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期的北京市群众自行车运动现状浅析
一.北京市自行车俱乐部现状分析自行车运动是一项相对运动风险比较小,最贴近人们生活,而且又极具有吸引力和群众性的运动项目.据统计,我国拥有大约四亿四千万之多的自行车,占全世界三分之一,而北京自行车也有一千万辆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对绿色奥运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大众健身,骑行健身已越来越深入人心.绿色,环保,公益的理念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接受,并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玩车群体.
1)拥有两辆以上的公路,山地赛车,总价值在五万元以上的骑行装备,信息灵通骑行能力较强,有参加较高水平自行车比赛实力,此类群体约1500人.
2)有骑行运动史,属于自行车发烧友,各自在自己所属的俱乐部或体育协会中,有一定的比赛参与能力,骑行装备在万元以上者约三千人左右.
3)骑行代步转变为休闲健身的自行车爱好者,大部分以退休或中年以上者为多.他们也参与一些群众性的健身比赛活动,约万人之多.
4)18岁至30岁的青壮年骑者大约四千人,中年以上自行车爱好者约万人以上或更多.
二.各俱乐部的形成
1)随着自行车运动的蓬勃发展,各商业车行分分成立了自己的自行车俱乐部,如:捷安特,行如风等.在京城有经营实体又搞骑行活动的大约有二十几家,千人之多.
2)隶属于市自行车协会,经常参加一些健身骑行以自行车旅游为主并参与大部分公益活动及百城市自行车比赛,且骑行水平居中下游者(也有少量水平高的),连同分散在社会不同的群体的骑行爱好者.这是全民健身的主流群体.
3)能参与大型正式及行业正式比赛的公路,山地自行车手,这部分人分散在不同的自行车俱乐部并具有一定实力,如行如风俱乐部,何氏兄弟车队等等.
三.现北京市自行车俱乐部各行其事
1)各俱乐部自主组织活动,各行其事.
2)不受任何方制约.
3)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较少,无统一的沟通联系平台.
四.造成的后果
1)根本没有能力向专业自行车队输送人才.
2)在全国非职业选手参加的自行车及一些行业大型自行车比赛中难进前三名.
3)相互之间不联谊沟通,难以统筹全局,够不成整体效果.不能发挥出全民健身,绿色奥运的理念实施.
4)市自行车协会在现任领导下的无为,已失去领军意义.
编后之语:
江山还待后人出,
再有新桃换旧符.
后面我还要发来展望未来的几个设想,望网友们提意见.
[ 本帖最后由 公路王 于 2009-4-20 12:39 编辑 ] 理论研究贴,呵呵,层次够高的。估计公路王是ZF部门或者自行车协会的吧。
基础数据的掌握可是个苦差事,估计费了不少功夫 支持一下 好贴
: 路过~~~ ....... 悄悄的走过 。。 上万以上的装备,才几千人。。 读了呢。
估计一些自行车运动的俱乐部可以直到培养运动的作用吧? 在“活动发布”栏里看到楼主的帖子,还以为是骑行活动呢。 楼主主旨是指各自行车运动俱乐部的现壮和难以在全国树立首都的运动水平的地位。
各位游侠尽可无拘无束地快乐健康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