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正式开始做车
记得我在一年前构思09A型车的时候,梧桐树曾经点拨过我,让我留意一个概念:黄金分割。(这个词语大家都比我懂,我也就不再多说了)后来我又留意到了:中庸。于是我有意识地的将这两点融合到我的设计理念里。用图来谈一下我的车型的改变经历吧:
图A
图B
图C
我这个车型大致经历过三次大的改型,(其间也有类似于一两度、几毫米的改动,忽略不计),图A是06年给大漠驼铃做的,算是原始车型,图B是07年那批,总共做了5辆,算是后期改善车型,图C是现在基本确定车型,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过去的东西,怎么看怎么别扭。
谈一下我的前两种车型的严重不足:
1 没有注意过躺车重心的安排,由于过分考虑牙盘与前轮的相切距离,刻意将座椅前调,造成车架主线条急促,不舒展,不自然灵动。重心偏前,后部发飘,加之当时没有搞懂头管和前叉角度和偏移量之间的关系,造成骑感不理想,操控性不良。
2 当时考虑700C的后轮“出速度”,这样与20前轮比例搭配失调,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非常难看。
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我就留意“黄金分割”以及“中庸”了,黄金分割主要是说比例关系,至少从视觉上让人符合人的审美。中庸这个概念很宽泛,所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我的理解就是,不要过分的让设计向某一方向倾斜,要考虑到整体关系和布局。我要求现在的车型能体现几点:刚劲挺拔、有张有弛,这样,车子骨架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缩短了车子总长度的同时,让重心基本处于前后轮之间的黄金分割点,从实际感受来讲,重心和操控感有所提高。
我用我的改变过程,我用我的切身感受,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设计美学这个话题,说的不一定对。我仍然认为设计美学终究要服务于机械性能,是对机械性能的一个延伸,美感和实用之间的关系,绝对不独立存在,必然相互依存,应该怎样有机融合?性能和外观到底如何分配、取舍?仍需要我们深一步的去讨论、研究。
前些日子,检测报告来了,有了它,我才敢做车,只是为了这几张纸,付出的太多,洛阳纸贵吧。
一个多月就忙着做前叉了,工艺太繁琐,一根叉子要经过9道焊接+打磨,然后抛光,前天完工了,我也突然感觉累了,大脑昏沉沉,浑身没劲,四肢酸疼,后脖颈子僵硬,左侧整个胸腔疼,前天晚上疼醒了好几次,不敢工作了,休息了两天,今天基本睡了一天吧,傍晚的时候,感觉终于活过来了,好多了,今天收拾了一下屋子,前几天空气湿度太大,工作台一层锈,叉子打磨之后,赶紧抹油,包装,怕继续长锈。
明天抄家伙继续干。
贫农来我这待着,他看我这副惨像也直唑牙花子,我说没辙呀,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吧,拍张照片留个念,哪还有笑容啊,都是挤出来的。最近天气太热,一动弹就是一身汗,汗顺着脑门子往下流,把眼镜都迷了,所以得包上点头巾,抛光轮打磨之后,全是细微的纤维,身上不捂严实了,皮肤起一层小红疙瘩,屋里边粉尘大,得开门窗让空气对流,不能开空调,火焰钎焊的时候也不能开电风扇,干活嘛,本身就是又脏又累,还要什么形象啊。
强人,佩服啊,看着你的车子真帅! 那是对你辛苦付出的回报,恭喜一下 顶。太有意思了啊。也太牛了啊。 佩服! 昨天看电视,天津一个老太太,自己有个亲儿子,捡了一个弃婴,脑瘫,老太太伺候这个脑瘫弃婴伺候了20来年,家破人亡,房也卖了,老头子也死了,自己亲儿子30了,大学也没上了,娘儿几个住危房呢,结婚都发愁,都没人给说对象。我媳妇看完了给我撂了一句话:你比这老太太强点有限。 痴迷+执着!
雪地太佩服你了!!
下次吃羊瞻仰你的新车 牛人!为什么要单肩叉? 无尽的佩服! 牛人!为什么要单肩叉?
鬼太阳 发表于 2010-8-5 11:15 http://www.fengyunbike.com/images/common/back.gif
早先对是否使用单臂叉子有过争议,一个是稳定性,一个是强度,还有就是重量不理想。我喜欢这种造型,再有单臂叉躲链条方便,补胎不用拆轮子。经过实地骑行和振动试验之后,我觉得单臂不是不可行,当然了,以后可以考虑做双肩叉,但是我这种车有它的特点,普通20前叉用不了,也是个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