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命题规律研究
一 总体难度
考研的竞争相对来讲不是很激烈,录取比例在1:4+左右,所以考题的总体难度为中等,且考试时间高达3小时(180分钟),所以时间上对中等水平以上的考生是毫无“鸭梨”的。
二 区分度
然而,“研究生入学考试”毕竟是一种国家级大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严肃性。在这里,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就要引入“区分度”这个概念了。“‘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这里说的很明白了,就是要把水平不同的考生区分开来。试想一下,作为一个“御用”的命题者,如果连考生的水平都区别不出来,岂不是贻笑大方么。所以,命题者对这一点还是比较重视的。
区别开来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用“各种”圈套,陷阱,迷惑,干扰等等来增加选择的难度(客观题部分全部采用单项选择题)。同时考生要注意,阅读部分的4篇文章,尽管字数都是400字左右,但难度也不尽相同,一般是按1234的顺序,难度递进增加,但增加的程度不明显,难度主要在选项的设置上。一般来讲,后两篇的全部10道题都是要通读全文才能作答的(这个放在后面专门讲)
三 阅读题的命题规律研究及考生对策
第3第4篇文章,其各自5道题的难度排列顺序,是采取与前两篇(第1第2篇)“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的。就是中间3道题(2,3,4)的中的某2道难度反而相对要小。
应对策略:
1. 第3第4篇文章,先看中间3道题,其中有两道题有80%的机会不需通读全文即可准确作答。
2。第3第4篇文章的通读全文,不是传统阅读意义上的,是在答题过程中进行的。
具体为:1。先略度(各段首句串联)掌握文章概貌,主旨大意。
2。选择第2,3,4题中的某两题作答,精读所在段落,第一次读不懂不要紧,先看本篇其他内容,第二遍就会有些眉目了;运气好,这两道题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3。再看第1题,剩下这三道题都有比较明显的迷惑项,其排列与正确选项相邻(比如。AB,BC,CD,而不会是隔一个的,如AC,BD,AD)
4。 迷惑项的特点:采用两个以上文章中的原词。但整句的意思不完全相同
5。如果区别不出迷惑项,不要紧,再看剩下的两道题,精读所在段落。其实这之后,你已经掌握了80%左右的文章内容了。而且也至少答了半数(2.5道)的题了.心情有所放松。这时来看未答上的题,又会有新的领悟
6。最后一道题(第5题)!不要小看,这一般是掌握了全文内容,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做答的。这时,我又要拉大旗,引入“语篇分析”这个概念了,这是个翻译界的术语,意思就是将原文的词,句,段等单位置于整个篇章的大背景下去审视。同理。我们要把这篇文章,置于其所在领域(2011年真题全部为社会领域,涉及音乐,商务,互联网,家庭生活各一)的大背景下去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