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冬天骑行潭柘寺 潭柘寺的传说 潭柘寺的寺名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持《华严经》以为净业”,“其所诵时,一城皆闻之,如在庭庑之下”。很多信徒踊跃捐助,助其在幽州开山立宗,所以华严祖师就去找当时的幽州都督张仁愿,向其求建寺之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地址可曾选好?”于是华严祖师带张仁愿来到了潭柘山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东沟刘家的土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这是有主之地,我也不好擅自做主。就把姜姓和刘姓地主一起叫来协商,两地主本不想给,但看在张仁愿的面子上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不可太多,太多的话我们以后就没有饭吃了。”华严祖师知其俱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地主,良田无数。便取出盖自己蒲团的毯子对二人道:“不多不多,两位施主可否割这一毯之地与我?”姜姓和刘姓地主一看只有这巴掌大的一块毯子,忙不迭的答应,并且请张仁愿做中人。华严祖师见张仁愿答应了做中人,就把手中布毯往空中一抛,只见布毯在空中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且迟迟不落地众人目瞪口呆,不一会,布毯已经大到遮天蔽日,两地主面如土色的喊:“够了,够了!请大师慈悲,不要让它再大了!”华严祖师含笑看了二人一眼说:“落”于是毯子就落了下来。直直盖住了好几座大山。张仁愿对两人道:“这一毯之地就让与华严大师,二位可不要反悔。”二人一看真佛在此,哪敢反悔。于是华严祖师就在此地以破败了的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修筑殿宇,扩建寺院。因寺院后山有两股丰盛的泉水,一眼名为龙泉,一眼名为泓泉,两股泉水在后山的龙潭合流后,流经寺院,向南流去,不仅满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还可能灌溉附近大片的土地农田,故华严大师命名此寺为“龙泉寺”。但华严祖师以一毯之地建寺的大神通却广为流传,当地人都私下称此寺为“毯遮寺”后经千年,“毯遮寺”就逐渐演变为“潭柘寺”。 冬天骑行潭柘寺的感觉,天好,心情就好,几个好友约骑潭柘寺就这样定了,果然,不是很冷的感觉,石门营环岛到戒台寺,从戒台寺到潭柘寺,常规的经典线路。 同行者四人,赛丫和小吕两位美女,也是活动发起人,奔六,专业收队,骑行活地图,熟知山里的各条道路,各种饭馆的吃食,尤其熟悉的还有个特色,爱和老板娘打个岔,小开个玩笑啥的。这次就是到了潭柘寺镇的谭兴楼,奔六和老板娘好像老熟人一样的打着招呼,一切全凭老板娘办理,这老板娘果然是阿庆嫂般的人物,快人快语,吃了老板娘推荐的三焦鱼等菜式,真不错,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光顾着吃了,也没注意给老板娘照个相,后来才从视频里看出老板娘粉色坎肩和浅褐色头发的模样。 这次,我们同行的时尚大哥,比我大五岁,虽然人家七十岁了,可是体力超强,按照他的说法,是爬香山练的,可是路上到了潭柘寺,他和僧人聊起天来,那简直就是通道中人,讲经论道,还和僧人说起他的发号,怪不得看时尚老哥有大师风度,原来是得道高人,就是他看手机的神态,我们也看着他好像是在读经书和研究经卷。 平时骑行我们经常骑到潭柘寺牌楼折返,这次有时尚的道行,奔六的路途的熟络,自然深入一步,我们骑到售票的栏杆里面紧挨着潭柘寺的牌子去照相,骑行活动的乐趣也在于总有不同,每次的骑友总有变化,路线变化,景点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和乐趣,但是骑行总是愉快的,做着自己喜欢的就是心情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