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燕子 于 2013-4-18 00:15 编辑
近日许多车友说骑行活动后有很多感想,但不知怎样写出来。我告诉大家,其实作业是很好写的,首先你要用心感受活动过程,捕捉精彩镜头存储在脑海里,骑行活动结束后把脑海中的镜头整理一下,给帖子制定个中心思想,把与中心思想有关的留下讲述,其他的删去。记住,一定要有中心,有中心思想的帖子才有灵气。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要以流水账的写法写作业。以下就我的一篇文章进行讲解:
文中首段直扣主题:她们显得那样悠闲,那样快乐和纯洁。2、3段描写安静,这些与文章结尾是呼应的。首段的山、月、星星尽量用简单的语句描写,切不可啰嗦。第2段的路灯是用拟人的手法描写的,此文多处用了拟人方法,让读者读起来亲切。
文中讲述了许多个小场景,看似互不相关,但写他们的目的都只为一个中心:这里的人与大山融合在一起,过着安静祥和充满朝气健康的生活。最后一段画龙点睛,表述了作者对此样的生活的羡慕,同时在喧嚣的城市中难得的,所以说是:一幅瞬间美好的幻影。
咋样,读了下文之后还感觉作业难写吗?总结一下吧:1,头脑风暴:把所有的信息记录下来。2,制定中心思想。3,整理素材。
就这么简单,大家可以试试吧。
将军关见闻 深蓝的天空中皎洁的明月圆圆的,悬于那黑幽幽的山峰之上,圆月周围是一颗颗眨着神秘眼睛的毛茸茸的星星,我站在阳台上静静地望着圆月和星星,她们显得那样悠闲,那样快乐和纯洁。这是平谷将军关新村农家别墅的小楼,我爬了一天山,有些疲惫,于是在阳台上观夜景。 时值三月的夜晚有些寒意,将军关新村一片寂静,村中的小楼显得惬意安详,偶有些昏暗的灯光闪动,村中小路旁路灯的灯光仿佛不胜寒冷,在静静的寒夜中颤抖。村中不见人影,只有凉凉的微风吹着我的脸,发出轻微的声音。 将军关地区天亮的格外早,还不到五点钟,就听到那似睡非醒有气无力的鸡鸣声,那鸡极不情愿地叫了两声就再不叫了。我赶紧起床开始了今天的爬山活动。 顺着新村北行,即到了将军关老村,在金海湖北侧5公里处,与金海湖形成南湖北关之势。将军关老村依托将军关而建,古村面积约3公顷。将军关东靠茅山,东南临黄崖关,西北近墙子路关,是平谷东北的重要隘口。此关建于明永乐年间。关口东部城墙至今犹存,有一敌楼,当地称之为“正北楼”,只残留高约6米的基座。靠楼城墙内侧有一券门,门南有一家院,内有一天然柱状竖石,高约6米,石上刻有“将军石”三字,石上有一颗小松树,是此院女主人所栽,至今她已经83岁高龄。而为了保护文物,此院搬至南侧将军关旧村中,将军石周围夷为平地。我顺着连接敌楼的甬道往上走,两侧的城墙都不见了,只有参差不齐的台阶路,这些台阶路是用各式各样奇特的石头砌成,这些石头的图案非常漂亮,有的不用雕琢即可置于厅堂中,只觉得这些美丽的彩石置于脚下有些可惜。听山下的孩子说,走过142级台阶可到另一敌楼,果然这个敌楼也只剩下基座了,坐在基座上向西望去,西面山上的长城依稀可见,蜿蜒于向北延伸的山峰上,山下便是将军关旧村,一排排房子整齐排列,屡屡青烟盘旋于村子上空,村子北侧是一人造湖,现还是被冰覆盖。半山腰上偶有房屋,像是护林人居住的,山路清晰可见。 小息片刻便继续上行,石阶路断断续续,显然是因山体变化被破坏了。路两侧光秃秃的树木密密麻麻。此时太阳出来了,不巧的是略有轻雾,日出不很壮观,一团团轻雾飘游于山间,给群山增添了神秘色彩。再上行片刻,石阶路完全不见了,由一些较大的石头,组成一条参差不齐的碎石路。路的两侧是密林,虽然没有叶子,还是密得可怕,偶有“沙沙”之声,不知是何物。我顺着碎石路艰难地走着,山上只有我发出的声音破坏了原本安静的环境,此时雾变薄了,阳光照着山体,岩石泛着金色的光芒,在这安静的山的怀抱中,我忘了忧愁烦恼,忘了时间忘了一切,只有静静地用全身感受着大山给予我的温暖。 我又继续往山上走了片刻,就见零星的积雪上有动物的足迹,山石上散落着新鲜的鸟的羽毛,还有一个鸟的残尸,四周静得恐怖了。我决定要下山了。 下山比上山更艰难,只走一会腿就酸痛了,于是坐下来歇息。擦擦汗放眼望去,重山叠嶂,万籁俱寂,只有微风与我作伴。此时忽然想起昨晚与别墅男主人的聊天。别墅的男主人平时不善言谈,可那天喝了些酒,红光满面,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了他的生活。