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赵秋泽

天地之美·信仰之灵:西安-拉萨朝圣之旅【已完结】

[复制链接]

4280

风云币

0

活动币

4597

积分

铜甲骑士

积分
459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16: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D17 若尔盖——唐克
【日记】
    早起,第一反应就是拉开窗帘看看天气。结果,若尔盖下雨了。好在并不大,于是吃完早饭就出发了。
    今天的路是209省道,比国道窄,但也是柏油路,而且车比前两天的213国道要少很多。道路在3500米的海拔基础上,以大约100米长度为区间波动起伏。难度并不大,但挺磨人,均速不太提得起来。路边仍旧是草原景观,牧民们的帐篷冒着炊烟,牛羊大嚼着湿气腾腾的青草······
    渐渐前行,雨渐渐变小,最后竟乌云消散,出现了朵朵白云和湛蓝的天空。到中午快两点时,我们翻上唐克镇之前的一个山头。就在这种令人舒畅的天气中和飞舞的风马纸、经幡下,我们再一次被眼前的草原与群山震撼,就像惊心于梦中。
    原计划是今天要骑到红原县。下山到唐克路口,看到去红原的路牌说还有73公里,而路口处离唐克镇还有一段距离,此处并无餐馆。如果按计划继续走红原,就得从大路上下去几公里到唐克吃完午饭再原路回来。所以我们临时决定今天下午就歇在唐克,明天上午睡个好觉,下午再把去红原的路走完。
    唐克是一个典型的旅游集镇街上全是旅游用品商店、旅馆和饭馆。一辆辆旅游大巴不停地向这里运送着游客。唐克镇旁边7公里就是“九曲黄河第一弯”景区和索克藏寺。我们住定、吃饭之后,决定趁着阳光好天气散步去景区参观。一路闲聊瞎扯,而眼睛则一刻不停地摄录着这绝美的景色:弯曲柔美的河面、金碧辉煌的索克藏寺,以及彼岸属于甘肃的远山阿尼玛卿······
    还没走到索克藏寺,天色陡然一变,飘来一大片乌云,并滴下几滴雨水。由于怕淋到雨,我们就转身走回唐克吃晚饭了。
    饭后向西遥望,雨并没有接着下下来,乌云过后是令人惊艳的晚霞。为了欣赏、记录这摄人心魄而又稍纵即逝的绝美画面,我顾不上换掉拖鞋就蹬车重返第一弯。3500米的海拔,40KM/H的速度,终于,我抓住了它绝美的尾巴······

【综述】
    唐克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去那的路要从213国道上下来,从岔路口向西走。到镇上是三四公里,去景区的话再向西走七公里。“九曲黄河第一弯”景区非常漂亮,索克藏寺也在景区里边。如果想进景区,得买门票。但如果只是想看看黄河,不用进去也行,我们就没有进景区。从唐克去景区的路边有一些骑马场,可以在那骑马。

【照片】
草原风情:
  




骑行者的忠实老友——路碑:


唐克之前的小山山口:

山下:

黄河。对岸远处就是阿尼玛卿山: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4280

风云币

0

活动币

4597

积分

铜甲骑士

积分
459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16: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曲黄河第一弯边上的索克藏寺:


散步随拍:




惊艳晚霞:


黄河日落:

