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31 0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柘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潭柘寺
Tanzhetemplepic1.jpg
潭柘寺山門
所在
北京市門頭溝區
分類 古建築
時代 明、清
編號 5—195
登錄 2001年
潭柘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潭柘山山腰,在108國道上。它始建於西晉年間(265年-420年),當時叫嘉福寺,是北京市最早的一座寺廟,民間曾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應該是「先有潭柘,後有幽州」)之說。
[編輯] 歷史
潭柘寺在唐代叫龍泉寺,金代重修之後稱大萬壽寺,元、明、清三代都有修建。清康熙重建,賜名岫雲禪寺。寺名雖經歷代改名,但潭柘寺的叫法一直沿襲下來,潭柘的名字源於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
[編輯] 潭柘寺的建築布局
潭柘寺分為三格:
中路:佛殿-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閣。在大雄寶殿東側有一棵古老的銀杏樹,有「帝王樹」之稱,西側與其對稱的一棵稱為「配王樹」。中路還有松樹、婆羅樹、玉蘭樹和一些名貴花木。後殿是毗盧閣,往下可俯瞰全寺景觀。
東路:是清代皇帝游山到此休息的行宮。其中最著名的是流杯亭。亭內掛有乾隆帝親筆書寫的「猗亭」橫匾。
西路:是一些散落的徑院,佛殿建築物有方有圓,最高處為觀音殿,殿角系銅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