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义 发表于 2015-8-5 11:28:48

“十上折多山挑战骑行”随行记(续完)

本帖最后由 黄仁义 于 2015-8-8 20:37 编辑

                                                                  四、勇士挑战折多山
25日(星期六)白天阵雨高温24℃
夜间小雨低温7℃
    将记述的秃笔挪回到此次折多山之行的主题吧。      记得小时候曾听到一首歌《歌唱二郎山》。口语化而朗朗上口的歌词配上优美的旋律,是那么的优美动听:“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 ”筑路解放军的艰苦与二郎山的高峻深深地印在脑海之中。      然而,与海拔4962米的折多山一比,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便只能算资格的小老弟了。当二郎山隧道贯通后,折多山便真正成了千里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折多”二字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冥冥之中又暗合了汉语“弯折甚多”之意。从海拔3222米的山脚到海拔4298米的山垭口,垂高不过1000余米的盘山公路竟有21公里的路程,这二十多公里路途又有二十余道大弯。可以想见,以自行车骑行登临山垭会是怎样的一种挑战。      2014年7月,黄仁义、张裕华二位勇士发起了“简阳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第一届十上折多山挑战骑行”活动。在经验不足、缺乏足够保障的情况下,张裕华以44小时完成了自行车骑行十上折多山的壮举。      今天,五位勇士又豪情万丈来到折多山下准备再次50个小时内完成十上折多山挑战骑行。他们是:黄仁义、张洲毅、张旭、邹建一、徐伟。鉴于在此次活动完成后将独自骑行西藏高原,为保存体力,原计划参与挑战的张裕华改作勇士们的后勤服务。      2015年7月23日早7时,晨曦初露,整装完备的五位骑士在留守驿栈的同伴们的殷殷嘱咐中踏上了挑战的征途。昨晚与我们在疆卓驿栈邂逅的数位全国各地骑行西藏者也兴奋地伴行上路。望着他们的身影逐次消失在两个长长的弯坡处,大家从内心深处发出深深的祝福与虔诚的祈祷:成功一定属于勇于挑战意志坚定的你们的!      我想,没有亲临其境者一定难以体会这种挑战的激情、冲动、艰难及至痛苦的感受。连续几十个小时的上坡骑行,这是体力、技术、更是毅力的检验与考验。      骑行折多山的艰难至少体现在三大方面:      坡长弯多。从折多山脚到山垭21公里路程便有二十余个长弯、急弯。而且不像许多大山的盘山路两个弯道之间总会有一段平路可以缓气。这儿几乎一直是在缓缓上坡之中使人没有喘息调节的机会。      高原缺氧。平常人们在平原地带连续骑行上坡几公里多会气喘吁吁精疲力竭,而勇士们却是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原连续爬坡骑行。须知据称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空气中的含氧量便只有平原地区的70%,四千米以上只有50%。当我乘着车到达折多山垭口在标志碑前留影后欲到尚有几十米高程的观景台去“一览众山小”时,还没登上几级阶梯便觉胸闷气紧心累心悸当即放弃。      气候多变。折多山以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基本处于华西丰雨屏带中,夏季多雨;以西属亚寒带季风气候与高原大陆性气候的交揉区,气候温和偏寒,亦多降雨。沿山而上,一天当中常会经历四季变换:早晨从山脚出发,熹微蒙蒙,和风轻拂,春意盎然;出行不久,高原阳光穿透云层倾泻而出,强烈的紫外线亲吻着皮肤灼热如夏;车到山腰,细细的雨丝飘飘洒洒已是秋意袭人;而甫临山口,寒风阵阵,触肤冰凉,却是初冬时分。      