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纹面
本帖最后由 大牛小车 于 2014-1-21 22:17 编辑不走了,纹面女也不看了,回到迪兰的路边的商店,坐下来喝饮料聊天。谁让咱胆儿小呢,谁让咱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呢?认怂了。喝水的时候问道当地老百姓对着新房子的看法,大家支支吾吾的不敢说。这更让我感觉到有些蹊跷!我就是个旅游的,说说嘛,怕啥!喜欢新房子还是老房子?答案不用猜,肯定是后者。具体原因后面再表。聊了房子,也聊了未能谋面的纹面女。据说我们刚才路过的一个村子里也有,可以去村子里找找。大爷喝醉了,又乐于跟我们聊天,聊我们什么都不懂的醉独龙语。我们唯一能够回敬的只有啤酒了,投其所好嘛!
告别了迪兰的村民,往回骑。看到了那个村子,把车停在路边,拿着相机摸进村子。
往村子里走的时候总觉得这感觉想鬼子进村一样,鬼子是来祸害村民的,我们是来打搅他们安静生活的。看似不同,本质差不多。这村子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改造的村子之一,房屋还依据他们的生活习惯保持着独龙族原来风格。纯木质的房子,一米左右高的门口。房屋的离地间隙都很高。
还有这个,是猪圈。
别问我咋知道的!里面有,还哼哼呢!一路问上去,有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听说了我们的想法,他的眼神告诉我们他走出过这片大山,所以对于我们也没再客气,纹面女有,但是拍照要一百元,我们要是想拍照他马上去联系。没有任何迟疑的放弃了,不是不想出这钱。而是我不想在这片土地上做这样的交易。闷头踏上自行车,回去的路上,我一路无语,心里感觉堵得慌。这可能是我这一生见到纹面女唯一的一次机会,我却如此的放弃了。是我太过较真,还是真的是无缘相见。我之前一直在想,我们贸然的进入去拍照是件多么唐突的事情。所以想了很多方式让这种造访变得自然一些。但是完全没用上。再次回到了献九当,又来到刚刚那个商店。说起我们的想法和刚才的经历,老板娘很痛快叫她的侄子领我们去找这个村子的纹面女。之前说过生病了,我们拿上我们包里的一部分药品。小家伙在前面带路。我们穿过一栋栋整齐划一的民宅,最后在一个老屋前,小家伙告诉我们就是这家了。
本帖最后由 大牛小车 于 2014-1-21 22:21 编辑
之前只是看到门觉得很矮,今天进屋发现也还并不费力。老人在屋里,同在屋里的还有老人的儿子和孙女。都坐在火塘边,儿子在编抓鱼的箩筐。
进屋开始攀谈,先拿出药说明来意。说起了这老屋,说起了新房,说起了他生病的母亲。纹面阿妈已经病了一段时间了,胸口不舒服,也找过乡里的医生,并没说出什么问题。就这么一直在家里呆着。家里也建了新房子,但是很奇怪的是并没有像大部分独龙族家庭一样拆他们的老屋。阿妈不习惯新房子,每天就睡在老屋的火塘边。他告诉我们阿妈已经一百多岁(后来得知这里人对自己的年龄并不敏感,也就是个概数,这老人应该没有一百岁,但是推理分析一下最起码也有九十多岁)。
给他们全家拍了照片,答应寄回去,现在应该早就到了他们的手里。
想了多少种情景也没想到我们的拍照这么的自然,自然到我们觉得自己不是纯粹来索取,也给他们带来快乐。离开他们,回到商店,把我们剩下不多的现金留给老板娘让她转交,大家不要觉得奇怪,这一路来我们已经适应了人与人之间的毫不设防。关于纹面女在这多说几句:对于纹面原因,纹面女们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为了好看,有的说是为了死后与灵魂相认,有的说是为了不被人抢去为奴,有的说是为分辨男女。有的为了死后能带走生前的东西。但是我个人觉得看过之前的一些书籍和结合当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更倾向于相信是很早之前为了防止藏人来抢去为妻特意纹面后变丑。