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甘南(D13——D19/夏河——刷经寺) 首先做一下说明:甘南本来是一个行政区划,是指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但是从那边骑过来,发现不论是在风土上还是在人情上,甘南州和四川的若尔盖县、红原县都很相似,因此觉得为甘南州和川藏北线(317国道)之间的短暂几天专开一个单元似无必要,因此把甘南州、若尔盖、红原合为甘南单元。
D13 兰州——夏河
【日记】 早起去车站,李大屁股和张闹闹下楼送我们。再次和大部队的人挥手道别后,我们去了兰州汽车站坐去夏河的车。
这回,售票大哥收了我们的自行车费,也罢,就当是补昨天的吧······
一路无话,过临夏,进甘南。之后,车窗外再次出现小高原景观,民居也开始有了藏式风格。经幡和白塔也随之进入视线。车上呢,隔着过道,一位喇嘛正闭目养神······一切都告诉我们,我们已经踏上了佛国的土地。
七点半发车,十一点刚过就到了夏河。下车找好住宿吃完饭,就直奔拉卜楞寺而去了。拉卜楞寺是一片很大的区域,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收门票。转寺的道路、转经筒长廊、辩经场、学堂、护法殿等很多地方是可以直接参观朝拜的,只有大经堂和大宝塔要买门票才能进。我和小蔡就信马由缰地逛了好些地方,差不多也转了一遍寺。我在转经筒长廊的时候,还碰见了一位藏族老奶奶,她看见游客装束的我会诵经,感到特别兴奋,问我修藏密还是汉传、是不是学生、从哪来到哪去等等,还挽着我的手臂走了一段。只是她汉语很不好,不能再多聊聊。
差不多参观完寺庙,去护法殿门口买了一把松柏枝进殿前大院焚烧供养。之后爬上寺庙南面晒佛的山坡上,瞻仰了拉卜楞寺的全貌。
回到住处吃过晚饭,又去逛了一圈。高原的傍晚有些微凉,但空气中处处是暖心的信仰的味道。
【综述】 夏河县城很小,就一条主街。向西走到头,就是拉卜楞寺了。沿着这条路继续走,就能到寺庙的核心区,辩经场也在那边,不过要拐进右边的一条小巷子才能进去。辩经场很好辨认,是一片用土墙围起来的有很多树的地方。
拉卜楞寺虽然有很多地方不收门票,但是据我观察,目前该寺在大兴土木,有点像是要把寺庙围起来的意思。现在的主要车流还是在从贯穿了县城和寺庙的那条主街上走,但是县城南缘沿河的那条路应该会被修成以后的过境通道,这佐证了我“围寺庙,收门票”的想法。如果不赶紧去看看,也许以后就要整体收门票了。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夏河有一家正规的国际青旅,不过位置很隐蔽,要沿着河边向西走才能发现。目前它也在搞建设,不过环境真的挺不错的。
辩经主要可分为对辩和立宗辩两种形式:1、对辩。藏语称“作朗”。辩者二人,其中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且不许反问;告一段落后再反过来,直至一人无法问出。2、立宗辩。藏语称“当贾狭”。辩者无人数限制,立宗人自立一说,待人辩驳,多坐于地上,只可回答不可反问;问难者称“达赛当堪”,即“试问真意者”,不断提出问题,有时一人提问,有时数人提问,被提问者无反问机会。立宗辩过程中问难者可高声怪叫,也可鼓掌助威,舞动念珠、拉袍撩衣、来回踱步,也可用手抚拍对方身体等做各种奚落对方的动作。凡当答者被问倒时,周围观看者会大声嘘倒台,辩者要除下黄帽,直至下次辩倒问方时方能重新佩冠。我们常会见到有时在辩论时,世俗上的人会兜圈顾左右而言他,令人忘了本来辩论的主题。在佛法辩论上,辩者则只可答“是”、“不是”或“不定”三种可能之一,绝不可能以胡言应付过去,所以胜负结果是很明显的。即使对不懂藏语的观众而言,整个辩经过程也不枯燥。单单观看问者那种近乎电视节目中饰演律师的演员那种咄咄逼人的声威及有如京剧「造手」般的辩经手势,已经令人大开眼界了。在一年一度的广愿法会上,应考僧人必须一个人与多位长老同时辩论,方可考取最高的“格西拉然巴”学位(相当于一级荣誉之“博士”衔头)。
【照片】 拉卜楞寺转经筒长廊。这种长廊几乎围绕了寺庙一周:
远望寺庙核心区:
辩经场:
注意右下角那位僧侣再向中间站立那位发难:
大经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