此外,由于318国道是内地通向西藏的主要通道,所有输藏物资多从此而入,故道路上整日价络绎不绝的加长加载达几十余吨载的大货车如老牛般喘着隆隆粗气慢慢爬坡;近年来方兴未艾的自助游引来众多有钱或有闲之人驾车(汽车、摩托、自行车)甚至徒步西藏,从而使本就不甚宽阔的公路显拥塞,给骑行带来不小的困扰和安全隐患。      骑行首日,勇士们体力最为充足,老天当也悯助,虽然山垭处两度倾落豆大冰雹,然山垭之下骑行之途却无大碍。至晚十二时,当日十七个小时,毅与旭便完成上下骑行4趟,黄、伟、邹均完成3趟。其中,用时最短一趟为最年轻的毅所完成:仅为三小时许。      考验在第二天开始。由于行前即已有感冒症状的邹出现轻微肺部感染迹象,而黄也腰伤复萌,两人只得壮志未酬心有不甘不舍地退出挑战。昨日慈爱仁厚的老天也恢复其反复多变的本来面目。上午不久,山腰以上便开始淅淅沥沥飘洒起濛濛细雨。弯曲湿滑的路面,扑面迷眼的雨水,隆隆驶过身旁的巨无霸大货……使骑行更加艰苦困难,继 而,冰雹又扑簌簌从天而降……雨水浸湿了衣鞋,寒冷包裹了身子。夜幕降临中向下骑行,空气里弥漫着刺骨的冰凉,寒风拼命透入严实的骑行服,戴着厚厚防寒手套的双手已然冷得僵硬,只是木然机械地将手放在车把刹车处,心里祈祷着能安全顺利骑回驿栈喝一杯热水,暖一暖身手。首次参与的徐防雨准备不足,带来的两双运动鞋很快便被雨水浸透,只得带着深深 的憾意退出。      如此,便只余下毅、旭二人继续挑战了      最严峻的考验在第三天也是最后阶段。已经过去的四十余小时的挑战,毅、旭几乎是在连续骑行中。每次登顶回到驿栈,基本上只是歇息片刻,暖身、吃饭、补充营养,打个盹,然后又没入上山的车流或夜色之中。此时,生理已经趋于达到极限。当他们回到驿栈小憩时,双唇乌青,神态疲惫不堪,连说话的欲望与力气都没有了。即便如此,挑战成功的坚强意念仍支撑着他们谢绝了其他同伴“实在坚持不了就放弃”的建议。当最后一趟上山的毅在深夜十二时许骑到山腰时,强烈的疲惫、困倦袭来,再也坚持不住的他不能自控地将自行车搁置而坐在路旁,然后又不由自主地就地躺下。然而折多山寒冷夜晚的冰冷路面迫使他又不得不起身坐起。这时,后面的旭赶到, 告诫毅不能停留必须尽快坚持骑行完成最后的路程。在同伴的鼓励下,毅终于以常人难以体会与想象的毅力第一个胜利地完成了十上折多山挑战!并以用时43.5小时打破张裕华第一届活动创下的44小时的记录。两小时二十八分钟后,旭也胜利完成挑战,用时45小时58分。      “十上折多山骑行挑战”,这是体力的挑战,更是毅力的挑战、是常人生理、心理极限的挑战!       让我们记住这两位成功完成“十上折多山挑战骑行”的勇士吧,他们是:张洲毅、张旭。       折多山,明年我们还会再来的。            二〇一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流泪的风儿记
简阳市老骑友第一次上高原写的随行记图文并茂,可是,发到网上就没有其他照片了。我补发几张。
张洲毅       张旭
张洲毅张裕华张旭
张裕华给挑战成功者颁发证书

亲友团和志愿者共庆成功

藏汉一家漂亮的藏族姑娘教跳锅庄舞、跳川藏情歌藏舞庆成功!

合影

折多塘
气候宜人风景迷人
泉水养人虫草补人
民居喜人姑娘美人

化石 发表于 2015-8-5 12:05:48

{:soso_e179:}

小碗牛肉 发表于 2015-8-5 12:30:48

真棒!如果能配上照片就更棒了!

老猴 发表于 2015-8-5 12:32:41

加油加油

丰台成龙 发表于 2015-8-5 14:06:32

{:soso_e179:}

老包子 发表于 2015-8-5 14:12:49

{:soso_e179:}

无忧石老郑 发表于 2015-8-5 14:20:29

{:soso_e179:}

战士 发表于 2015-8-5 16:38:55

玩命啊

姑苏任我行 发表于 2015-8-6 09:54:48

这种挑战是有生命单价的挑战,我感觉不应提倡,而是要确安全的情况下来提倡此事。
两位挑战成功者还是值得我们崇敬!

北京老雀 发表于 2015-8-6 22:54:09

真棒{:soso_e179:}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十上折多山挑战骑行”随行记(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