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7|回复: 5

骑车技术教程-公路车训练基础知识

[复制链接]

174

风云币

0

活动币

462

积分

木甲骑士

积分
462
QQ
发表于 2008-9-29 11: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公路自行车是一项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运动。终点前的冲刺固然精彩地展示了这项运动爆发时的美,但即使是最优秀的冲刺型车手,也要先紧跟主车群熬过漫长的赛程(世界杯赛每一站均长达200多公里),才可以在终点线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可以说,有氧耐力是公路车运动的最基本要素。要提高公路车的运动水平,首先要从有氧能力着手。
有氧运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从几十分钟到十多小时不等。在这段时间内,运动者做功的功率比较平均,运动强度和心率之间有紧密的关系。他们之间关联的计算方式有很多,最简单的一种是按最大心率比率来计算。在正常情况下,每个健康人在运动时能达到的最大心率是相对稳定的,按照年龄可以大概估算出来。方法是用220减去自己的年龄,得出的就是自己最大心率的估计值。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所以此估算值和实际值有一定偏差。现有的比较精确方法是进行实际测试,记录下受试者运动到极限时的心率峰值。由于条件限制,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做类似的测试,这时220-年龄的方法是一个偏差不至于太大的原始参考点。
根据运动者的最大心率(下面表示为HRmax),运动强度可以分为5个区:

HRmax 强度区 描述
50%-60% 1 恢复区 轻度运动,可用于热身和训练中和之后的恢复
60%-70% 2低强度有氧区中度有氧运动,运动能量来源以体内脂肪为主,能有效减肥。
70%-80% 3高强度有氧区 较强有氧运动,肌肉内糖原大量分解消耗
80%-90% 4无氧区 大部分肌肉处于无氧呼吸状态,乳酸大量堆积
90%-100% 5极限区个人运动极限,会对身体系统造成严重冲击,此强度下的锻炼要十分谨慎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强度和心率的量化关系因人而异,上表是大致的参考,要做到精确,必须对个人情况独立分析。3和4区的分界,被称为乳酸阈值,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后文会详述。
公路车比赛中,运动员大部分时间工作在2和3区,理想的状态是工作在2区,因为这时肌肉中的糖原消耗少,疲劳感因而较轻。但比赛可不是郊游,每名选手都必然尽奋力争先,此时实力的分冶就在同一绝对强度对不同选手的相对强度之差上。毫无疑问,保留余地越大的选手,胜利的机会就越大。因此,公路车训练的基本点就在于提高运动员2和3区的输出功率上。在2和3区,特别是2区的训练应该占训练总时间的大部分。2和3区的运动能力是运动水平的基础,基础越牢,能够达到的水平就越高。在训练时,蹬踏转速应该是稳定在效率最高的转速上,一般平路为90转/分,爬坡为75-85转/分左右。
在打好了基础之后,怎样进一步提高呢?氧气是有氧运动中机体产生能量的氧化剂,运动员摄取氧气的能力越强,能量的供给就越充分,成为高水平耐力运动员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超强的摄氧能力。衡量人摄氧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每分钟每公斤体重最大吸氧量,简称VO2max。一般成年男性的VO2max约40-55ml/min,成年女性则为30-50ml/min左右。而目前活跃在赛场上的Lance Armstrong的VO2max是惊人的85ml/min,五届环法冠军Miguel Indurain 更高达89ml/min。强大的摄氧能力可以让运动员对比赛中接连不断的高速突围,高耸入云的山坡应付自如。所以自行车被形容为“腿和肺的运动”。
提高VO2max比较有效的方法有两种,两种方法都很辛苦,但收获也是巨大的。
这两种方法一种是“静态”的,另一种则是“间歇”的。
“静态”的方法是:在充分热身之后,运动员在3区上端,即前面提到的乳酸阈值附近持续工作一段较长时间(20-30分钟),运动过程要连续均匀,尽可能不作任何停顿。蹬踏的转速在90转/分左右。
“间歇”的方法是:在充分热身之后,将训练分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分为两个相等的时间段,一个时间段至少为3分钟,最多不超过5-6分钟。运动员在极限区,大约为最大心率90%的点持续运动一个时间段,然后休息一个时间段,然后紧接下一个相同的单元。要注意的是休息应该是积极的,即放慢速度,减小阻力,而不是停止运动。每个单元的长度和一次练习的单元数量视练习者运动水平而定。可以先从3分钟一个时间段,即运动3分钟,恢复3分钟,2个单元开始。和“静态”的方法一样的是,练习过程要连续,不能停顿。不同的是“间歇”法的转速要稍高,应在100转/分以上。
上述两种方法对提高VO2max都很有用,在此基础上,“静态”的方法还对提高肌肉的力量有帮助,而“间歇”的方法则更能提高心肺能力和恢复能力。这两重训练方法,特别是后一种,必须有良好的基础才能练习,不然的话身体会承受不了,不能在指定强度坚持预定的时间。即使是高水平的车手,第二种方法也要慎用,一星期最多不能超过两次。此类练习,应该穿插在2和3区的练习中,平时的训练仍应该以2-3区的练习为主。




