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老大微信】川藏女神艾清的家乡,盛产苹果。
本帖最后由 赵飞燕 于 2015-6-25 04:45 编辑川藏女神艾清的家乡,盛产苹果。白水苹果,亿万人民的口福。
浅谈白水习俗
白水地处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的过度地带,受地理环境影响,白水人在衣食住行和语言交流上便形成了比较独特的风格,既有陕北风情,又有关中底蕴,在现代潮流的席卷下,一些风俗渐渐消失,让人不由惋惜。
白水人的饮食习惯有着南北之分,河北人比较讲究吃,河南人比较讲究住。在语言上也有着差异,河北语言比较传统,演变比较缓慢,河南语言更接近关中土音,在逐渐的演化过程中,白水成为汉语言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区域。
我们从衣、食、住、行开始小谈白水习俗。白水人对穿戴不是十分讲究,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从脚到头说白水,人人都爱穿布鞋。白水人对布鞋的讲究可谓精细,光是单鞋有厚底、薄底、绒面、布面、花面、黑面之说。除此之外有花鞋:虎头鞋、佬佬鞋、花鼠鞋、小龙鞋等,棉鞋有长筒、短筒,有系带、无带、硬面、软面等;白水人爱穿棉料裤子,很少再穿大裆裤,基本是短裆,窄裤腿,穿起来灵干,单衣样式主要为中山装和夹克式,口袋比较多,方便装东西,毛衣花样众多:圆领,V领,横花、竖花,松口袖,紧口袖等;棉衣主要有老式棉衣和唐装棉衣,可分内穿棉衣和外穿棉衣;手套有露指手套、盖冒手套、连指手套、单手套和棉手套等;白水人曾喜欢系围巾,夏系纱巾冬围棉,有曾经的四方大棉线头巾,有长围巾,老汉爱将粗布手帕裹头上,戴灰布带沿帽或圆形老帽(类似以前地主带的小帽),女人带素帕或蓝花帕……
白水人对饮食可谓讲究,东南西北各不同。北以辣子汤为名,西有锅盔,东有烩锅菜,南有豆腐干。白水人对面食情有独钟,春夏秋冬各有吃法。陕西八大怪,辣子是道菜,白水人吃辣子有榨青辣子、油泼辣子、八宝辣子、腌酱辣子、小蒜辣子等;面食以面条、搅团、蒸馍等为主:漏鱼、瓤皮子、凉粉、煎馍、紫卷等各种吃食让人着迷;汤食以拉麦、小米、面汤为主;白水饮食种类丰富,独特小吃上百种,是宝贵的饮食文化研究地域。
白水人在居住环境上南北差异很大。河北人以窑洞为主,冬暖夏凉,一般三间窑洞,主卧、客居、储藏;窑洞前是宽大的院子,可栽种果树或蔬菜,院墙为土打墙,院门前为打谷场。以前每家院门前都要种槐树,既可乘凉,又可栓牛;河南人以厦房为住,讲究大门楼,大铁门,看起来排场,大气。
白水人出门,曾经以脚代步,近了自行车,远了三轮车,摩托车,由于白水是山区县,交通环境受到限制,公路比较弯曲,虽然轿车比较普及,但行驶速度慢而缓。铁路有两条干线,一条为西延线、一条为侯韩黄线,目前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
除了衣食住行,白水人在红白事上也比较讲究。老人过六十便开始流行箍墓窑,打棺材。丧事连续三天,请吹手,唱秦腔,吃席也格外讲究,特别是河北人,安顿来客住处,搭大棚,席前吹手请客上席,事后要谢祥缝。出殡前孝子孝孙长跪灵堂前,大孝子跪斗,重孙子带红孝布,点戏,哭孝,抬棺材,插白旗,点稻草,非常隆重。喜事要到村口敲锣打鼓迎新娘,新娘下车挡车门,婆婆公公扳花脸,红绳拉婚车,点稻草,红绳鞭子绕车打,大红公鸡引路,好伙伴们挡婚房,扔小馍,搭被面,秦腔民歌唱起来,好不热闹。
古老的白水有着传统的文化底蕴和习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和传承地,白水习俗丰富而精彩,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挖掘和发扬光大!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美丽家乡 追风人 发表于 2015-6-25 05:33
谢谢{:soso_e181:}
满队 发表于 2015-6-25 05:48
美丽家乡
嗯,抽时间去一趟
顶 女神!!!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