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雾灵山,燕山山脉主峰,海拔21l 8米,本人从小就生在这是,为能生活在它的山水之间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因工作或个人关系上过N次,但是都是开车而上,象今年这样,夏季骑行一次,秋季和冬季两次徒步上山,过去从不曾想过,也不曾做过,上山的方式不同、路径不同、季节不同,使得你心情也迥异,相同的是,不管骑行还是徒步,目标明确,路上即使有千难万险登顶的坚定信心是相同的。
七月下旬骑行的雾灵山已是夏季,从兴隆出发,过北水泉,郝家庄,八道河,上官道骑行进山,这天阳光明媚,因今年雨水较充沛,原始的雾灵山树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在这个自然生存的环境中,小到灌木,大到成树,他们从一粒种子,到一棵幼苗,为了争夺自己的那份土地和生存空间,它们了饱食阳光,吸足了养份,拼命向上生长,使自己更加枝繁叶茂,为的是秋天有成熟的果实,偶尔遇到一、二块草坪开着各式颜色的花朵,争奇斗艳,蜜蜂忙着传花授粉,堪蓝天空和洁白的云朵交相辉映,展现一幅立体的原始自然画卷。使你看到自然的生存法则,从物到人,回想我们也一样,只有去努力创造了,才有收获,才有享受,因骑行的局限,虽没登顶,半路返回,行程70余公里,最高海拔1200多米,但也领略了夏骑雾灵之美丽。别有一番情趣,
十月中旬徒步雾灵山,那时已进入深秋的季节,一行人从冰冷沟出发,从雾灵山东侧开始徒步攀行,红色的枫叶和黄色的秋叶点缀着山间每个角落,浓密的森林小路中铺上一层厚厚的金黄色的树叶,走在上面有地毯上行走的感觉,两边高大的落叶松和桦树等待你的检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秋风顺沟壑底部吹来,凉爽宜人,使树上的枯叶哗啦啦地奏响冬日的序曲,喧示着这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万物要进入冬季的休眠,行走山间,虽然好多地方不曾有路,大家时而穿溪流、爬陡坡、攀峭壁,体力不同,但互助的精神战胜了一切险阻,有时也必须从倒下的枯木中伏身而过,确也从它的粗度感觉到,它竖立生存时的伟大,正是它自己让已饱经风霜的自己倒下,并化作有机的营养,才赢得更多小树的诞生,它们才是最伟大的,物人相比,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此次徒步行程60多公里,最高海拔2000米。也算是秋的收获吧!
十一月中下旬,一场小雪刚过两天,阴坡雪并未融化,因冬季不能骑行,兴致所在,大家又相聚再登雾灵山,早晨,八点2
O分从八道河出发,虽与上次路途不同,但都是雾灵山东侧,开始的五公里路途无雪,气温零度左右,大家情趣盎然,有说有笑,不知不觉走过,行至海拔1OOO米左右,开始踏雪而行,气温逐渐降低,有寒冷的感觉,海拔l3OO米时,不但踏雪而行,还遇一个约5OO米的陡坡,气温约零下5度左右,因大家相互鼓励,你帮我扶,顽强登攀而过。行至1700米时,雪末脚踝,气温已零下1O多度,寒冷异常,并且,路径不清,已至中午,只好用餐,稍适休息,准备返回。冬季的雾灵,是一个沉睡的巨人,山间林谷寂静异常,只偶尔在雪地上看到几个野兔的脚印,亳无生机,走在阴坡的落叶松林中,晕暗无声,不说话就只能听到脚踏雪声,如果你一个人在这里,你可能认为世界就剩下自已。因事先准备不充分,保暖衣,防雪鞋不专业,大部分人衣服在极端温度下保暖不好,鞋不防水,走雪时湿透,导致身体散热加快,并有冻坏双脚的可能,这些都有待改进。返回目的,此行程,历时8小时,徒步5O余公里,最高海拨l700米,徒步踏雪登雾灵,留住时间,凝固记忆,我为雾灵而骄傲自豪。
每次登到主峰的时刻,站在峰顶,眺望远方,一览众山小,有满足感和自豪感,有成就感和征服感,峰顶虽然风光无限,但是,站在峰顶的时间不会留给你很多,你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这里,那不是你最后向归宿,只是一目标,为什么?因为行程时间有限,大部时间是在路上,想到的是如何克服陡坡、溪流和身体的极限到达峰顶,一但登顶,时间是短暂的,这个短暂留给你的是无比兴奋,只有在返回的路上你才能更多的品味这个过程,那是你这次行程登过的最高点,登山和人生也不过如此,攀登了,战胜了自己,达到顶峰,事业上有过拼搏,有过成功,有过满足和自豪,但是,你不会永远在顶峰和成功中渡过,人生就在路上,不就是一个上山和下山的过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