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尾声 该写点什么来给我的讲述作结?想了很久,觉得还是拿出以前对别人说过的一点东西比较合适。那是我对旅行的一点思考,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当时是学校车协远征队选拔结束后,选上的人即将参加远征,欣喜若狂,期待着一场仿佛第二生命般的际遇。而没有选上的人不免有些失落,不明白一个学期的拉练与努力有何结果。一句话,他们将远征看得过于重要,以至于对日常生活而言,它就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独立体,想要在那里寻求到某种独特而终极的答案。
于是大家纷纷发文探讨旅行的意义,我也发了一篇。其实相当于以前一个内部讲座的腹稿总结:
也谈旅行的意义 时隔已久,当时准备的腹稿已经想不起更多的细节了。但是此刻重提旧事,或许是一个更好的时机。因为站在远征前夜,你们回头看,已有了一段长长的经历;你们向前望,尚有一个新新世界在等待探索。有如河舟入海,一路撷珍采贝而来,云霞明灭间又睹天姥而去。远人与谈,既有所资,又有所望,不至于海客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也!
对意义的探讨,是一种务虚的精神活动,看起来毫无用处,却使你在碌碌人群中与众不同。因为意义能赋予人前行的信念,让人远离脆弱。
对于旅行来说,不论是有心追索,还是无意眷顾,也总有其意义藏在路边的一草一木之中,待君采撷。
挑战自我、开阔眼界、从忙碌的日常中暂时离开以放松自己,这些都是其意义。我相信,但凡旅行过的人,对这些都有所体会。但帆随湘转、望衡九面,随着旅行生涯的继续,它会展现出比这些深刻许多的命题:旅行是不是思考人生的绝佳契机?它能不能让你出离,来旁观日常的自己?而日常的生活,是不是绝不能具备旅行所拥有的气质?
其实,旅行从来不曾是生活的异化,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通贯过程。就像我在《九月》里写的:“当今天再次回忆起这十几年,骑车去远方这俗套的矫情话语却似乎是回避不了的必然,仿佛那辆自行车就停在二零一零的时光里,向二零零九或远至一九九零的方向张望。看着我降生,又看着我彷徨,看着我越走越近,然后在十九岁的收场中对我说:你终于来了。”今天装着过去,未来装着今朝。凡尘蒙蔽,只见手心与手背,而不见手掌,可乎?道理简单若此,并没有什么玄虚之处。偏执于将一次旅行视为独立于生活的孤峰,那么它既让不能成行的人在此刻尝到了失落的苦,就定会让成行的人在激动与疯狂过后尝到与单调日常间落差的涩。
所以,生活是没有鸿沟的,它的深意需要你有一颗超脱而平静的心灵去体味。没有分别心,就没有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落差;没有落差,就不会激起波澜——如平湖秋月,一切映照都将看得分明。
最后,我整理一下昨天的发言送给大家:“不是众多单独的事物组成了一个世界,而是一个世界中拥有着众多分殊。将人生的各个部分合为整体审视,发现琐碎杂乱之日常的美好,看到轻松自由之旅行的磨砺,于这界限的崩解处,你自会窥到旅行的真实意义。你会发现其实命运对你始终如一,始终值得虔敬,始终充满平静的力量。”
【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