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翁118 发表于 2014-12-19 13:05:57

本帖最后由 信天翁118 于 2014-12-20 15:01 编辑

万里海疆行:D1 丹东市——东港市——东港市黄土坎镇 分类: 万里海疆行
    10月10日 晴,大风降温。丹东市—东港市—东港市黄土坎镇114.82公里,平均速度17.3公里。    从丹东出发,走出十公里见到新建鸭绿江大桥,周围无数高楼拨地而起。商家的嗅觉实在是太敏锐了。在鸭绿江上建新桥的传说已经多年,但是因为小金的反反复复,始终未能开工。现在小小金执政,看来是要实实在在改善国计民生,给朝鲜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了。
鸭绿江上正在建设中的新桥

    早就听过黄金坪岛的传说,原先只知道是我们向朝方租借开发,却不知这岛子50年前原属我国,60年代中国与朝鲜在延吉中朝边境和丹东中朝边境互相“割让”,依我理解,类似围棋终盘数子。刘少奇主席代表中国签字,才形成今天局面。    说中朝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果真是名不虚传。我在沿途拍了好多边境照片,很有意思。昨天参观的那处“一步跨”,简直不能相提并论。拉着铁丝网的水泥柱是真正的边境线,而顶端盘着铁丝网的绿色栅栏,则是禁止进入的区域,那“中间地带”亦即我边防部队巡逻道路。其实那铁丝网和铁栅栏並不严密,有的地方形同虚设,看看照片就清楚了。

    黄金坪岛对面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江边服务民工的流动餐车如鱼得水。让我想起了上半年走山西繁峙,有“堵车送餐摩托”服务。不过这规模、这服务、这卫生、这菜品、这价格、这环境……都是山西那边无可比拟的。山西那回早餐是一袋豆腐脑、一袋油条10元。丹东鸭绿江边的民工餐,7元一套,一盒米饭,15种菜品,有炸鱼、红烧肉、烧香肠、炖豆角、酸菜汆白肉……管够!我想,这一路恐怕再也不会遇上这样的好事了,否则我愿意天天吃这样的民工餐。
我在路边流动饭车买的10元餐
    俺说骑行在边境线上,一点不为过。在我国与黄金坪接壤的地方,只有一道铁栅栏相隔。我骑行到那里,有点难以相信,我们没有哨兵,没有海关,没有任何人看守,这么简单的隔离网就是边境线?在我疑惑的当口,栅栏对面几个人使劲向我摆手,要我靠近他们。我狐疑地四下张望,真的没有人管。斗着胆子上前一看,他们还真是朝鲜人,而且是朝鲜边防军人。穿着军装嘛,还有领章等标志符号,一眼就看出来了。他们每个人左胸前佩戴着“二金徽章”。我的“少数民族”语言只限于仨词儿,“阿巴基(爸爸)”、“阿妈妮(妈妈)”和“董基(同志)”,当时还忘记了一个半。那几位“少数民族”哥们比我稍强,懂的国语多一些。其中有一位着便装的朝鲜人懂的更多一点。不过,俺还是很有警惕性地,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党员?谁知道他们想干什么?他们伸手拉开我车头包的拉锁,我赶紧避开。他们要是真拿了俺的东西,俺是不能越界索要地,这是原则,俺懂!后来来了一辆沈阳牌照的吉普车,下来几位年轻人,我退到一旁观看。刚刚下来的年轻人手里拿着一条烟,俺不懂那是什么“牌照”的,估计是要“易货贸易”吧?后来看公路两边的大牌子才知道,俺是不应该和“少数民族”同志搭讪的,下不为例了。呵呵。
在中朝边境铁栅栏前,朝鲜军人和中国游客在私下交换东西。
    临近中午12点,我沿着滨海路走入了“死胡同”。原来建设大东港,港区占据了大片的鸭绿江入海口及其以外的地段。滨海公路断掉了!这往回折可就非同小可了,不仅绕进了东港市,还多骑了将近10公里。 离开鸭绿江,“离开”朝鲜,鸭绿江口是看不见了。等转出东港市回到滨海公路的时候,真的就紧邻大海了。不过这里的海边看不见海,看得见的只是一望无际的滩涂。与我1973年当新兵去东沟县(现在叫东港市)农场劳动时,看到的情景一模一样,潮起潮落海水滩涂依然如故。大自然的改变可是真难啊!

