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26 20: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地车可以分为几个种类. 主要的前避震型,前后避震型,和无避震型. 所有这些种类的车都是为了在野外或泥地越野而设计的.山地车的特征是有结实的车圈,有为应付多种多样地型而采用的多比例齿轮组,有力的刹车,和手把变速器. 前避震设备是一个有压力吸收器的前叉, 而全避震设备则是更为有利的具有第二个外加的 避震器去吸收来自后轮的冲击. 除了避震带来的明显舒适感外,避震还使在控制方向, 刹车和加速时保持车轮能稳定地接触路面。
道路的选择(转自《野外旅行》)
长途的自行车旅行,对道路要求也比较高。骑行时应选择平坦、易于通行的道路,除迫不得已,应尽量避免去坡道、土道,这对人对车都有损害。因此,只有在土路很明显是抄近,或非去不可的情况下,才能走土路。一般情况下,宁可多走几里,也要避开。
骑车的技术(BMX)
自行车旅行特别是长途旅行,掌握好自行车技术是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节省体力,保证安全。自行车车座应的调整到什么高度为最佳呢?一般认为该使用低坐垫,其实这是错的。长途旅行时特别注意的是要节省体力。如果调低坐垫,每一次蹬的时候,腿不能伸直,大腿每一次发的力到关节那里就没有了,特别浪费力气,40公里后就差不多快趴下了,不但骑不快,相反还浪费体力。正确的姿势是把车座调高到每一次蹬踏板能使大腿和踏板垂直,这样的话,每一次蹬的时候就能把大腿上所发的力量达到最大,不但骑的快而且省力多了!
骑车速度(转自《野外旅行》)
一般来讲,普通自行车,在体力正常、道路平坦等条件下的长途旅行,速度应持在每小时15公里左右,体力好的可加快到每小时20公里。自行车旅行贵在保持速度,选择适当的速度,切忌忽快忽慢,有劲拼命骑,没劲步步停的现象。途中休息也可保持每二至三小时一次,不要想停就停,应坚持到时间或预定地点再休息。在特殊的道路条件下行车,适当地掌握行车速度更为重要。无论是山间小路,还是又长又陡的下坡道,车速度即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应因地制宜选择速度。
爱车之简易检查与保养(BMX)
为确保单车骑乘的安全与舒适,行前的单车检查与事後的保养,都十分重要。
1. 轮子:转动是否正常?轮圈有否变形?是否稳固的装在前叉及後叉中央?
2. 轮胎:胎纹是否清楚?胎压是否正常且气是否充足?
3. 刹车:刹车是否顺畅?煞车夹片是否双边同时作用,若只有单边使力,应牵至车店请老 板调整。
4. 辐条:同一轮圈上各辐条 的紧度是否相同?用指甲弹弄看看是否铿锵有声,表示辐条固 定正常。
5. 链条:保持润滑清洁的状况。链条的松紧以不超过半吋为限,定期喷防銹油,骑乘完 毕,应将齿轮放至最小的一圈,以防链条弹性疲乏变长。
6. 座垫:高度是否调整妥当并锁紧?座垫面应与地面平行。
7. 车手及车手竖管:车手是否保持平直?龙头是否有松动?
8. 车架:车架强度是否符合需求?车架与前叉有无歪曲?所有螺丝配件是否锁紧?
9. 脚踏:是否运转顺畅不会侧滑?若有弯曲、松动、损坏,则应更新。
10. 变速系统:定位变速系统,一次变动一格,看转动是否灵活?若不顺畅,则应上润滑 油。
11. 车灯、反光镜:前後车灯亮度500英呎内是否清楚可辨?车灯反光镜是否乾净?
12. 配件:若装有水壶架、肩袋、车袋等,应检查各配件螺丝,是否紧密牢靠?
平日多留意修护细节,可保单车寿命加长,若遇严重的 问题,最好送车店保养、而更换零件。
认识避震前叉(BMX)
现在用不到一千元可以买到有避震前叉的自行车,甚至还用上了双肩盖Double-Crown,那么几千元的避震前叉性能上差别在哪里?我们就一般26吋登山车的避震前叉讨论,希望对避震前叉会有深一层的认识。就行程长短来区分避震前叉
看前叉规格,每个人第一个看的就是行程,廉价前叉不谈,市面上比较好一点的XC越野前叉,大多至少有70mm的行程,再上去是80--120mm的避震行程,这类前叉既是欧美的所谓Freeride骑法使用的,它可用于任何地形,甚至挑战那些不用刹车的地形、冲下一些陡的象悬崖一样的坡。现在避震前叉的极限行程大约在160--180mm,这些超级重的前叉一般是配合Downhill下坡赛专用的。通常我们所说的避震行程,例如避震行程70mm,还应包括大约5-10mm的所谓负行程(把前叉向外拉,能再伸展的行程),然后当骑乘者做上车后,前叉又先压缩10-15mm的预压行程(sag),实际可用行程也就剩下不足45-55mm。线圈弹簧、优力胶、气压弹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