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乡 发表于 2013-11-21 18:11:56

常乐寺过街楼 溜达

            常乐寺过街楼 溜达   
       今天的计划常乐寺过街楼。线路图:古城,水屯,漫水桥,娘娘庙,x903,大富路,路过瓦窑村,骑到头向北400米,第一个土路向左转700米,第一站姚广孝墓塔,第二站常乐寺村,第三站原路返回瓦窑村密檐塔。第四站回家。
    姚广孝墓塔来过一次,对道路还是很熟悉的。一路顺利来到姚广孝墓塔,下车拍照,发现个墓碑,上次没看到。
    姚广孝(1335-1418),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和诗人。名道衍,字斯道。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14岁出家为僧。洪武15年,被荐举为燕王朱棣的老师。朱棣“靖难”兵变时,姚广孝辅佐朱棣,使朱棣坚定信心,最终夺得皇位。朱棣即位后,予其复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姚广孝85岁病故,葬于北京房山崇各庄,现仅存墓塔及“敕建姚广孝神道碑”一通。墓塔通高33米,为八角九层密檐式砖塔。塔正面门楣上有楷书“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不过现在字迹已经不清楚了。
    继续向西进村打听,很快就来到了常乐寺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黄色石块堆砌而成的“城墙”过街楼。楼前一大帮城里来的女同胞,邀请我帮她们照相。她们走后该我仔细观察,城门洞是拱形的青石镶边。上方及两侧还嵌有石匾、石条。石匾上写的是“凤诏旌忠”四个字,两侧的石条上的字迹,却已经模糊不清了。出片后再放大,请教那位老师解答吧。从门洞向上看,还是通天的。在楼的下部石条上还意外的发现了几条文革时期的模糊标语。大家猜猜看。
    再往前走是一颗高大的古槐,有600多年的历史啦。两门之间便是常乐寺。我还是先把西边的过街楼看完再来看常乐寺。西边的过街楼同样沧桑。西门的对联“浴日丰功垂宇宙,凌云正气壮山河”,评价真是不低呀。政府对文物没有保护意识,再过十年八年就塌拉。
    来到常乐寺,红墙青瓦的山门殿在阳光下显得静谧而安详,一扇老木门倚在他的身后,任凭着岁月的冲刷。相机已经电不足啦没有拍下来,前殿则是新的,青砖对缝,门窗整齐,走进里面看看,各式菩萨都在,还有一个大肚子和尚。屋里烟雾缭绕熏眼珠子。再向后面就是大雄宝殿了,前后相比,大相径庭。宝殿虽能看出修缮的痕迹,但也是有门无窗,四壁斑驳。这间好像是村民供奉了很多菩萨,更是熏眼睛,看一眼赶紧走开。但是这些依然不能掩盖住曾经衰败的痕迹。不过我看见了一位师傅,跟师傅问了个好,问师傅怎么还没修好,师傅说,慢慢修吧。看来是缺少资金,政府不管吧。
    常乐寺是辽金时代建造的,或许跟金兀术还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明朝的高僧姚广孝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仿照城池的样子修建了三层的围墙,还在外围开挖了一条“护城河”。寺院的后面,应该是有个塔,叫“自来塔”,传说中的自来塔是一夜之间飞来的。但是塔早就没有了,只是在碑文中有记载。寺的后面还有两座太监墓,是明朝后期的,跟寺的本身并没什么关系。现在依稀能看出来的瓮城与古寺的规模,还是那个曾经辅佐过皇帝的姚广孝老和尚的规划结果。
    原路返回来到了瓦窑村的密檐塔。相机微弱的电量勉强照了几张,时间已是11点半,撤退。回来的时候还走错了路,走大灰场厂西路要进山啦,感觉不对下车,正好对面有一车友从戒台寺下来给我带到了娘娘庙进入正轨。
                   2013.11.20.
   
   
   
















http://www.fengyunbike.com/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同乡的微博

同乡 发表于 2013-11-21 18:11:57

本帖最后由 同乡 于 2013-11-21 17:49 编辑



   姚广孝墓塔碑

同乡 发表于 2013-11-21 18:11:58

本帖最后由 同乡 于 2013-11-21 17:49 编辑




      姚广孝墓塔碑

同乡 发表于 2013-11-21 18:11:59




同乡 发表于 2013-11-21 18:12:00




各位老师这是神马字

同乡 发表于 2013-11-21 18:12:01


同乡 发表于 2013-11-21 18:12:02


同乡 发表于 2013-11-21 18:12:03


同乡 发表于 2013-11-21 18:12:04


同乡 发表于 2013-11-21 18:12:05




      常乐寺过街楼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常乐寺过街楼 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