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美国《财富》周刊1月29日文章,原题:环境问题可能扼杀中国奇迹
长期以来,环保活动者、经济学家和学者一直警告中国将会出现环境灾难。一月中旬,环境灾难终于以最引人瞩目的形式降临。华北大部分地区被浓重的有毒污染物覆盖,北京的空气已经达到有害级别。对中国政府而言,这是一记新的警钟。人们想知道,最高领导层是否能调动足够的政治意愿,切实推出避免生态灾难发生的政策,否则或许会导致中国经济奇迹的终结。
由于数十年来忽视环境问题,以及中国对煤的严重依赖(中国70%的电力依赖燃煤发电),情况很难在短期内迅速取得显著改善。但中国政府可以采取综合的环保方法,实施更严格的环境相关标准,调整经济政策,增加对环境的投资,同时调动媒体和民间团体参与到环保事务中来。
对中国的火力发电厂进行改造,利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能够大幅减少有害颗粒的排放。提高汽车和其他机动车辆的清洁燃料标准也将极大地改善情况,目前,机动车排放是造成中国城市污染的主要源头。而中国使用的汽油和柴油中的含硫量要大大高于西方国家。另外,如果中国各级政府能更严格地落实现行的各项环保法规,也会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
此外,中国还应该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从能源密集型产业,如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的钢铁业等,向高能效、高科技行业以及服务业转变。目前,中国年产钢铁量为7.2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6%),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数亿吨煤,而且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还有中国的汽车业。经过多年惊人增长,目前中国的汽车业规模已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二位。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约为2.3亿辆(包括1.1亿辆乘用车)。对这些高能耗行业进行“瘦身”肯定能有效改善中国的环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可能需要承担巨大的转型成本,如工厂倒闭和失业问题等,但这种重组却有助于国内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更环保的产业,如医疗、旅游和专业服务等。
同时,中国还需要加大对环境的投资。目前,中国每年用于环保的开支约为910亿美元,仅占GDP的1.3%。这远远不够。专家认为,若要弥补过去此项投资不足造成的后果,中国需要将GDP的2%
- 4%用于环境保护。
然而,不论是严格贯彻环保标准、调整产业政策,还是增加环保开支,这些政策要想真正发挥作用,中国政府必须更加公开和透明,同时允许媒体和民间组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众所周知,中国的环境灾难总是伴随着一个令人悲痛的事实:政府部门在处理环境问题时总是遮遮掩掩,言辞闪烁。地方政府经常会掩盖环境灾难,未能及时向公众通告有毒污染物泄漏情况。而中国中央政府也不愿意公布足够的污染数据,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数据都属于政治敏感内容。如果未来无法做到透明和坦率,中国政府将面临丧失政治信誉与公信力的风险。
好在,面对环境问题,中国媒体、非政府组织和普通民众的进取心与积极性日益高涨,算是“重重雾霾中的一抹亮色”。越来越多的中国记者和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揭露环境丑闻。“经济发展压倒一切”的政策已经越来越不得人心。
诚然,要想采取上述环保措施必将面临政治上的重重阻力,尤其是眼下,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还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问题就看,中国的执政党是否将为了国家和自身的长治久安切实行动起来。
“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1月30日文章,原题:生态灾难或降临中国
只有消除环境污染才能更好地应对今天发生在中国的异常天气状况,俄罗斯专家在评论近来笼罩中国中部和东部上空的阴霾时指出。自有气象观察以来这还从未发生过。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伊戈尔•乌沙科夫认为,这同时也是高气压与排放出的包括汽车尾气在内的有害气体和物质浓度的增加共同作用的后果。他提醒说,仅拥有2000万人口的北京就有400万辆汽车,还不包括外来车辆。在很大程度上,这可以说已经是生态灾难。
乌沙科夫说:“导致此现象的发生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严重问题,已经带有政治色彩,引发社会后果。这里有中国人给出的数据:去年30%的抗议活动与环保有关。水是脏的,空气是脏的。”
-
久久不愿离开中国上空的阴霾给专家们敲响了警钟。应当尽快找到更清洁的替代能源,世界自然基金会燃料能源生态政策项目领导人阿列克谢•克尼日尼科夫表示, “直到今天中国的能源主要还是煤炭,而这会导致大量有害物质的排放。因此我想在这里指出,需要提高生态清洁燃料在中国整个燃料中所占的比例,首先是天然气。为了把煤换成天然气应当建设通往中国的输气管道。” 目前中国约有七分之一的面积遭遇生态灾难。而且北京空气质量属于污染最严重的六级。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安德烈•沃斯特洛夫斯基在回答是否面临灾难威胁的问题时回答说:“如果没有风,仍保持高压,再持续一个月左右,那就真可能是灾难了。现在已经持续了半个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