    虽然没见着海,可是却钻入海风的魔障。那风刮的,别提了。南方沿海的哥们别笑话俺,俺没见过台风,何况有了台风俺也注定不会去骑车。可眼下这风,只比台风小一级。而且俺还是逆风行车,不进则退呀! 拼了老命地使劲骑呀骑,那车速也就在8-9公里左右。我给自己内定的“日行百二”计划注定无法完成了,开始时骑行滨海公路的欢喜也荡然无存了。

    不过风归风,风再大信念是刮不走的,风大还可以带来“日丽”。广阔无垠的滩涂,水网中的海鸥,还有渔家特色的“渔村乐”,都是俺镜头猎取的对象。不过这只是开始,后来越走越荒凉,不仅没有吃饭的地方,连个小商店都没有,水也喝光了没处补给。只好去看鱼人水缸舀来生水灌满水瓶,没吃中午饭,就吃光了随带的花生米、葡萄干,最后吃干枣、巧克力糖。呵呵,零食变正餐了。    一直坚持到了下午4点,终于遇到了一个小商店。一瓶啤酒,两张发面饼,一大根香肠……终于酒足饭饱恢复了力气。    赶紧出发,小动力是距离海滨公路118公里路碑不远了;大动力是有村镇才可能有旅馆,今天宿营的目标只能是黄土坎镇了。前进!

    17点半迎来118公里路标,拍照!18点到达黄土坎镇,并找到旅馆,入住!    赶紧向家人报告平安!    晚饭是一瓶啤酒、一碗米饭,还有一大盘酱炒扇贝丁。好撑啊!    (更多照片请看对应相册)

信天翁118 发表于 2014-12-19 22:01:17

信天翁118 发表于 2014-12-19 13:05
万里海疆行:D1 丹东市——东港市——东港市黄土坎镇分类: 万里海疆行
   10月10日 晴,大风降温。丹 ...

呵呵,侯哥来了,谢谢你。信天翁118,看见118就亲切呀。

一正 发表于 2014-12-20 08:26:54

很赞LZ四无理念。

信天翁118 发表于 2014-12-20 10:03:10

一正 发表于 2014-12-20 08:26
很赞LZ四无理念。

谢谢一正鼓励!

信天翁118 发表于 2014-12-20 15:00:39

本帖最后由 信天翁118 于 2014-12-20 22:50 编辑

D2:东港市黄土坎镇—庄河市—普兰店市皮口镇 分类: 万里海疆行
    D2:10月11日星期四 晴。东港市黄土坎镇—庄河市—普兰店市皮口镇154.73公里,平均速度19.5公里。 为了在庄河市盖邮戳,少跑路,上午沿着201国道走。经过孤山客运站,想想2010年10日骑行辽东半岛,这次速度可是慢了许多呵!

    途中见到一位农民哥们在起地瓜,我停下拍照,让我十分意外的是,他硬要送我6、7个白薯。我对他而言,只是一个陌生的路人,虽然东西不多也不贵,可我没有理由收受人家的东西呀?最后推来推去,他还是硬塞给我四个地瓜。


    从离开黄土坎开始,道路便显现出丘陵特征,高低起伏。经过71公里到达庄河市。我盖好邮戳后又南行7公里,在海阳回归滨海公路。这时候侧逆风又来添乱。    经过两天滨海公路骑行,我发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绕远,国道走直线滨海路沿海边走蛇道。二是远离村镇,吃饭、住宿、盖邮戳都很不方便。三是风大,海边无遮无拦,狂风肆虐。四是坡道起伏多,爬上爬下没完没了。五是海边的路时断时续不连惯,经常走“丢”。

    其主要原因就是,滨海公路是从当年的海防公路演变而来,并非新近设计施工、开发开放的产物。它只需满足沿海渔业生产和旅游观光要求即可。而大生产、大运输主要还得依靠国道和高速公路。
                                                                  这不也是“红海滩”吗?
    据此我想,我也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行进路线,不拘泥于沿海公路一种形式,而是灵活机动地兼顾休息、用餐、补给、盖章与“沿海行”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保证“万里海疆行”的顺利完成。    将近1点吃的午饭,一大盘牛肉炒青椒,费了好大的劲才吃光。一结账,好家伙,只一盘菜就是45块。跟我在北京吃一次韩国自助烧烤一个价。这盘菜创下了我长途骑行餐费的记录,让我想起了漠河北极村饭馆的四种菜价,不知道我此番是中了哪一签儿?呵呵。不过,保证营养和保持体力才是硬道理,价格并不重要。
晚饭喝点啤酒应该不在“骑车不饮酒”的限制之列吧。

    这一天,在滨海公路段的骑行比较平淡,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留意和拍照的地方。下午将近6点到达普兰店市皮口镇,就近找到旅馆,并洗了出门后的第一次热水澡。    (更多照片请看对应相册)

侯哥 发表于 2014-12-20 21:47:22

信天翁118 发表于 2014-12-19 22:01
呵呵,侯哥来了,谢谢你。信天翁118,看见118就亲切呀。

{:soso_e181:} 我看到标着54的里程碑就兴奋

信天翁118 发表于 2014-12-20 22:35:16

一定跟你的生活有关系。

通州欣儿 发表于 2014-12-21 10:47:43

信天翁118 发表于 2014-12-21 12:09:41

谢谢啦!

侯哥 发表于 2014-12-21 21:39:24

信天翁118 发表于 2014-12-20 22:35
一定跟你的生活有关系。

那年出生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万里海疆行:即将开始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