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平原村过街楼 溜达
潭柘寺平原村过街楼 溜达今天是礼拜六,是成长带着队伍去戒台寺,潭柘寺,阳坡园,,,我也着有此意看看平原村的过街楼到底是啥样。但是我是单飞。
骑到石门营环岛只看到有两个人,估计是咱风云的人在等大部队。我开始往上爬坡,很多车友都追上了我,但没有风云的,到了戒台寺休息,可能有风云的先头部队,我一个也不认识,下山去完成我的任务。
经打听很快就找到了平原村,过街楼也找到啦。平原村过街楼建于清代,据村里老人讲建于康熙初年,也有传建于乾隆,具体不详。其坐北朝南,由山石砌筑,现为单层建筑。城台高6米余,宽4.6米,进深5米,券洞高3米余,宽2米,券洞上方有“太平庄”三字,台面为平顶。城台原建有殿堂,现无存,整体保存尚好。据说原有好心的负责人出于保护,将其涂灰,弄成如今这样。
传说潭柘寺建庙后,这里只住着几户为寺院种菜、打柴的人家,后来村庄逐渐扩大,可是一直也没有正式的村名。有一次,乾隆皇帝到潭柘寺进香,途经此村,看到村中鸡不鸣、狗不叫,十分寂静,显示出一派宁静太平的景象。乾隆皇帝感觉很奇怪,问随行太监,“这个村叫什么名字,为什么看见寡人来了鸡不鸣,狗不叫,真是有点意思”。随行太监赶快到村中打听,完后回禀乾隆说,“这个小山村历来都是这样宁静和太平,可是这里至今还没有村名呢。”于是,乾隆皇帝便在挥笔写下了“太平庄”三个字,后来村民们将皇帝钦赐的“太平庄”镶在村口的门洞上,一直保存至今。在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地图上,本村的村名还是“太平庄”三个大字,后来才改为“平原村”。
我看完过街楼,骑了没几步又发现了一个很像过街楼的样子,推车走近一看,果不其然,确实是过街楼。上面还有编号。经村民打听本村有两座过街楼,原来如此。这是第一座,刚才的是第二座楼。
今天幸运真好呀,很快就完成任务。时间还早,接着爬潭柘寺。在潭柘寺休息时看到很多骑友,应该有风云的,没上前去问。休息片刻下山回家。骑了不多一会看到了咱们的大巍,又往前一会咱们的成长大声叫我,给我忽悠又回去爬阳坡园。好嘛,刚刚下来返回头接着爬。在潭柘寺阴凉处休息片刻马上往上招呼。感觉今天收获大大滴,一高兴体力也上来啦。我一口气就骑上来啦。还有很多骑友还不如我,当然他们都是新人,我骑到他们跟前为他们一一加油,他们也为我加油。阳坡园已经有很多咱们的人啦,我一个也不认识,就认识成长。跟成长和一张影,打个报告下山回家。
到家12点40,开火做饭。今天骑行60多公里,上上下下爬坡估计有20公里。阳坡园的高度不到450米吧。写了一通流水账,拜拜。
2013.8.31.
http://www.fengyunbike.com/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同乡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