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蓝云

给参加“高崖口测试赛”的风云骑友“加油”!

  [复制链接]

7680

风云币

0

活动币

1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11893
发表于 2012-8-15 13: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取得优异成绩!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2万

积分

金甲骑士

单速控

积分
2794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4: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骑士 发表于 2012-8-15 12:20
都是50分以下啊,我上次又测了一下,基本上全力了,56分20秒左右。比人家爬妙峰山都慢,惭愧啊。我现在车比 ...


车重不是全部,体重、能承受的最高平均心率、蹬踏效率、最大平均输出功率、体能分配策略。

但以我感觉, 8公斤比14公斤的车车至少提高5分钟以上吧。
知微•行远;思危•行久。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1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15333
QQ
发表于 2012-8-15 14: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大师取得好成绩。
风云信条:戴头盔,不喝酒,慢下坡。不抛弃队友,不放弃努力。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2万

积分

金甲骑士

单速控

积分
2794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4: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云 于 2012-8-15 17:26 编辑
nelsonqiao 发表于 2012-8-15 11:42
大师,坛子里就咱俩报名了?不应该呀,已报名的也来现现身,到时候如果挨的近还可以一起加油鼓劲 ...


真的很安静,也许就我们两个参赛。风云坛子的主流人群目前主要有四类:骑游族、休闲FB人群、以骑行健身者、器材发烧友,基数比较庞大,但是热衷业余比赛的不算多,对此表示理解。仅个人观点,说的不一定对。包括我都不是热衷比赛的人,虽说有潜力可挖,但也是偶尔为之尝试下而已。

但是风云有一拨人马要去现场当拉拉队,着实令人振奋。
知微•行远;思危•行久。

37

风云币

0

活动币

41

积分

麻衣百姓

积分
41
发表于 2012-8-15 14: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佩服平踏选手,找机会我也内测一下
风云信条:戴头盔,不喝酒,慢下坡。不抛弃队友,不放弃努力。

5701

风云币

0

活动币

8097

积分

银甲骑士

积分
8097
发表于 2012-8-15 15: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lsonqiao 于 2012-8-15 15:19 编辑

大师,网上找到个爬坡比赛的经验总结,看了感觉挺有道理,贴这里看对大师有没有帮助。

先说说题外话,比赛结束后队员进行自我总结是队成立时就规定的队员必修课,这是一种帮助自我不断总结、前后对比、改进提高的有效方式,应该作为车队的一种制度严格的履行。这次昆明比赛是*队阵容最完整,形象最统一,对手最具实力的一次比赛,每位参与比赛的队员都有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因此,我抛砖引玉,希望所有人都来这里进行赛后总结,这样,不仅我们自己可以看到,大家也都能从中学习和吸收经验、教训,还可以对竞技骑行有兴趣的车友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

