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度不断的攀升,坡度越来越大,道路两旁的植被也越来越茂盛,骑不了,就推吧,大家陆续地推车前进。大家推车到一处小平台都停住了,抬眼看去,前方那条怎么说都称不上是条路的植被小径越来越婉约了,婉约的都不见了,,,,看来实在不适合骑行上山了!
经过大家商量并一致决定,把车留在原地,步行上山,到山顶看风景。同行的阿邦很是彪悍,想体验山顶骑行的感觉自己继续推车前进。
大家继续步行向上攀登,沿着沟谷中时隐时现的小路前进。步行中不时需要用手拨开茂密的植被,真正的丛林体验。不知是否因为前天刚看了电影敢死队,自己想到了兰博,面对未知的前方,手里要是有把AK就好了。哈,正好旁边有根粗壮的枯树枝,没有AK有它也不错,顺手捡起,用了起来。豪客也同时挥开他的咬金大斧自己做了一根。
有了手杖,走起来方便多了。随着深一脚浅一脚的前行,脚下的落叶层变得更加松软了,地被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蕨类植物逐渐增多。行进间光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有时貌似阴云密布的傍晚,阴冷昏暗、有时更像是雾朦的清晨,灰色中透出一缕劲烈的光线。此时,衣服与植被接触的地方已经被雾水打湿了,这地方确是打游击的好地方!
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有马蜂窝”。木讷前行的自己猛然醒了过来,急忙环顾四周,但没有发现异常,继续,向前走。
(接上继续)
这时,闪电般感到头部靠近右耳后方好像有一根针头刺进大脑,靠,痛的自己马上用手去摸,但什么也没有,马蜂?自己第一反应是被蜇到了。我喊了一声“我被马蜂蜇了”,话音刚落就听到豪客在后面也喊道也被蜇到了,同时,往前快跑的自己被豪客叫住,“别跑,马蜂会追的”。(回来后查资料,才知确实马蜂会对运动中的物体进行追逐的,再次感谢豪客。)自己赶快收慢脚步,等豪客过来,一起往上走。走到一处空地,我俩检查伤处,豪客断的后,被蜇了2个包,我是倒数第2个,被蜇了1个,这规律,唉!辛苦豪客了。
被马蜂蜇到,这还是第一回,虽说小时候干过捅马蜂窝的勾当,但跑得及时没中标,这回算是来了个痛快的。被蜇的地方像是有根针往里扎,边扎还边捻着似得,真疼啊。看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大家知道后忙过来问候,我们歇了会,感觉问题也不大,继续往上走。上行不多久,上到一处较大的平台,我们攀上了这山脊的顶点,面前的路开始下行了。
(接上继续)
整理车辆时才发现,自己的萝卜(REBA)前叉锁死没打开,怪不得上山时,遇到坑洞或石块,自己往往被顶了回来。为了下坡更舒适些,自己把萝卜前叉的调整的稍软些,后避震的气量也减少了些。下山,车友们欢快地下山了。
自己感觉上下山的过程,骑车跟步行的最大区别就是步行、上山容易下山难,骑行、恰好下山的乐趣更大些,有些片面了。上车,稍微蹬踏几下车速就起来了,一路顺道而下,还是下山省力啊!
上山时蜿蜒缓上并且植被茂密的小径在下山中变得是那样的迷人,自己的软尾车呈现出舒适的特点,感觉前后的减震在不停地工作着,很顺滑。下山前的调整很有必要,不能肯定自己的120MM行程的萝卜呈现出的内种感觉就是“润”?也不能说就是切奶油的味道,但前叉在车把的领导下带着前轮随着不断回转的道路有序、有力、有效并很有范儿的运动着。自己坐在9.1上顺坡直下,过弯,连续的过弯,速度在继续地加快,控制车速,拉开距离,下山的快感涌满了全身。
一个弯道接着一个弯道,下山的乐趣就是骑车征服这一个个弯道。南石洋沟下山的道路与模式口相比最迷人的地方就是那么地朦胧,朦胧的是那样地性感。相比较,模式口坡度大,直道多,速度快,路线可以直观看清。而南石洋沟的下坡,坡度不大,但弯道多,植被密集,盲区大,更加增添了征服的乐趣,好爽!
下坡的快乐增进了自己迈向DH的想法,但考虑老大不小了,身体骨密度也在逐渐地减少,还是为繁忙的医疗事业省省吧,有机会最多向AM前进就好,哈哈。
一路御风而下,感觉很快就到了山下,不由得有些郁闷,费了很大力气,快感就这么一小会,没过过足瘾。下山看到手套、衣服上挂了很多很像苍耳那样带刺植物的种子,还有叶子,裤腿束带也掉了一个,肯定是下山植被剐蹭掉的。豪客更夸张,带着植物枝条就下来了,貌似伪装的战士,看来下山的速度都不慢。
随后大家集合、装车、开路、吃饭、侃大山,心中载满愉悦的快乐回家了!
回到家,对车辆清洁检修时看到,前叉此行用掉了近80MM行程,有车友问道行程的问题,感觉关于行程还是根据车辆定位、速度、车手体重、道路条件等综合因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