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绿行乐游 于 2013-9-19 00:34 编辑
六月十四日 星期五 梁山到济宁
往南走天气渐热了,所以,今早七点出发。天气凉爽,路上车不太多,大家骑得都很轻快。走S337直抵济宁(途中从西向东穿过G105)。快到济宁时,车辆明显增多。离省会济南比较近了,济宁市的城市规划和改造都很不错,主城区的市容市貌整洁大气,路面宽阔平整。上午十点半多,我们到达了位于火炬路南侧的一家商务酒店入住。午餐在路对面不远处的一家生态园餐厅里解决,品尝了当地的一些特色风味。
自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后,为了提高南北漕运效率,对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进行了改造,将一些河道截弯取直,修建了济州、会通、通惠等河,基本奠定了今天京杭运河南北走向的格局。济宁“居运道之中”,是水陆交汇,南北冲要之区”和“控引江淮咽喉”地带,大运河全线的制高点又位于济宁境内号称“水脊”的南旺;加之济宁地处运河与黄河的交汇处,黄河经常泛滥成灾,“济宁通则全河通,济宁滞则全河停”。正因为济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元、明、清三代都派设最高司运机构常驻济宁,使济宁也被称为运河之都。
(南旺水利枢纽模型)
南旺分水枢纽工程,是明代治运史上的伟大创举,被后人誉为“可与都江堰相媲美”的治水工程。它在运河的最高河段,科学地解决了水源的问题。可惜我们路过时,那里也在进行修缮不能参观。
午休到三点半,避开烈日高照的时辰,大家骑行到市内参观“太白楼”,就是“济宁市李白纪念馆”。公元736年至公元759年,李白携夫人许氏在任城(今济宁)居住了二十三年。期间走遍了齐鲁的著名山川,至今留下了诗篇五十多首。
李白纪念馆对面的运河支流修护得比较好,大家在那里流连一番后,接着到附近的济宁市博物馆参观。主要还是看“运河文化展”,铁塔、铁炮、钟楼等北宋年间的文物较多。
竹竿巷里的古清真寺,从外面看规模很大,流光溢彩的建筑保护的也比较好,只是没有开放,不能进去参观。
晚饭后,我和周大姐、郝哥、小乔乘摄像孙老师的车到济宁市体育中心的游泳馆去游泳。看到我们的装束,一个游泳馆的工作人员主动攀谈,原来她也喜欢骑行,并且告诉我们早上可以到酒店附近的运河去游泳,当地人也都到那里去游。车友一家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