山掩残阳云中草,匹马入画: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4280

风云币

0

活动币

4597

积分

铜甲骑士

积分
459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16: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D18 唐克——红原
【日记】
    上午休整,睡到十点多起。收拾收拾出去吃午饭,还是昨天在那吃了午饭和晚饭的“梨乡饭馆”。之后退房走人。
    今天的路是真正的大平路,起伏极少,路线笔直。路边依旧是草原加远山的景观,只是水更多了。除了黄河的支流白河几乎一路相伴,大小水洼、长短溪流也不少。今年雨水多,丛草灌木都浸在水中,就连低洼处的民居也成了一派水乡风情。水面倒映着白云青山,骑行而过,水也是天、天也是水,分不清自己置身何处······
    途中经过瓦切乡,有处瓦切塔林,在此处亲眼所见白塔就有两百多座。正中佛殿处,还巧遇一队南方过来的朝佛团,由一汉传僧人带领,诵经朝拜。殿旁有匠人制作泥质塔子,于是过去帮忙上色。一共上了两个,一座为己,一座代严居士,祈念他日日精进,不负佛国福荫。
    渐近红原县城,天竟下起雨来。此时小蔡偏又爆了后胎。好在雨不大,在路边补好后继续前进。到红原县城的时候,雨又停了。
    明天到刷经寺镇,开始进入南下的山谷,正式告别3500米海拔平台。

【综述】
    红原的名字貌似是周恩来起的,意为“红军走过的草原”。这边的草原不如若尔盖开阔平坦,但是水草更丰美,水洼溪流特别多。所以在这边如果想深入草原玩,一定要注意沼泽地。
    瓦切塔林在瓦切乡,就在大路边上,门票五块。瓦切塔林除了有众多白塔,还有特别多的经幡和转经筒。塔林正中佛殿旁边有制作塔子的作坊,可以去给塔子上色,然后留在那里放到专门的小屋里供养。
    塔子是一种泥质的圆锥体,由模具翻制。一般底座部分做成莲花台状,上面围绕表面的则都是凸出来的小佛像。制作好的塔子可以上色,也可以不上。上色的话则有红黄蓝白绿五种颜色,和经幡的颜色一样。塔子一般供养在特制的小屋子里边,或者山崖下、山洞中,以求福报。
    红原的牦牛酸奶特别好吃,他们有一个专门的酸奶协会,最小的贩卖单位是一盒五块钱的那种,很稠很划算,建议尝尝。

                                                                             【照片】
花径:


水中天:

草原风光:

经幡:

高原水乡: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4280

风云币

0

活动币

4597

积分

铜甲骑士

积分
459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16: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瓦切塔林:


制作塔子:


我也来一个:

朝佛团:

塔林经幡:


小蔡挂经幡。她正在挂的经幡还是我10年骑呼和浩特——青海湖时在青海湖边买的,就让它留在瓦切吧:

远望红原县城: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4280

风云币

0

活动币

4597

积分

铜甲骑士

积分
459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16: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D19 红原——刷经寺
【日记】
    早上从红原出发,依旧是草原上平直的209省道及其几乎没有感觉的缓上。路边也和昨天的景象没有太大差别。午餐是早上买的干粮——清真大饼和火腿肠。在路边热辣的高原阳光下吃完午饭,再骑不多久就进入起伏路面了。
    起伏路上可以明显感到起比伏多,十几公里后,爬上一段稍陡一点的坡,我们到达了达格则垭口。这里是水源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今天路程的最高点。巨大的地标石碑旁边挂满了经幡,而地上也随处可见风马纸。拍照留念后,放坡进入南面的山谷。
    这边山坡上都是粗壮的松柏,山谷中水流湍急,一派原始森林风光,与我们来时的山的另一面截然不同。山谷面南伸展,在远处的V型缺口中,我们能清晰看到邛崃雪山尚有冰雪的峰顶。这是我们此行看见的第一座雪山。
    继续南行,接近刷经寺时,路边开始出现小片的种满莴笋的耕地,在这些天的行程中,这可是非常罕见的。待我们到达刷经寺看了宣传牌,才知道这里是整个红原县唯一的农耕区。
    刷经寺镇很小很小,全镇人口才两千八百多,其中城镇居民——也就是住在镇子上的人——才一千出头。镇上就一家“新居旅馆”,名字叫新居,其实很旧很烂。临街一二层是砖房住宿,后面竟是木质吊脚楼,走木质楼梯从一层往后往下,到山涧半坡的平台上才是厕所······
    旅店兼营酸奶,是红原酸奶协会的产品,只特供红原。我们买了一盒,量大又好吃。

