊,在318国道却有很多这样的词汇,比如135道班,158道班,某某兵站等,道班是维修维护公路的工人零时住宿休息的,很简陋,但这些在人烟稀少的路段却是可以停留住宿吃饭的地方。
我们今天的目标是158道班。
从相克宗出来,外面白茫茫的世界,远山近岭都覆盖了白雪,道路依旧泥泞,有攻略说这一段也有打劫的,我们结队控制着速度冒着雪花又开始了登山。
上午要翻越海拔4659米的剪子山弯垭口,海拔上升1150米,天气好冷,雨雪交加,骑行的估计只有二三十人了,经过昨日高尔寺山烂泥路的洗礼,坚持了第一天路程的一半人还是选择搭车经过这段路,我们遇到两个同行的,30个人的队伍只有他两骑行这段路。
爆胎哥又一次爆了,沙田哥在又冷又冻的泥路旁帮他换了内胎,接近中午我们到达剪子山垭口,路牌显示的高度似乎比实际高了两三百米。又冷又冻匆忙拍几张照片就准备下山,几个搭车上来的借用我们的车也拍照留念。
以为爬上垭口下坡会爽下,可惜高兴早了下剪子山简直是在淌烂泥浆,甩起的泥点飞到背上,头盔上,鞋和裤管也是
可怜的车子,已几乎看不出颜色,泥浆占满了轮胎,车架和牙盘,大家车子变速换挡都困难。
午餐在路边吃冷馒头和压缩饼干榨菜,昨天中午也是吃这,早晨灌的开水已经冰冷,热呼呼的午餐越来越难。
午间云散开,大家脱去雨衣还路边拍照,可没多久云又密集,开始飘小雨丝,路依旧烂,不久雨就大起来,大家匆忙换雨衣雨裤,也有穿冲锋衣坚持的,持续十来分钟,又晴了,可就这,穿分体雨衣的已是外面大雨,里边小雨全湿透了,里边不透气啊。
考虑到我们今天最快也只能到158,恐怕住宿床位少,就安排爆胎哥和小兵,禽兽快点先去订床位,我们后边跟着。
真是天气多变,在我们下了一座山包后又开始下雨,夹杂着冰雹,而且越来越大,落在后边的我们四个躲进了卡子拉警务站避雨,有一老一年青的警察在屋里,年轻的在火炉上煮着一碗青菜,生活还是很简单艰苦的。雨稍微小点,我们出来继续前行,可不久雨又开始变大,我们冻的受不了,几个人商量只要前边有住宿就先停下,移动信号时有时无,联通更是没有,没法联系到前边的爆胎哥。我们看到前边有房屋要停下来再打电话联系前方时,跑在前面的爆胎哥在路边喊我们,巧的是他们也在135这里停下来安排了住宿。原来,他们冒雨也冻得受不啦。
所谓的135道班,就是两个帐篷了,可以接纳十几个,原来是路段公路养护工人住的。大通铺,吃住都很简单。大家围着一个有炉子的取暖烤湿了的鞋子手套袜子,晚饭就是一大锅烫菜和米饭,又饿又冻的已经觉得能吃上热乎呼呼的就满足啦。
没电,也没洗脸,不刷牙,大家不到八点就钻进被窝,帐篷四处漏风,互相挤着,勉强能翻个身,这样也不冷,雨还一阵阵的下着,敲打着帐篷,伴着雨声,风声,狗叫声和偶尔路过的汽车轰鸣声进入梦乡。
D10135道班-理塘
都说高原气候多变,今天算是领教了,一天经历了四季!!!!
