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海疆行:D22即墨鳌山卫镇—崂山—青岛—黄岛
本帖最后由 信天翁118 于 2015-1-11 00:17 编辑万里海疆行:D22即墨鳌山卫镇—崂山—青岛—黄岛分类: 万里海疆行
2012年11月2日星期五,晴转多云。即墨鳌山卫镇—崂山—青岛—黄岛,102.28公里,平均速度14.3公里。 出来这些日子,昨晚旅馆的房东最有意思。早晨退房时候我问他,人家旅馆老板都睁大了眼睛先把钱收到手,你怎么到现在也不问我要钱呀?老板笑呵呵地说:为这点钱追着要,不好意思。好一个“不好意思”!在今天这个社会里,有这样心态的生意人可是不多,简直是凤毛麟角。继天津大港那家旅馆老板坚持给我免费住宿后,这是第二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旅馆老板。
在镇上吃早饭,小饭馆老板是黑龙江人,8年前“南下”鳌山卫镇,“杀”回当年他爹闯关东出发时的地方开饭馆。而今已经买了房子,一家三口都落户这里。您看看,这人挪挪窝,就是容易“活”。
饭后向着青岛方向前进。进入崂山区,才开始打听崂山风景区的路线,却不料早已走过了。为了抄近道,不再跑冤枉路,我向路人打听捷径。一位姓高的中年人,不仅为我详细指点了路线,还领着我从附近囤山村走小路,一直送我到村中岔路口。待人之诚,又给我上了一课。山东——孔老夫子的家乡,礼仪之地,好啊!
很多人都知道崂山的水好,可未必知道崂山的茶也好,好水养好茶呀。我曾经喝过一种崂山的“竹芽茶”,茶汤之清澈,前所未见。 经过崂山王哥庄镇,路边不少人家开店卖“绿石头”。想伸手要一点“碎渣”,人家舍不得。让我自己去捡,并指点了方向。好在不远,我骑车过去还真捡到了。据说小日本儿喜欢这东西。
崂山盛产花岗岩,漫山遍野都是花岗岩巨石。一路还有不少石材厂。老百姓盖房子,砌墙、垫地都用花岗岩呢。沿着海边起起伏伏的丘陵地,一上一下绕了40公里,才算转出了崂山景区。 记忆中,青岛滨海路又不少新人拍婚纱照,这次又看见了好几对。好像现在是婚沙影楼一块领来“流水作业”的。
在石老人海滨浴场,有人在玩一种我也叫不准名字的运动。看了照片谁能告诉俺?
到了著名的五四广场(我又走过了头)。请路人帮忙拍照,无奈人家构图实在不灵,最后还是靠景点摄影师帮忙解决了问题。
随后又抓紧去转“八大关”,这也是青岛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依然遇到了无数拍婚纱照的新人。这季节拍俏丽写真,还真有点冷。
最后急急忙忙赶去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徒转了一下。等来到栈桥,天色已经晚了。用“完全傻瓜”模式匆忙拍了几张。正巧遇到当地骑友路过,一打听,我原先计划穿越海底隧道至黄岛区的设想被毫不留情地枪毙了。 跨海大桥高速封闭,自行车不能走。海底隧道要是也不能走,那我今天岂不是要在青岛滞留了。纠结之中,我抱着再试一试的念头,骑向跨海隧道。还没到跟前,一位交警就厉声止住俺。指着墙上挂着的“规定”说:第一条就是禁止自行车穿越海底隧道。还说轮渡自从通了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之后,失去客源就停了,并让我去快船码头,摆渡过海。哦,我赶紧奔向快船码头。去了一问,五点半最后一班,早过时间了。快船码头工作人员让我去轮渡码头再看看。不是没有轮渡了吗?我还是去亲眼看看吧。当我再次奔赴轮渡码头的时候,正好赶上轮渡检票。我根据工作人员指点买了“一张半”(半张自行车票)船票,才得以顺利登船。
我的宝马良驹自跟我以来,走过千山万水,乘过汽车,坐过火车,坐轮渡还是平生第一次。怕它“晕船”,依靠船舱角度稍稍大一点。为了锻炼它的独立性,我一个人上了上层船舱。
赵飞燕 发表于 2015-1-12 11:57
嗯,心有目标,视为动力!
是的,动力来自“各种梦想”。
赵飞燕 发表于 2015-1-12 11:55
祈盼这新鲜玩意儿能入奥运会!
呵呵,是啊。
本帖最后由 信天翁118 于 2015-1-11 00:18 编辑
20分钟后,轮渡抵达黄岛。不久我也找到了旅馆。 (更多照片请看对应相册)(上)(下)
续集关注 赞。 顶 通州欣儿 发表于 2015-1-11 07:30
顶
谢谢支持。
老化石 发表于 2015-1-11 07:06
赞。
谢谢老化石。
满队 发表于 2015-1-11 06:17
续集关注
呵呵,谢谢啦!
山东人民朴实啊 毛老师 发表于 2015-1-11 11:20
山东人民朴实啊
没错,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