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通古特 于 2013-7-28 22:49 编辑
我回到旅馆的天台,有个女孩坐在椅子上看ipad,我跟她打了招呼。那女孩叫Susan,美国人,住楼下的大房间。Susan是来周游亚洲的,刚从印度过来的,我正好问她怎么到印巴边境。她打开ipad里的旅行手册,找到地图给我指路,并告诉我怎么坐车。我基本明白了。Susan问我来自哪里,我马上吹牛地告诉她,我骑自行车从中国到的伊斯兰堡。她听后很惊讶,她指指我又指指自己的脑袋,说一定是疯了,她笑得很爽朗,我也笑着说,已经确诊了。
正聊着,老板带了个人上来,是那个香港人。我马上切换到熟悉的汉语,跟他打招呼,握手。他姓肖,30岁,是辞职出来旅行的。他从香港到广州,再坐火车到拉萨,再搭汽车,到尼泊尔,到印度,前天到的巴基斯坦,到现在已经离家两个多月了。接下来,他要去奎达等巴基斯坦城市,再经过喀喇昆仑公路,回到中国新疆,新疆逛够了之后回香港。回去再想工作的事。
在青年旅舍总会遇到这样的旅行者,他们在经历他们的“间隔年”。有些发达国家的年轻人,在完成学业之后,工作之前,会用一年或几个月的时间,做一次长时间的国外旅行,或去国外做志愿者。也有些人会在工作之后,辞职来做这种旅行或做志愿者。
这段旅行,通过完全不同的环境和体验,把自己的前后生活“间隔”开来。有的人在旅行或当志愿者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最有感觉的地方,干脆就停下了留下了,很多开青年旅舍的老板就是这样的人。有的人在间隔年里,发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的方式,找到了自己人生方向,开启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人生。也有的触发了自己平时不显现的能力或智慧,进入新的人生境界。总之,这种随处走,随处留的漫游,会是一次发现之旅,探索之旅。发现、探索世界,也发现和探索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