但是都是猜测,没有定论。纹面是一件极痛苦的事,一般是用一根荆棘刺出图案,用西南桦制成的染料着色。脸上血管、神经丰富,要红肿、剧痛3-5天,所纹图案终生不退。纹面样式基本相同,不分氏族和家庭。男子是不纹面的,而女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就需要纹面。纹面时,少女先洗脸后直卧躺于地,一妇女用竹签蘸锅烟水在少女脸上画出图案,以小木棍不断敲击一根荆棘上的硬刺,从上至下地依图案刺戳破脸庞,再用锅烟或一种深色的草汁,反复揉擦刺纹,让其渗入皮下。一周左右,红肿消失,青蓝色的纹样便永留脸上。但是在独龙江上、下游面纹有较大的差异,不但面纹图案多种多样,而且面纹的部位也有较多的区别:下游四乡及三乡地区大多只纹嘴唇下部的下巴部分,象男人的胡须一样,纹条成上下线形;也有部分连鼻子下人中部位的左右都纹上了。而来自独龙江上游的妇女则从额头起,面纹布满了整个脸部,仅仅是花纹图案不一样。我们今天看到的属于中纹面,介于两者之间。 心情,从乌云万里到万里碧空。一路狂奔,回到普卡旺。
也没有客气,直接就去昨天喝酒的独龙族老乡家讨饭吃,已经将近九点,他们早已吃过晚饭。全家人一顿忙活,把家里的菜都拿出来给我们做了。给普尚华的酒也就派上了用场。此时,已经没有不喝的理由了。喝酒,聊天,又是一通拍照。
我们问男主人是怎么娶到这么漂亮的媳妇。真的是漂亮,应该是一路以来我们见到的最漂亮的独龙族姑娘,没有之一。全家人都陪我们在客厅,虽然只有张文的汉语还不错。但是气氛使然,语言不通又怎能挡得住交流。相约第二天他们穿上美丽的独龙毯,我给他们补个原生态的结婚照。今夜,消失了好几天的旅行感觉又找到了。喝完酒回到我们住的地方又拿出我路上的书一顿乱划。满足睡去。醒来时,虽已不早,但是也要说到做到。去张文家找他们拍照,不妙的是又开始下雨。独龙毯还没缝好,正好边缝边等晴天。
我是个俗人,不是艺术家,所以他们结婚照如下。
大牛小车 发表于 2014-1-21 21: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是独龙江的那个直流,相当漂亮,里面的水直接就可以喝
纯天然的水已经很少啦~ 纯天然能直接饮用的江河水,更是少之又少~ {:soso_e179:}
这后补的结婚照别说,还真不错~ {:soso_e179:} 自然、美丽、幸福,都写在脸上啦!
大牛小车 发表于 2014-1-21 2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走了,纹面女也不看了,回到迪兰的路边的商店,坐下来喝饮料聊天。谁让咱胆儿小呢,谁让咱不是一个人吃饱 ...
纹面女很多地方都有。
{:soso_e179:} 信天翁118 发表于 2014-1-21 22: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纹面女很多地方都有。
好像只有黎族和独龙族吧?信翁指教{:soso_e183:}
大牛小车 发表于 2014-1-21 2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之前只是看到门觉得很矮,今天进屋发现也还并不费力。老人在屋里,同在屋里的还有老人的儿子和孙女。都坐在 ...
用淳朴换淳朴,你就看见了独龙族的“风情”。
纹面女编辑词条
纹面女是独人知的少数龙族是一个鲜为民族,人口仅五千余人,绝大多数生活在相当封闭的独龙江峡谷地区。妇女纹面,是独龙族相当奇异的习俗,对于这一习俗,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不过现在,怒江仅存的纹面女已经很少了,因为这一习俗,已经不再沿用,目前,仅存64位纹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