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有幸吃到了传说已久的“遐拉”。
说到这遐拉必须多说两句,这时怒江独龙江一带的特色食物。用漆油炒制几块后放入玉米酒炖制,注意是漆油不是油漆,漆油是用漆树的果实榨制而成。就因为来之前就知道遐拉这个做法我一直天真的认为用一锅酒炖鸡,鸡炖熟了那锅酒肯定就挥发的差不多了。 天真,太天真了。 我端起一杯“鸡汤”,干了,差点就喷了。 我本来以为只有到了独龙江才能吃到这美食,一路就向往着,没想到提前吃上了,但是这吃上了却让我心里冒出个成语“叶公好龙”。 酒,太冲了,但是鸡肉还是很好吃的。 150继续陪着县里的朋友,在这个大大的客体。 大家各自坐在院子中发着呆,我拿出我的“路上的书”面对着教堂继续记我的日记。此间,来了两个骑友,这是我这一路上第一次见到骑车的人。150在这个大客厅里陪客人吃饭。 我俨然就是客栈老板了,一顿招呼,安排。过瘾。 我们的三天,他们一天完成,那句广告词咋说的来着。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能! 七点多,150跟大家一一合影告别,心中一丝伤感划过。
继续低头写我的日记。第一次在旅行中面对离别。
老熊骑摩托车送150下山。 没一会回来了,神秘的跟我们说: “一会有个惊喜” “有美女要来?” 我说你们这也太没心了吧,150刚走你们就忘了,光想着美女的事儿。 老熊还没想继续神秘着,150就跳着舞从门口出现了。 这是今天最大的惊喜,这惊喜让我有些醉了。全院子都在欢呼,150在院中唱着跳着。 后来老熊说,下山还没两公里,150接到电话“车坏在路上了,今天没法去丽江”,挂了电话,150高兴的像个孩子。我们一个院子也高兴的像个孩子。 这儿成了幼儿园了。 我们昨天只看到了老姆登教堂的皮毛,今天我们要靠近她的精髓。
今天是星期三,晚上是村里的人唱赞美诗礼拜的日子,没有固定的时间,就是钟声响过半小时后大家去教堂唱诗。村民们陆陆续续来到教堂,男人坐一边女人坐一边。
开始唱诗时,我才明白这样坐的目的是为了分开声部。由于今天是周三,不如周末礼拜的人多,所以只能听到两个声部的赞美诗。但是对于我这个第一次感受教堂气氛的人来讲,已经足矣让我感动和震撼。而且是在这美丽的大山里。远山的天籁,声起,泪下。只为感动。
1902年,法国传教士在茨中安定下来之后,要跨过碧罗雪山,向深山里的贫苦百姓传递上帝的福音。传教士们翻越碧罗雪山之后,便在怒江沿岸一带开始传教,他们每到一个村庄,便留下一到两个神甫,以便传教和建立教堂,绝大部分留下来的神甫从到他们留下来的那一刻起,便决定了他们与这条村庄的缘分,直到升天的那一刻前,他们一直都在村庄传教,从没离开过。 唱完了,教会的神职人员继续一句句的教大家唱,像我们小时候跟着老师学唱歌那样。我也认真学了学,只是傈僳语实在是记不住。 傈僳语的文字也是传教士给创造的。这一带的圣经和赞美诗都是傈僳文。说到文字也要多说一句。傈僳族,有语言有文字。怒族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这里的怒族至少会三种语言:与生俱来的怒语、承载信仰的傈僳语和跟外界沟通的汉语。 有信仰的人们自教堂散去,我们又回到150家的火塘旁,150开始现场直播——现酿玉米酒给我们喝。又是到很晚,我们不愿结束这火塘KTV。因为明天就要分别。 酒散之前,150就告诉我们酒放在哪里,让我们明天出发之前自己装。 一早醒来,150已经在去丽江的路上。昨晚150就交代好让老婆早晨给我们做荞麦粑粑和酥油茶。虽然昨天睡之前已经跟老熊夫妇道过别,但是临出发之前还是没忍住叫醒了他俩。 再道一次别。 我这么粗糙的老爷们咋就整的这么伤感呢! 老熊送到门口,我想给老熊拍个照,这时候小相机不给力的没电了。 看我这倔脾气,没电了那就换电池。 等再拿起相机时,老熊的表情已有了些微妙的变化。
再见了,我路上的朋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