……………………………………………………………………………………………转弯:
先讲个人高速转弯的技巧,在车群中高速转弯变数很多,稍后再谈。
转弯的时候, 要在入弯之前计划好路线, 速度越高,转弯半径越大.走靠外的线可以减少速度损失,这比走内线缩短几米距离更划算。
入弯前要控制好速度,如果太快了就在入弯之前刹车,在转向的时候不要刹,这是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最容易导致摔车的动作。因为车轮停转的话,会丧失抓地力,而过弯的时候是要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保持平衡的。
转弯时,内弯脚保持在12点位置,而外弯脚则在最低点。身体中心落在外弯脚上,把车向弯圆心方向稍压.眼望向出弯后的方向。如下图:
253107_82.jpg

[ 本帖最后由 C4. 于 2008-9-30 11:08 编辑 ]

174

风云币

0

活动币

462

积分

木甲骑士

积分
462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1: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关于内弯腿
-------------------------------------------------------------
有的人喜欢把内弯膝向外倾斜,这是可以的,但不要太夸张。
同样的也可以把内弯膝贴向车身,这种方法更稳定,更适合高速使用




-------------------------------------------------------------
刹车:
刹车的时候动作要柔,不要抱死车轮。手要能感觉到从闸线传过来的轮圈的转动。抱死车轮会丧失很大部分的制动力,而且会使车失控。有不少事故就是车友在突然出现的障碍前慌乱,手发紧,结果刹得越死车越停不住,结果失控,眼睁睁看着自己撞过去。如果车轮抱死了要果断松手,调整到刚好不抱死。这种手感需要长期练习培养。

[ 本帖最后由 C4. 于 2008-9-30 11:08 编辑 ]

174

风云币

0

活动币

462

积分

木甲骑士

积分
462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1: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爬坡
爬坡的时候,两种姿势交替使用,可以动用不同肌肉,减轻疲劳。
比较多人喜欢站姿,感觉比较漂亮。就先谈谈这个:)
站立的时候手握刹车把,身体和车沿相反方向摆动,幅度适中。即左手上拉车把的时候,左脚向下蹬,如次类推。身体除了摆动之外,不要弯曲,不要扭来扭去。
看图:

6.jpg

[ 本帖最后由 C4. 于 2008-9-30 11:08 编辑 ]

174

风云币

0

活动币

462

积分

木甲骑士

积分
462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1: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爬坡 坐姿
-------------------------------------------------------------

坐姿爬坡能量损失比较少,比较适合长而稳定的爬坡。爬坡选择的齿比不要太吃力,要让转速保持在75RPM以上。初入门者常会用太大的齿比,结果没上几百米腿就发软。在爬的时候,略向后坐,这样大腿比较伸展,可以加大蹬踏的力臂长度,有助发力。手握车把上面靠把立的一段,或者握把手。上身放松。如果实在吃力的话,上身可以稍微摆动一下,帮助发力,同时两手交替做轻拉车把配合。爬坡时,如果觉得转速下降,或者预见到前面有陡坡的话,要预先换小档位。换档的时候可以站立起来调整一下,这样可以保持比较好的节奏。
看图:

15.jpg

过弯速度的掌握,我觉得一是经验,二是感觉——入弯时调整路线的动作就能给人以很好的感觉,有时候可以用后刹柔和减速。这中间经验比较重要。用后刹柔和地修正速度跟漂移是完全不同的,刹车力是很小的,作用也不是很大,所以经验重要——但是在激烈对抗中,挑战附着力极限的话,这样的调整会经常使用,因为入弯老是偏快,前车老是挡道。

[ 本帖最后由 C4. 于 2008-9-30 11:08 编辑 ]

316

风云币

0

活动币

1317

积分

铁甲骑士

大智若愚

积分
1317
发表于 2008-9-29 11: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道很多
远离毒品,远离草蛋的队友,远离无耻的司机.宁要神一样的对手,不要猪一样的队友!

3万

风云币

2

活动币

4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44341

黄花城

QQ
发表于 2010-4-25 18: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专业的帖子!
风云信条:戴头盔,不喝酒,慢下坡。不抛弃队友,不放弃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