男主人以淘金为生,经常到险要山地采矿,万丈高的两个山石之间,搭个木板就可过人,有些地方就连专业的登山旅友也不敢涉及。可对于他,这些都是平常事。接着他说:“我不用天天上班,觉得钱少了就进山淘金,觉得钱够花了就不进山了,和朋友喝酒聊天,我最大的爱好是钓鱼,常常出去钓鱼几天不回,以前爱好打猎,经常到深山去,回来就有野味吃,现在不允许了。如果这一年无大事不需要钱,我就玩上一年。没什么烦恼和忧愁。”男主人的话让我听得入了神,他文化似乎不太深,但他懂得现今多数人不懂的道理,从他的言谈中,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生活是轻松、潇洒、与世无争、那样的安详。 雾渐渐散去,金色的太阳照着照着半个山,我该继续动身下山了,往回走时才知道,我已经爬过了好几个山头,在这漫长的甬道上,没有城墙的踪迹了,远望西侧的金山,城墙依稀可见,在阳光的照射下,宛若一条金色的带子缠绕于山峰上。这条金带子向北延伸,北侧山上奇特的巨大山石群映入眼帘,同样金碧辉煌,有的像威武的将军屹立于山间,有的像谦卑的随从低着头站着,有的像胖墩墩的孩子偎依在家长旁,这些山石形态各异,显赫于群山之间。我一边观着山景一边脚踏崎岖山路下山,约一个小时到了山脚下的将军关旧村中。与遛早的一位老太太攀谈起来,这位83岁的老人鹤发童颜,说话声音洪亮,语言逻辑清晰。她说:“将军石上的那颗小松树是我所载,当年我经常爬到石头上给它浇水,如今树不太高,但它和将军石一样出了名,这棵树也报答了我,给我了一个好身体,”老人边说边笑,显得非常自豪,走到将军石下又打开了话匣子:“当初将军石上还有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修建长城的人名单,文革时被砸碎了,嗨,太可惜了!”老人身边的儿媳分插言到:“如果那些石碑的碎片能保留到现在,老太太就发大财了。”老人赶紧打断了她的话:“如果我发了财,生活改变了,没准就活不到现在呢,哈哈!”老人爽朗的笑声结束了这次谈话。 我下了山,走在平兴路上,路西是层峦叠嶂的山峰,路东是幽静的将军关旧村,南行过了个小桥,离新村不远了,忽见有一庭院孤零零地于公路边的山脚下,远远望去,院子南侧有一看似新建的房屋,门上有“奇石馆”字样,院子北侧是一间破旧的茅草屋,仅靠茅草屋的是更破的伙房,一个老者蹲在地上正忙着烧火做饭,屋内柴烟弥漫,柴草满地,一只破板凳倒在一边,老者边填着柴边拉着风箱,柴草被烧得噼啪作响,他全然没有发现我进院并已经站在门口了。片刻后,他似乎忙完了,正欲出门时才发现我,寒暄几句即带我走进了他的奇石馆,这里比较干净,屋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加工好的美丽山石,石头上无一丝尘土,老者向我讲述了许多石头的来历、摆放及加工过程。走出奇石馆,老者热情地让我到了他的茅草屋,进到屋里一看,真是一间屋子半间炕,炕上比较凌乱。抬头看四壁,竟然挂满了发黄的名人字画,地上一个木墩当座,靠墙有一张古香古色的破旧八仙桌,和一把同样破旧的椅子,此为屋内最好的家具。一个小竹筒当作水杯,三根满身木瘤的细木棍拼成一个立式衣架,被放至墙角处,角落处还藏着个满身尘土的旧弓。小屋不大,摆设陈旧。屋内还残存柴烟的味道。坐下后,老者说:“我七十多岁了,儿子住在南面的新村中,我不愿去,就喜欢在这烧火做饭,上山找石头,在这卖石头,没事时就坐在院中的躺椅上,晒着太阳看着飞驰来往的车辆,抽着烟听着我这破收音机。”老人悻悻地谈着,时而发出爽朗的笑声。我听着他的笑声,看着四壁的字画,其中有一字为“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司是陋室,唯吾德兴…..”嗨,真是个室外桃园啊!外人焉知其乐。 夕阳欲垂于西山,提示我该离开将军关了,坐在返回的小公交车上,透过车窗望着那宁静的蓝天白云,仿佛我的心融化于其中。望着路边的山,山不太美,但很安静;望着那片人工湖,湖不太大,但据说很深;看着这里的人,非常热情、质朴、安逸。他们知道人生最基本的东西;体验着这里的生活,非常简单,充满乐趣。这里的人与大山融合在一起,过着安静祥和充满朝气健康的生活。 车渐渐地远离了将军关,到了我熟悉的世界上,继续研究着什么理论;继续完成着什么使命,继续奔向什么目标;继续……。我知道,太阳落山时,将军关的一切将是一幅瞬间美好的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