早餐,在135道班的帐篷里吃了酥油茶和糌粑,大家都吃不惯,可也强忍着吃点,毕竟要赶路啊没得选,阿杜和猫哥怎么也咽不进去,只好啃压缩饼干。沙田哥用手揉捏了一个拳头大的糌粑带在路上吃,在中午饿的时候也被大家分完吃掉了,饥饿了在难吃只要能填饱肚子都抢手。
外面除了泥泞的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昨夜下的雪挺大。
天气冻点,路面还没那么难行了,就这样大家依照昨日的队形前进,山水的货架一侧断了,大家都停下来用铁丝捆上,又发现左右高低不平,检查后发现另一侧也裂了,干脆用石头砸断也捆上也能凑合骑着走。
在卡子拉山垭口,雨雾弥漫,遇到三辆北京来的自驾车,车上都是退休的干部吧,很热情的和我们握手合影,手真暖和,我们却是手冰凉甚至僵硬。他们赞扬年轻人的吃苦精神,还拿出一些吃的给大家。和这些驾着丰田越野车的比,我们简直是太自虐了,可怜的象要饭的。但他们觉得能骑车走在川藏线上都是了不起的吧。
住在这垭口附近的唯一一个帐篷的藏族老阿妈摇着转经筒,慈祥的微笑着和大家合影,还让我们去帐篷里避雨喝点热水,真是善良的老人,我们把一些吃的给了老人。
下了这个垭口,雪花变成了冰雹随着北风从侧面呼啸袭来,打在脸上刺痛,瞬间四处一片白茫茫,根本看不清眼前的路。手脚冻的木了,赶紧停车,大家围拢在一起,沙田哥穿着雨衣裤背着风,我们就缩着在他前,站着蹲着,十几分钟的暴风雪,估计温度瞬间能降到零度以下。我上身还套了件冲锋衣,可下边就一条骑行裤,裤腿袜子和鞋已被泥浆打湿了,冻的直抖擞,这啥经历啊!!再持续下去,真能被冻死。
还好,十几分钟风雪停了,大家穿暖和起来继续,一路小下坡过了158道班,又翻上一无名山再下就到了红龙乡,这个也可以住宿的地方,乡里道路超烂,路几乎都被泥浆覆盖了,找个地方干点的小卖部一人弄一个泡面吃。有两个藏族青年骑着摩托车过来后停下围着我们转还点人数后开车到前边去了,这下着实让我们紧张起来,莫不是到山上告诉同伙潜伏起来等我们??找了两个棍子,爆胎哥也把包里的长刀拿出来,再出发我们保持着队形不拉开,一路紧张的上到前边的山顶,还好无事!但在到理唐的最后一座山脚,阿杜和老猫落在我们后边五十米外,阿杜遭遇到两辆摩托车围堵并抓住了他车把,幸亏他大叫我们赶紧停下,那两车才跑开。之后我们小心的整体上山顶,一弯又一弯的长上坡,累垮了好多人,山脚修的隧道估计再有一两年就通了,再来骑车的少了很多困难,但也会少了山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坚持上到山顶,高城理塘出现在山脚下,广阔的草原躺在连绵的群山脚下,天也晴朗起来,顺着陡峤盘旋的公路我们冲向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下到镇上感觉到阳光一下猛烈起来,已是下午六七点了,可太阳还高高挂着,天空湛蓝
今天骑行71公里,基本在四千米高原上翻山越岭,暴风雪,冻雨,雨后的春天,下到理塘感受炎热的夏季,今天真是穿越四季。
骑行318国道,最难走的就是新都桥到理唐200多公里,烂路,高反,高海拔,气候多变,抢劫,但我们过来啦!!!没走过雅江到理塘这段的骑行者,算不上真正走过318川藏线!!走过了才会体会骑行在川藏线的艰辛与挑战!!!!
D11理塘休整一天
连的三天雨雪烂泥路,车子都出了问题,衣服,鞋都是泥污,大家都要调车洗洗,所以一致赞同在理唐休整一天。
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非常大,凌晨估计羽绒服皮袄都要穿,而午后阳光猛烈时,背心短裤都热。内地的人都要捂的严严实实才能出门。
街上的治安亭是五十一百米就一个,达赖喇嘛还是这里藏民的灵魂人物,经常有喇嘛藏民聚众闹事,店老板提醒我们晚上最好别出门,抢劫时有发生
位于川西甘孜州的小城理唐县,平均海拔4133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藏语称理塘为"勒通","勒"意铜镜,"通"意草坝,意为平坦纯净如铜镜般的草原。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在这里。
D12理塘-巴塘
理唐到巴塘公路里程187公里,其中前80公里草原,10公里爬坡,再89公里缓下坡、平坡到巴塘。是骑行以来最长行程!好多人分两段,但我们准备一天完成!!!
早六点起床,水也没,就不洗脸刷牙了,反正也不是一次两次了。(^V^)
吃了早餐,在镇上又买了20个大饼做午餐,近7点出发离开理唐。
出了西城门楼,就进入了毛垭大草原,新修好的柏油路,路有起伏,但还算平坦,沿着一条平缓小河上行。草原上草已初绿,蓝天,雪山,白云下,牦牛,羊群散落在草原上。
有些逆风,我们队9人再加两个收留的老猫和阿杜形成十一人的大队伍,爆胎哥和小兵领骑,或排成一列或两列,非常有效的减少风阻,整体速度很快的前进,时速有近二十公里,几乎超越了比我们出发还要早的,那些人一定羡慕我们整齐的队伍,像一阵风呼呼的就从身边掠过。
路上风景很美,视野非常开阔,远处地平线上的雪山越来越近,有好的地段就停下来拍照,12点多到达山脚,午餐是吃大饼就大蒜榨菜喝凉水,出于安全考虑,没在村庄停留,村里还是有小孩拦路要东西的。
在海拔4000多米的草原狂奔了80公里,体力消耗很大,我才明白为啥嗓子痛,这一路一直在用嘴呼吸,尤其爬山路,大口呼吸,连续急促呼吸肺都要炸了,嗓子当然干燥的很,很容易发炎。
到达山脚就开始了连续10公里的缓坡爬海子山漫长的坡路,每前进1公里都要停下休息,再继续,看到了前边的经幡,可憋足力气上去,仍然不是垭口,还要继续爬,高海拔骑行上坡对耐力和意志是极大考验。
垭口也不远了,这是海子山垭口,海拔4685米,一路来看到太多的雪山,仍然觉得美,但没了初次看到雪山的激动。这连绵的雪山估计又是什么河流的发源地。
稍作停留后,大队人马开始下山,长达90多公里的下坡。刚快速下去2公里多,就来到姊妹湖观景台!两个小湖宁静的躺在雪山下,太美了!这个姊妹湖曾经作为《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原来是两个比邻的蓝色的海子,既像一对姐妹,又像一个眼镜,故得此名。
再美的风景也是欣赏,对于行者永远在路上。
离开姊妹湖已是下午四点半,接下来必须赶到巴塘,因为是长下坡,几乎就是在峡谷里快速下行,从海拔四千多降到2600米,长达90公里,穿过6个长达两到四公里的黑暗隧道,经过好多处碎石塌方区,路上又两车先后爆胎耽误了时间,晚七点多终于到达巴塘,创记录的一天骑行187公里!
