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中出错,独游香山颐和园
忙中出错,独游香山颐和园 假日出游计划没有得到领导批准,心里就想百爪挠心,见到领导脸色略有好转,赶忙上网寻找节日中的合适的活动,没想到绝大都是十月二日出行,浏览网页和qq公告,匆忙之中,寻到一个群里的公告,十月三日爬香山,集合地点香山邮电局门口,集合时间十点半,赶紧收拾一下,匆忙出发,到哪儿再联系细节。 没想到,到了集合地点,我的手机上网了,但是,网页找不到,还好附近有很多年轻人,其中一个很热心的帮忙,帮我指点如何查看网页,和公告,但是他告诉我,我说的活动貌似没有,在家里明明已经报了名,怎么到这没有,我只能判断家里是电脑这里是手机,页面不一样,那就联系不上了,没关系,旁边那位非常热心的宽慰我,反正都不认识,我们也是等人呢,不如您先自己上山,愿意就伴,上山就有伴了,那我就上山吧,而且下起了一阵小雨,公告上也说了,如有雨等不可抗拒力,活动撤销,这样上山吧,一路上山,到了山上我只穿着半袖衫了,看来有些年头没爬山了,活动量还不小。 一路上果然,人群熙攘,按照看门的民警说,今天人不算多,都去植物园了,哪里好像有什么花展,但是我已经到这里就不改变计划了,路上,人们边爬山,边埋怨,什么公园,大黄金周的缆车坏了,累死老子了,我抬头一看,才注意到,缆车空空荡荡的悬在空中,和往日不断运行的状态完全不同,一会儿,又有小孩欢呼起来,动了动了,一会可以坐缆车了,不料一会儿,只见缆车只运动了不到几十米,就又歇菜了,人群中发出叹息声,这大黄金周的,你们得少收多少钱那,一位埋怨到,我买了个全票,本想景点全部扫荡,没成想,给我来个爬山训练,累的没有劲在看别的了。 我到上山一看,虽然话说人少,到了香炉峰,人还是不少的,看来山上的地图,标有鬼见愁字样,我想起了,小时候总是上香山爬鬼见愁,这会儿,怎么变成香炉峰了,我就问买东西的穿着工作服的人,没想到,人家的回答不是不知道,就是没有了,有一位扫卫生的大姐热心的告诉我,其实鬼见愁就在香炉峰底下不远,一块大石头就是,我按照她说的,看到了那块大石头,但是什么标志也没有,怎么能说就是鬼见愁呢,也有的人说,早没了,好多年的事情了,回家后上网一看,大都说香炉峰就是鬼见愁,这可和现场的人的说法不一致,谁对谁错,我也不知道,看来很多地方都是改造的结果,可能就招不到北了,就好像什么村里,原来一水的就是瓦房,石板当瓦,很是古朴和独具地方特色,结果在这个基础上,搞旅游,村民富了,有钱了,纷纷翻盖新房,修缮道路改为重建道路,几年功夫下来,农村面貌大变,使得前来寻访古迹,旧时农村特色的专家和游客大为震动,完全是毁灭性的改造,把个富有特色的山村变成了小城镇般的,虽然村民生活改变了,交通发达了,但是标志性的建筑,吸引人的特色完全改观。 就像西直门,儿时的记忆完全是历史的厚厚的尘土,爬上城楼,迎面飞来的被惊醒的蝙蝠,城楼上腐朽木料上光着脚丫的足迹深深的印在脑海里,和今天的西直门完全无法联想。 结束了爬山和参观双清别墅,我踏上了回家的汽车,没想到又是出错,车子只到北宫门,我询问司机,司机非常客气的说,对不起,谁让你不看车前面的牌子,那么多人乘车,哪有时间看牌子,这就是没看车牌的后果。 无奈之中,我忽然一闪念,干脆从北宫门进颐和园,从大门出来乘公交车回去,也不枉我错坐车一场,这样我又进入颐和园,这里就和香山不一样了,人多的走不动,好不容易走的门口,上了车。 回到家,发现了活动通知给我的短信,提醒我要按时集合,嗐,早点收到就不至于孤独游公园了。早发现短信我就可以从短信的手机号码上给他联系了,算了不提他了。看图说话这是香山邮局,不要说我没来路边的吹唐人居然这样有品位,估计价格也得够品位古时候的人物也是栩栩如生钟馗吹胡子瞪眼很凶的到处都是警察制服的装扮的身影门口的节日气氛不是很浓烈,后来发现这不是正门售票处门口没人排队警察或保安忠于职守收票的阿姨很忙这可能是武警,穿雨衣不如穿军装好看
挂起的装饰条幅就像挂被面有山有水有点红了的叶子请人照个相,很像外地的游客缆车真的坏了游客拾阶而上累了歇息的人们埋怨缆车不营业远望山上看不到游人到香炉峰集合来了估计山路上人没有山顶人多海拔才五百多米
上山人群密集一点卖珊瑚石的,不知道有什么好,貌似没什么人买山顶上有亭子和长廊供游人休息这个亭子略远,人就少些看红叶还不到时候能看我曾经骑车的山路,防火道也能看到瞭望塔,是否新老望京就不知道了从图上看貌似有鬼见愁有照相留影的有上树挂平安符的
有人说这就是鬼见愁天气不是很好,可见度不高来个跳跃照吧好像很时兴这个花环戴头上看看很多美女戴花环一位魁梧的美女在摆姿势这个岁数的美女真够劲,要是我就不上山了有身体好的,像猴子一样上树公园里也有卖唱乞讨的看的多,往里放钱的都是美女
方才摆姿势的美女也施舍了一把山路弯弯风景不断有的地方有点野趣这样看去简直就是野山什么道路都有人向前一级一级的台阶,游人小心迈步这位老者边走边吃,真是节约时间每到亭子都有人歇息拍照一家一家的出游貌似是主流
有时就像走在骑行的路上不过实时出现的工地告诉我们这里将要改变专有愿意攀登崎岖小路的人山花开,红旗展,这里是双清别墅记得有一副照片就是这里毛主席看书的镜头旗杆边上照个相水中的倒影使人回忆过去这位老者沉思不语,难道是触景生情也许这是他曾经出没的地方,也许是他向往多年的圣地清洁工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她们,环境就大有改观
儿童是生活的欢乐剂,总是充满了活力和渴望香山的模型,应该先看,就不至于到处瞎闯这才是正门的节日装饰造型颐和园苏州街欢迎来到颐和园,当然不是说我的这里明显比香山人多,那边都往外走了,这里好像还是高潮看看怎么走那条游览路线最好离热闹远点,咱们老年人远处看看就行,安全才是重要的那台阶上咱们不去,人忒多这边人少,这儿来
卖东西的,打扮这样,也是市场经济需要,就像长城上卖水的满口英文一样垃圾分类吧,这还真像回事这里貌似也很深,没时间去探讨了这个小胖墩,好像锻炼少,多来就好了巧遇骑友,这算骑友吧这石坊原来随便上,现在人多了,也保护起来了导游带领的团还是挺多的
人还不是太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