【综述】
    达格则景区其实挺大,从坡顶土路开下去还有可玩的地方。但是我们就在公路旁边的石碑处看了看。
    翻过去后的山谷很不错,风景环境路况都很好,只是因为临溪,所以雨季过去的话一定要注意水毁路段和路基垮塌的地方。从北向南是顺流而下的下坡,又多弯,一定不要大意。
    刷经寺镇太袖珍了,镇子就普通一个村子大(注意是和西部的小村子比哦,如果和内地比,那很多乡镇都比不了的),基本就临街一百多米长的房子。镇上饭馆倒挺多,也有两个比较大的超市,但是旅馆我们就发现了这么一家。估计是因为过路车辆都在这吃饭买东西,不在这住。旅馆条件很差,且别无选择,对这方面要求高的车友安排路线的时候就不要把刷经寺作为过夜的地方了。

【照片】
一个大拐弯:

全是大拐弯:

水中经幡塔:

亲密战友。此行我的全部家当:

达格则·长江黄河分水岭:

达格则南面的山谷:

邛崃雪山,还算有点雪:

刷经寺是红原县唯一的农耕区:

刷经寺镇: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4280

风云币

0

活动币

4597

积分

铜甲骑士

积分
459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23: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单元:川藏北线(D20——D32/刷经寺——邦达)

D20 刷经寺——观音桥

【日记】
    旅馆没有洗漱的地方,得到街的斜对面刷牙洗脸。那是一个接着山泉水的龙头,清冽冰冷。洗漱完毕去旁边小店吃早饭,老板娘正好从小贩那里买来当地山上的“渥丹菌”,色如渥丹,跟我的拳头一样大。
    清晨山谷雾气浓重,我们就在如蒙了一层薄纱的原始森林中穿行。太阳初升,群山鞍部能射进阳光的地方,雾气颜色橘黄,而咫尺之际,照不到阳光的地方,雾气又呈暗蓝色。光影变化,如梦似幻······
    随着时间推移,雾气消散,峡谷真面目出现在眼前。这里的民居已大不同于之前在草原上所看到的,而是由石块严丝合缝垒起、饰以木雕门窗、粉以吉祥图案的楼房。看起来原始,实则精致牢固。急流两岸,多用吊桥连起,桥上经幡纷飞、桥头常有白塔。路边飞瀑流泉、危岩悬顶······骑行而过,美景非常。只是因为河流湍急,常有水毁路段,路面只剩一半、路基沉降,令人胆寒。
    在刷马路口,我们毫不犹豫选择了马尔康方向。这意味着我们正式踏上了川藏北线,也意味着我们将离成都越来越远,不再有回头的余地。
    中午到马尔康。马尔康作为阿坝州州府,颇为繁华。但是由于其处于峡谷之中,市区无法集中,只能分散布局。骑一段仿佛出去了,再骑一段却又进来了,比较绵长。在马尔康吃完午饭,下午往观音桥赶。到白湾乡时,一直顺流而下的路向南去了金川县,而我们则从这里开始逆流而上,一直到观音桥。
    观音桥镇并不大,但修得还算精致。晚上住在“雪儿旅馆”,老板人巨好,非常热情,免费让我们用洗衣机洗衣服。旅馆住着不少喇嘛,晚上跟住在对门房间的师傅聊天,通过他们极不熟练的汉语得知,他们是壤塘县来的,要去康定,一共有七十多个人。他们得知我们要骑车去拉萨、并且我的好友严居士的上师是秋英多杰仁波切时,显得非常兴奋,告诉我们他师父的上师也是秋英多杰,并连声祝我们一路平安。