    言归正传,以下,我将以我个人比赛的感受和体会,进行一个总结,主要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希望在今后的训练中不断着力加以改进,克服不足,提高弱项,争取在下一次类似比赛中有一个更加理想的发挥。赛后,我个人不断在大脑中重复着当天的比赛,不断尝试找出自己比赛时暴露出来的,导致名次过于靠后的原因,经过几天的反复总结,提炼出以下几个方面:
    1、赛前热身严重不足。赛前一天,我们原本商定次日早上7点赶到赛场报名,后来由于上网查询比赛报名时间持续到9点,因此临时改变计划,本来目的是让队员们可以多睡一会儿,以充足的睡眠保证良好的状态,可是却忽视了赛前热身等问题,导致我们赶到赛场后仓促装车、排队报名,等到这一切工作完成,比赛也已经临近发枪,留给我们的热身时间不到10分钟,这对于比赛而言是非常忌讳的,身体还没有被唤醒就马上投入到高强度的比赛中,就好比停放了几天的汽车一发动就加足油门猛冲,必然对发动机造成损伤。而且,报名过完还导致我们排名靠后,发车时被抛在几十名外,比赛时为了追回这几十名的发车差距,消耗掉的体能对后程的发挥影响很大。
    2、没有掌握赛道信息。由于头天到达昆明时,天降大雨,再加之很多队员初到一地希望抓紧时间走走看看的心理以及我个人要探访亲友,所以很轻易地就放弃了去赛道看一看的重要工作。驱车500多公里远赴昆明比赛,却因为一闪念的放松就没有去赛道一看究竟,以至于赛道是何基本状况?坡度有多大?陡缓之间变换如何?赛道各阶段距离有多长等等重要的信息,除了先于我们到达昆明并前往赛道查看的毒行、莫名人、凯迪掌握以外,其他队员则一片茫然,大家都以侥幸心理把这样重要的信息获取工作寄希望于毒行、莫名人和凯迪的口头说明。这样的人为疏忽导致我根本不知道比赛时应该如何去安排战术,如何去分配体能。。。。。。。
    3、体能分配不均。由于前面两项失误的综合原因,致使我在比赛时出现了长距离爬坡和耐力比赛应该着力避免的典型错误——体能分配不均。从安放在我的赛车上的相机拍摄的视频也能充分反映出这个问题,一发车我就全力在往前猛追,在进入坡道前我感觉非常好,把车队平时训练时在平路TT中具有的优势基本发挥出来,以很快的速度在人群中左突右冲,不仅超越了很多的选手,而且连本队队员在很长的行进过程中都没有出现在我的视线中,这样的高速出击让我在进入坡道后一度能够看见领先的普金学、简志航等一众高手,由于过于兴奋,急于求成和追逐心切,我注意力开始分散,没有意识到这才是比赛的最初阶段,后面还有很长的坡道要完成,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速度,按照合适的节奏来骑行,没有多久便开始出现双腿疲劳,呼吸急促,体能明显开始下降。大约出发3公里后,比赛经验丰富的毒行、莫名人以及踏频优秀的小作怪陆续超过我,这一点充分显示出来他们比赛的科学和合理之处,而我却越发地感到力不从心。无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我很吃力地调整自己的节奏,保持和尽力缩小与前方选手距离时,在一个弯道处不慎摔车,不仅引发链条脱落,而且最糟糕的是把整个人的呼吸、心跳完全打乱,当我在半坡上再次跨上单车准备发力追上前方大声呼唤我的鱼摆摆时,发现双腿乳酸堆积带来的无力感更加强烈,用心有余力不足来形容当时的感觉在恰当不过。
    4、踏频运用不合理。由于之前的备战工作一直围绕环滇池的目标来进行,并且在三次队内训练赛中都有着较好的发挥,让我一度忽视了踏频的训练,习惯性地变得依赖自己的力量和有氧耐力应对比赛和训练。在平路和起伏路段,我的力量和有氧耐力确实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在1公里左右或者更短的坡道以及逆风情况下,我能很好地依靠这样的优势保持高速行进,在坡道上甩开竞争对手。正式因为这样盲目的自信以及对比赛难度严重估计不足,使我误认为继续采取高齿比仍然能够尝到甜头,于是直到进入坡道后都没有及时变换齿比,用大盘带着小飞骑行,把踏频忘得一干二净,等我反应过来再调整齿比时,酸痛的双腿已经很难找回踏频,于是陷入到高齿比骑不动,低齿比骑不快的尴尬中。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总结,希望能让自己深刻记住这些教训,也希望对我的队员们有所助益。最后,期待看到每位队员的更精彩总结呈现出来!


风云信条:戴头盔,不喝酒,慢下坡。不抛弃队友,不放弃努力。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2万

积分

金甲骑士

单速控

积分
2794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5: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nelsonqiao 发表于 2012-8-15 15:14
大师,网上找到个爬坡比赛的经验总结,看了感觉挺有道理,贴这里看对大师有没有帮助。

先说说题外话,比赛 ...

说的有道理!的确要全盘规划体能。
我最后一次自测,在压缩盘的帮助下,踏频渐趋理想,所以后半程体能还可以。摇车用得都少,攻击超越和冲刺才用了一下。
知微•行远;思危•行久。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2万

积分

金甲骑士

单速控

积分
2794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5: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nelsonqiao 发表于 2012-8-15 15:14
大师,网上找到个爬坡比赛的经验总结,看了感觉挺有道理,贴这里看对大师有没有帮助。

先说说题外话,比赛 ...

说的有道理!的确要全盘规划体能。
我最后一次自测,在压缩盘的帮助下,踏频渐趋理想,所以后半程体能还可以。摇车用得都少,攻击超越和冲刺才用了一下。
知微•行远;思危•行久。

5701

风云币

0

活动币

8097

积分

银甲骑士

积分
8097
发表于 2012-8-15 16: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蓝云 发表于 2012-8-15 15:43
说的有道理!的确要全盘规划体能。
我最后一次自测,在压缩盘的帮助下,踏频渐趋理想,所以后半程体能还 ...


我打算8公里前保持比较稳定的踏频不猛骑,但遇陡坡摇车上,过8公里后下坡最快速度控制在37左右,最后1公里开始加大力,600米调大齿比摇车冲刺。
风云信条:戴头盔,不喝酒,慢下坡。不抛弃队友,不放弃努力。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2万

积分

金甲骑士

单速控

积分
2794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7: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云 于 2012-8-15 17:28 编辑
nelsonqiao 发表于 2012-8-15 16:08
我打算8公里前保持比较稳定的踏频不猛骑,但遇陡坡摇车上,过8公里后下坡最快速度控制在37左右,最后1公 ...
不错,顶陡坡摇车上。因为这时升挡用大齿比图轻松,速度会掉下来更多,不合算。

知微•行远;思危•行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