D13 巴塘-日荣温泉山庄
理唐到巴塘骑了187公里,对于后边的行程,吃晚饭时体力好的提出下一程要一日赶到芒康,有的觉得总在赶路,出来玩的要悠闲点。最后看我的意见,我说了按当初的计划,是比较轻松点,尽量早起早走,下午五点前到地方休息,现在确实比较累,按计划,明日到温泉山庄的,就这样,决定睡个懒觉,11点吃饭后出发,去温泉山庄。
这个决定事后证明是非常英明的!!
上午大概逛了下巴塘,干净整洁而清新的城市,不会让你觉得遥远和陌生,开阔的视野和晴朗的天空,让这个城市很现代化。
89年一场6.8级的大地震,带给巴塘人民深深的苦难的同时,也给巴塘人带来了一座高原明珠般的新城。10多年前的规划和建设很超前,宽阔的街道,合理的功能划分,有序的布局,衬之以红白相间、简洁明快的藏式建筑装饰,民族特色鲜明且丰富。因为依山,小城很有层次,高处碉楼般的民居,在丛丛绿树和雄伟山体衬托下,一排排的拓展着小城的景深。因为依山,连蜿蜒的巴楚河也带着些许奔腾的气势,满含激情的绕城而过,给巴塘注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巴久河则略显文静,但又不失欢快的一路下来,最终融入巴楚河。由于地处川、藏、滇三省交界,巴塘自古为重镇,也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历史源远而流长,不大的县小竟有百年历史。巴塘人的生活悠闲而自在,快乐而自足,歌舞并重的巴塘弦子名声远扬,“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是巴塘人快乐生活最好的注解;有300年历史,每年藏历8月15日(大约8、9月间)的央勒节,更是巴塘人快乐聚集庆祝丰收的盛会,家家户户带上帐篷聚于巴楚河旁的弄汪塘公园,紧靠着佛塔,耍坝子、唱藏戏、舞弦子、钻帐篷,带有明显的地域性,虽不为外人所了解,却陶然自乐,怡然自得!每每看巴塘人唱歌,都会被他们融入歌声的手势、表情、舞姿所折服,雪白整齐的牙齿,健康而略高原红的脸庞,悠扬飘逸满含深情的歌声,不能不惊叹高原孕育了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民族!
中午吃了面,正常的一大碗已经不够了,又加面才有点饱!各个饭量大增,吃米饭三四碗!
尤其屌丝男像饿了几年似的,顿顿要吃四碗米饭,出发没多久就喊饿,这碗面对他来说简直是刚垫个底。
只有47公里,对大家来说很轻松。从巴塘出来沿着金沙江几乎是小下坡,大家比试溜车,我的车总是溜的最。,下到缓坡时他们开始蹬车,我还是能惯性轻松超过他们,他们大呼不带这么玩的从巴塘出来10公里左右到达金沙江边,就可以看到一绿一黄两条河交汇一起的景象。
玩着闹着二十多公里到金沙江大桥,这里过往行人和车辆都要登记。桥中间就过了西藏界
过了金沙江大桥就进入西藏了,没什么植被,路上落石较多,路还不错,爬了十几公里缓坡就看到了公路下边河对岸的日荣温泉山庄,竟然有很方正的游泳池,还有人游泳,大家都很兴奋,推车下去,今天就是这里啦。
安排好房间,换了泳裤就跳进泳池,温度很合适,真是太舒服了,走了十几天路,一路的沙尘辛苦似乎全部除去。人生也难得这么经历次,深山峡谷,伴着隆隆的金沙江水,惬意的畅游几个来回!
还有温泉,水温正合适,大伙那个爽,乐,泡着不出来,聊天说笑,晚上睡觉前再去泡。
今个真是川藏艰苦骑行来最轻松的一天!
蓝面条 发表于 2013-8-18 19: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没完呢吧?坐等!
谢谢,,以更新{:soso_e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