【综述】
    这一天的行程都在峡谷中。看点除了峡谷本身,就是当地的民居了,非常有特色,结合了羌族和藏族的建筑特点,就地取材、依山而建,非常精致。
    当然了,著名的碉楼也是少不了的。羌族是一个甚至比汉族还要古老的民族,而那些碉楼正是他们历史的见证。这一路的碉楼特别多,基本都处于没有开发的状态,不要门票,可以随意参观。其中最著名的是过马尔康向西不久的直波碉楼,在松岗镇,就在路边。直波碉楼有两座,它们的形制都不是四边的,而是横截面为八角星型的多边墙面。
    卓克基镇有一处卓克基土司官寨,石头修的,像个城堡。只是那边已经开发了,要收门票,而且周围新建的乱七八糟的建筑特别多。
    观音桥镇有一座始建于唐的观音庙,据说十分了得。不过我们没有去参观,感兴趣的车友到那可以去瞧瞧。
    路线方面,这天重要的岔路特别多,第一处就是刷马路口。刷马路口是317国道和往北去红原、若尔盖的209省道的接驳点。顺209省道由北向南下行,直走就是去马尔康,过桥爬山就是去鹧鸪山隧道,往理县去了。
    卓克基镇有往南去小金县的210省道;白湾乡有往南去丹巴县的211省道。之后还有去道孚县、壤塘县的县道岔口。
    最后,强烈推荐观音桥镇的雪儿旅馆,老板人巨好。

【照片】
旅馆去厕所的木质楼梯:

清晨·厕所的一边:

还有另一边:

渥丹菌,够大吧:

迷幻之光:


  

峡谷风光: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4280

风云币

0

活动币

4597

积分

铜甲骑士

积分
459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23: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峡谷风光:



刷马路口,左边过桥就去鹧鸪山了:

路边:


卓克基土司官寨。唉···真是胡乱开发啊···


马尔康一段比较长一点的市区:

民居与碉楼: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4280

风云币

0

活动币

4597

积分

铜甲骑士

积分
459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23: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松岗镇:

直波碉楼:
  

古老与现代共同矗立:

白湾乡路口,这是过了桥后往回望:

飞瀑:

水毁路段:


观音桥镇街景:

晚上旅馆对门房间的师傅们: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4280

风云币

0

活动币

4597

积分

铜甲骑士

积分
459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00: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D21 观音桥——翁达
【日记】
    今天从观音桥去翁达镇,一路沿江缓上,共120公里出头。实际上,所谓的沿江缓上都意味着起起伏伏的磨人路。而且,自过了马尔康之后,峡谷基本上不再有令人惊艳的景色······总体来说,累死了······
    中午的时候,才刚到蒲西乡,这里连今天一半的路程都还差二十公里。而在那儿吃完午饭,都已经一点了。本来想下午加快点进度,结果刚出蒲西乡不久,就遇见了塌方,国道被阻断了。今年全国雨水都多,阿坝州也不例外,当地人讲已经二三十年没像今年这样了。本来川西就经常出这样的事,今年更是稀松平常了。我们遇上的这个塌方点,当天上午就已经垮过两次了······
    我们到那时,山体还在不断的小规模垮塌中,只有一位警察开来警车在那维持秩序。过了一会儿,陆续有不少车辆都卡在了那里,在几位司机的帮助下,警察大哥拉起了警戒线,指挥大家把车停进了同一车道。
    好在塌方面积并不太大,当山体稍微稳定一些的时候,路政的推土机就开始清理作业了。机器上一人开车,另一人则扒在驾驶室外,时刻警戒着落石。两个小时过去,道路疏通开了,两边堵车长龙开始对流,我们也赶紧钻了过去,免得它再次塌方。
    耽误了这么长时间,以这样的速度是到不了翁达了。我们最后在刚进甘孜州的歌乐沱乡找了一位师傅把我们拉到了翁达。师傅告诉我们说,从翁达走317国道去炉霍、甘孜是不太可能的,因为那边在修路,泥巴特别深,希望我们包他的车过去,并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
    到翁达之后,住在一家没有名字的老旧旅馆,看起来像是以前的什么单位的楼房改的。房间之间只用三合板隔开,几乎没有隔音效果。屋后面的厕所是木质结构的,走上去吱吱响。

【综述】
    这天的路程,向西过了甲学乡直到翁达,这段国道是没有铺装的。
    翁达镇非常小,住宿的话除了我们住的极其简陋的这家之外,还有一些家庭旅馆。我们住的这家很好找,进镇不远就能看见,大院子,里边是一座在镇上算比较大的老式楼房。吃可以就在旅馆院子口的馆子解决,味道还行。

