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08-10-19 10: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德明(1908~1976)
又名文希,浙江湖州人,自行车环球旅行家,从小酷爱体育运动,曾就读于上海南洋高级商校。民国19年(1930)6月,参加上海组织的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经杭州、广州、由海口进入越南的海防市,行到清化,仅剩他一人,遂把徒步改为骑自行车。进行环球旅行。民国20年4月由东南亚抵南亚次大陆;经中东进入非洲的埃及,北渡地中海到达巴尔干半岛,从意大利经中欧,然后越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去英国。民国23年1月抵美,再经拉丁美洲,由巴拿马乘船,横渡太平洋,到大洋洲的新西兰、澳大利亚,再抵达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泰国。民国26年6月从缅甸回到祖国的云南。历时七年,行程数万公里,途经4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拜会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圣雄甘地及尼赫鲁,在美国受到罗斯福总统的接见和奖励。
解放后曾在昆明益兴汽车材料行工作。
他有6位子女,多为画家,大儿子潘薇生为大连人。二儿子,潘荷生。三儿子,潘蘅生。四儿子,潘芹生。
潘德明(1908-1976)上海南汇人,生于浙江湖州。曾在南洋高级商校读书,后在南京开西餐馆。1930年春,他从报上获悉8名青年组织“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乃征得父母同意,关掉餐馆,赴杭州赶上步行团。不到半年抵越南西贡后,同行者或因难耐其苦,或因患病,相继打道回府。潘德明决定独自走下去,而且索性走出亚洲。次年元旦,他重上征程。他从东南亚入印度次大陆,经中近东,入非洲的埃及,再北渡地中海,循巴尔干半岛转中欧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经英国横渡大西洋赴美国及中美洲,最后跨太平洋,至新西兰和澳大利亚。1937年6月,经由缅甸回到云南。潘德明持“雪东亚病夫耻”、“以谋世界上之容光”的信念,历时7年,行程数万里,行经亚、非、欧、美、澳五大洲40多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地都有考察记录,搜集资料,征得近1200个团体和个人用十几种文字的签字和题词,受到29国元首、政府首脑、部长和著名人士接见,其中包括印度泰戈尔、圣雄甘地及后来的总理尼赫鲁,波斯帝国最高统治者礼萨汗,“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将军,保加利亚国王,法国总统、总理,英国首相麦克唐纳,美国总统罗斯福,澳大利亚联邦总理等。
期间,为了将来考察及编辑青藏高原的地理状况,在美国考察了2个月,连续二次当时兼任世界探险家协会主席的罗斯福接见。
就在他回到南京次日,“七七事变”爆发。从此,这一壮举再无人提起。潘德明后来定居上海,曾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工作。1949年后,一直处于失业状态,靠熨烫衣服和画宫灯养家糊口。1976年10月18日,他风闻“四人帮”倒台,大喜过望,因多喝了几杯酒突发心肌梗塞而辞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