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客 发表于 2014-11-2 00:10:22

潭柘寺骑行摄影带新人活动完美结束

本帖最后由 思客 于 2014-11-2 00:35 编辑

前几天,群里@变形金刚 说想去潭柘寺拍拍银杏,但不太认识路,晚上我顺手发了个活动帖,想和最近认识的几个骑友一起去拍拍照。这也是我第二次组织活动,第一次一共3名骑友参加,没想到这次活动吸引了@老关 @成长 的捧场,活动帖更是有7名骑友报名,最后总计到场13名,中途群里还追上来一名,所以我先在这里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信任(不过貌似主要还是有成长和老关的号召力,嘿嘿)。

由于这次老关带了几名第一次骑行的朋友,而且到潭柘寺的线路比较容易,所以这次骑摄活动还是比较容易的,适合新人走一走。早上起床后,匆匆吃了几口早点,就从门头沟奔莲芳桥去接几个城里的朋友过来,老关和成长则直接到石门营环岛等。


早上从门头沟出发,经过莲石湖拍的

9点10分我们几个和老关在石门营胜利会师,由于有新人第一次骑行,大家没有着急出发,而是有老关和成长简单讲解一下骑行技巧和骑行手语等。


成长在讲解骑行手语

大概9点30分,一行13人开始向潭柘寺开拔。老关也真可以,带几个新人4+2过来的,也就是说上来就让几个新人开始爬戒台寺的坡,是不是有什么预谋啊?

我拍了几张参加活动的骑友照片,应该都没认错吧,下面介绍一下:


@minsuxue_2008,听说是被老关拉进组织的


@变形金刚,摄影技术超牛,精彩照片找他要


@成长,这个不用多介绍,地球人都知道了吧


@大徽郎 ,感谢捧场


@子孓 ,前辈了,感谢老师捧场


@天蓝oo 做技术的小伙,第一次爬坡就去了妙峰山


@光阴似健 来自六里桥,第一次组织活动就是他来捧场,非常感谢


懒羊羊和美羊羊,老关带来的参与活动的新人


思客 发表于 2014-11-2 00:10:55

本帖最后由 思客 于 2014-11-2 00:21 编辑


懒羊羊


叮当,都是老关带过来的新人


@老关 也无需多介绍,好人一个

还有@绿行骑游 大哥,骑的太快,我相机还没掏出来,人已经从我身边过去了。跟随大家一起爬到戒台寺休息,几个新人表现也不错,在老关收队的监督下都顺利的爬到了戒台寺休息点。


到了坡顶,赶快来几口补充下体力


老前辈早就到了,休息了半天了


成长你想什么呢


这位大爷70了,身体非常棒,正在给我们讲千里走单骑的精彩故事


半路追上来的小粉,小伙子有前途


大摄影家,你爬上来了?半路又照相来着吧?


最后的收队也到了,所有人全部到齐

剩下的路就好走多了,直接放坡到潭柘寺镇的大牌楼,在那里还遇到了去探洞的西山罗汉。唉,咱们这群骑行的人,一到周末就全往郊区跑啊。

思客 发表于 2014-11-2 00:11:05

本帖最后由 思客 于 2014-11-2 21:26 编辑

差不多11点所有人都来到了潭柘寺的停车场,感谢老关、成长等几位老师帮忙看车,他们没进去寺庙里面,剩余的人全部进寺拍摄了。大家约定1点钟出来去吃饭,进去以后各位小伙伴拜佛的拜佛,拍照的拍照,希望各位都能积极发帖,晒一晒你们的作品。

午餐去的潭柘寺老据点,饭后大家轮流介绍自己并谈了下骑行感受,三位新人感触很大,看来组织的力量又要壮大了。吃过饭,反爬戒台寺,石门营环岛解散,活动圆满结束。


去往山门的路上


白色的是什么树种?白皮松?


骑友相聚就是缘


山门牌坊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可见年代之久远


山门内的第一重殿宇是天王殿,单檐歇山顶,木结构,三间开,高37尺,进深34尺


这里过去有三口大锅,一口锅是熬粥用的,一口是蒸馒头用的,一口是炒菜用的。现在看到这口锅就是用来炒菜的


大雄宝殿是寺内最雄伟壮丽的建筑,为古建筑中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木结构,面阔98尺,进深58尽,高71尺,五间开。


东边的这棵树是“帝王树”,是当年乾隆皇帝来潭柘寺进香时御封的,距今已有千年高龄。


传说,每有一代新皇帝继位登基,就从此树的根部长出一枝新干来,以后逐渐与老干合为一体;每有一朝皇帝驾崩,就从树上掉下一棵树叉。

思客 发表于 2014-11-2 00:11:13

本帖最后由 思客 于 2014-11-2 21:13 编辑

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今后能一直和大家骑行在路上!

思客 发表于 2014-11-2 00:11:21

本帖最后由 思客 于 2014-11-2 21:15 编辑

今天风还是不小,秋冬骑行越来越冷,大家注意防寒保暖。

思客 发表于 2014-11-2 00:13:14

本帖最后由 思客 于 2014-11-2 21:18 编辑

如果还有骑友想骑行潭柘寺,潭王路,可以联系我,作为门头沟本地车友,竭诚为您服务,愿意与您同行。

百科知识:

潭柘寺简介: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它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期间,环境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众星捧月,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样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有美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轻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

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近几年还修建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使景区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团进驻,潭柘寺恢复了****活动。

子孓 发表于 2014-11-2 00:33:24

顶一下!好活动啊!就是骑得有点冷!

思客 发表于 2014-11-2 00:36:32

子孓 发表于 2014-11-2 00:33
顶一下!好活动啊!就是骑得有点冷!

您还没睡?我今天不弄了,明天再继续上图,休息了。

通州欣儿 发表于 2014-11-2 04:31:35

在潭兴楼吃饭的吧?就餐时看到你们了

满队 发表于 2014-11-2 05:37:05

顶好作业!有讲述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潭柘寺骑行摄影带新人活动完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