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9月10日 晴 预告今天的天儿不错,所以,今儿一大早,老冯便通知在沟里的“老68学员”,九点在招待所集合,去陕汽公园、九三会馆及沟口附近,拍照留影。因为昨晚在老冯家做客,原发动机车间的李德才和他老伴,也前来串门。聊天中,跟我说起了他的个人收藏品。出于好奇,于是,我跟老冯讲:我负责去登门通知老李。一袭进得老李家,甭管是客厅,还是卧室,从墙上,到各类家具、乃至电器,只要有一分空间,都摆满了五花八门的李氏杰作。在这里,与其说家,倒不如说是个人艺术品展厅。纵观老沟友的“心上物”,我不由惊讶,他的这种心灵手巧,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不能不令人叫绝佩服。要我说,封老李为“民间艺术家”,怕也不过分吧?陕汽老六八学员里,有这样的能人,我都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和老李来到招待所门前,老冯挺早的就在楼前小广场支好三角架。老冯办事认真,相机前选距离、调角度的真是一丝不苟。等人齐了,他就像个专业摄影师似的,指挥镜头前的哥几个如何占位置、摆姿势、露笑脸。一处照完了,老冯又扛着摄影器材,带着大家奔另外景点。如此这般忙碌,就有了“五丈秋风”上传到《西沟往事》的那组“人未老,情未老”的几幅“老六八”合影照片。 临别留影后,老李极热情地对我说:“老廖,走,我带你到石榴山逮蝈蝈去!”“那太好了!”我也跟着来了兴致。厂围墙外,就有一条专修的水泥路,直通辛庄村。过辛庄再往前走,就是当年的山间小道了。快到水库时,路旁陡峭的山坡上,偶听一两声蝈蝈在叫。“你等等”,老李说着就想往上爬。我忙拽住他:“别介,为一个蝈蝈,到时真摔个好歹儿不值。”经我这一劝说,老李没敢冒这份险。不过,他讲:阴天下雨,山里的蝈蝈就很少。若是旱天,路边草棵子里,随便抓几只没问题。 去石榴山,沿途的那座老水库,看上去,水面波光粼粼,静籁依旧;与秦岭一脉相承的周边群山,还是那样的层峦叠嶂,郁郁葱葱;水库上洁白如雪的垂帘瀑布,更给这青山秀水,增添了一道独特而美妙的渲染景观……总归,在这里,我仿佛又回到了,和从前一样的西沟山里。 漫步于山路间,老李指着路旁背阴处,长着的一簇野草,对我讲:“这叫蕨类,是植物中的活化石。早在恐龙时代就有这种草了。挖几棵带回北京,栽进花盆或当盆景都行。”我忙蹲下身,连土带草轻轻挖出几株,装进老李随身携带的塑料袋。回北京后,栽进花盆里还真活了,绿绿的似乎还带点儿仙气呢。 因时间紧凑,到半山路,我和老李就中途而返了。(石榴山顶峰,不久一天,我一定和你相见)回到沟口招待所,已过中午。本人取出行囊中存放的面包、火腿肠,好歹小餐,便又到职工小区附近转转,留下一些纪念照。 傍晚六时,接到“五丈秋风”老冯的电话,说夫人饭都做好了,就等着我啦。真是盛情难却,于是,我手头儿随便提了点东西,算是不成敬意地进了老冯的家。
根雕专家 艺术顽主李德才
各种根雕
阳台上的盆景
用“唧鸟”拼成的字
昆虫标本
昆虫标本
多逼真的飞禽标本
骑向山里
举起单车
过辛庄
“毛主席语录”塔,至今还在
过小溪
老李带路
小区楼
幼儿园
小学部
操场
中学部
宣传橱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