【照片】
云上青山,山上碉楼:

峡谷风光:

   
  
居民点,烂路:

塌方。可以看到那块大石头刚刚落下,周围还尘氛未息。图中背影就是那位淡定的警察:

清理。车上除了司机还有专门警戒落石的人:

路边民居:

最后搭了二十多公里车: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4280

风云币

0

活动币

4597

积分

铜甲骑士

积分
459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00: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D22 翁达——喇荣
【日记】
    早起去色达,一路仍旧缓上。这段路不在317国道上,所以民风更为淳朴,一路跟我们主动打招呼、邀请我们去草地小坐吃东西的藏民非常多。由于这边渐渐离开峡谷上到高原,所以河谷平地越来越开阔,上面中满了青稞和土豆,还有星罗棋布、木构石磊、色艳花繁的藏族民居。
    下午两点多到达洛若乡,从这里向东即拐入了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学院占地广大、僧众很多,各地前来学佛的信徒在向西南开口、呈半包围地形的山坡上筑满了木结构的小屋,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而这马蹄形群山的正中央,从外到里坐落着三座大经堂,分别是喇嘛和觉目的学习场所。北面山脉顶端,是金碧辉煌的坛城。由下而上,红色小屋、绿色山坡、蓝色天空、白色云朵等大块鲜艳色彩对比鲜明而又不失和谐,实乃一大殊胜观瞻!
    经过三公里的陡上坡,我们从学院大门来到住处——喇荣扶贫招待所。招待所的老板是一位家乡在东北的觉目,和蔼可亲。她告诉我们,招待所必须男女分住,且只认床位不认房间,有点青旅加男女宿舍的感觉。住下后我们去和平饭馆一层吃了两碗素面,然后开始往坛城散步。
    佛学院内的商店、饭馆都有佛学院方面自行组织的“物价局”管理,因为他们认为各地前来学佛的人都不容易。所以这边物价很合理,甚至比外面要略低。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因为管理,而更多地是因为来这里学习生活的人都并不是抱着一颗世俗的心来的。
    转完坛城回来,又去大经堂里边参观了一下。可惜师傅们都已经下课了,没有看到他们学习的场景。回到旅馆房间,一位喇嘛和一位觉目正在跟房间里另两位房客交流——他们中一位是汉传出家人,一位是藏传在家人。这位前来交流的喇嘛所讲主旨是学佛的信心和充实自身行知,颇有一番道理。讲罢,他给我们在场所有人送了一块吊坠,包括我和小蔡。
    他走后,我请教那位汉地师傅才得知,原来那位喇嘛也是汉地过来的修行者,经过十几年,已达堪布学问,法号智慧。而这位年轻汉地师傅,才二十几岁,刚刚出家五年,法号能慧。他感觉如今汉地修行似不太得法门,想来藏地看一看能不能有所启发。
    之后和小蔡去满是喇嘛的和平饭馆二楼吃完素菜晚饭,又溜达去坛城看了佛学院夜景。
    灯火盏盏,依山而明,为信仰引灯······

【综述】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历史并不长,是八十年才开始创建的。但是短短三十年间,规模已经十分庞大,有学员上万人,漫山遍野都是僧房。顾名思义,喇荣佛学院是可以教授佛学中内明(佛学)、因明(逻辑学)、声明(修辞学)、医方明(顾名思义)、工巧明(顾名思义)任何一种学问的,这在全世界的佛学院中都是极为难得的。而它还有另外一个更难得的地方,那就是藏传佛教八大教派的教法都有老师可以传授,甚至汉传佛教也可。关于它还有很多殊胜之处,各位感兴趣可以去百度。

【照片】
在翁达的住处:

旅馆大院门口的小餐馆:

去色达的路上:
  

  
这段河谷有点小惊喜的感觉:




洛若乡,又小又破。但是在此地的佛学院却着实不同凡响: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