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出产玫瑰的平阴,最近因为推出300辆玫瑰色的公务自行车成为各界焦点。 此举本意在于提倡绿色出行、低碳办公,却意外引发舆论对于公车改革的诸多联想。平阴为何推出公务自行车?公务自行车使用情况如何?下一步会否有新动作?民间和官方对此又有着怎样的评价和期许?11日,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来到平阴县进行了实地走访。
[声音]
公务自行车上街之后挺抢眼
市民:这车真喜庆,从哪买的?
11日上午11点多,在平阴县国税局附近摆着一个烧鸡摊的翟女士,又进入了一天中最忙的时候。
临近中午,不时有经过的路人在她的摊前停下脚步,顺带买只烧鸡或是一两个鸡腿。就在翟女士抬头给一位顾客找零的时候,3辆玫瑰红颜色的自行车闯入了她的视线。
“这车真喜庆,从哪买的?”翟女士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完了又意犹未尽地给一边的水果摊主张霞说上一句,“这么喜庆的车,谁家的啊?”
张霞似乎听说过这几辆车的来历。“好像是政府买的车吧,反正挺好看。”看着骑车人穿着制服,张霞加深了自己的判断,“应该是政府的车。”翟女士还是有点不信,摇了摇头。这位每天在路边摆摊的女人,是个积极的自行车出行倡导者,对过往的机动车一直很反感,“一过就扬起尘土,把我的摊位弄上灰”,但还是觉得政府的人骑车不太可能,“当然要是他们真骑车的话也好,骑车扬起的土少点,对空气好。”
3辆玫瑰红自行车在翟女士摊位前的路口按了下铃。穿着制服的人骑自行车本身就足够噱头,更何况车的颜色还是非常时尚的玫瑰红,这些要素合在一起,让这个寻常的中午多了几分看点。发现这3辆车的路人都会忍不住看了又看,一个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小男孩转过头,视线紧盯着自行车不放。只可惜3辆自行车经过的时间太短,等不及路人细细研究车的来历,它们就在路口右拐驶进了平阴县国税局大院。
[反应]
骑上自行车之后回头率挺高
在县城很方便,出远门还是要坐车
临近中午12点,骑车外出宣传税收政策的梁峰、闫立君、张明回到了平阴县国税局,在路上引发这么高的回头率,闫立君有点意外,她下车时的表情甚至有几分羞涩。梁峰已经习惯了这种关注,平阴县启动公务自行车活动第一天的8日下午,身为国税局征收管理科科长的梁峰,就在局里第一个骑车外出进行税务社会调查。
“骑了两公里,差不多用了10分钟。”梁峰基本隔天就要进行一次社会调查,以前都是坐单位车去的他,在局里领到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分配的10辆公务自行车后,都是根据平阴县“绿色出行,低碳办公”的倡议,5公里内的公务出行尽量骑自行车。
43岁的梁峰已经有十几年没骑自行车了,说起骑公务自行车的感受,梁峰难掩兴奋。“这车挺好骑,而且很时尚,回头率非常高。”梁峰笑着说,经常有人凑上来看看,问他这个车是哪买的,咋这么喜庆。短途公务从坐车改为骑车,梁峰没有觉得增加不便,“县城里的路窄,有时还不如骑车,本来开车5分钟能到的,骑车也就需要10分钟。”当然,如果去远一点的地方,梁峰表示还是会选择坐车去,“远的地方,骑车太累,而且倡议也说是5公里内的短途公务。”
平阴县国税局的10辆公务自行车有个专门的管理员,那就是局办公室主任孙其柱。根据平阴县人民政府公共自行车管理制度,孙其柱需对局里的10辆公务自行车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日常维护。11日中午,孙其柱来到局大院西侧的车棚,突然发现车的座位上落了一层灰,他赶紧让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拿来抹布清理干净。“上周五是活动启动第一天,之后两天是周末,今天上午又要开会,到了下午用的估计要多一些。”孙其柱说,根据借车登记,上周五当天公务自行车共使用了5次,“周末也有用的。”
[效果]
县委大院30辆自行车已出借33次
县委书记朱红方也来借车了
“书记也来借车了!”在平阴县委大院,49岁的传达室保安赵尚孟兴奋地指着借车记录表说。
下午1点多,平阴县委大院不时有小轿车进出,老赵的传达室也时而走进几个穿着西服的机关工作人员,“都是来借车或是还车的,拿卡换钥匙,由工作人员登记。”
县委招待所的孔令辉到车棚锁好自行车后,走进传达室把钥匙交给老赵,之后打开钥匙橱柜,领回自己的借车卡,老赵在孔令辉的借车登记上写下还车时间“13:45”。
老赵的工作台前,有一台电脑,上面显示着车棚和钥匙橱柜附近的监控探头监视的信息,“保证公务自行车不会出问题。”
老赵桌上的县委大院公共自行车管理登记表显示,从4月8日到11日下午1:40近四天时间里,30辆公务自行车一共被借33次,8日被借5次,9日被借8次,10日被借2次,11日被借18次。县委办公室使用次数最多,一共借用了9次。
老赵细细地数着公务自行车的借用情况,最让他兴奋的还是县委书记朱红方也来借车了。在借车登记表上,朱红方的借车时间是4月9日11:40,还车时间是当天12:05。“朱书记对这个车很满意,带头骑了。”平阴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翟咸宜说。
还没有官员在正式场合
反映骑车遭罪
把车分配到各个单位后,翟咸宜每天都会来两趟县委大院,“看看车的使用情况”,见到车的借用登记表上填了不少数字,翟咸宜说效果不错。对于之前担心的老百姓是否存在疑问,翟咸宜表示现在尚未听说,“私下里估计会有,我们把这当成是一种督促。”
当被问及“有无政府官员反映骑车遭罪”时,翟咸宜说,目前还没有官员在正式场合向其反映。“现在已经办理了1000多张借车卡,基本已经包括了县里机关工作人员,还有的正在办着。”翟咸宜说,现在借车的情况是,机关干部和普通职员各占一半,“书记、副书记等常委以上的人都办卡了,也骑车了,现在看大家都很支持。”
[算账]
如果300辆自行车都能充分使用
一辆公车一天可少跑50公里
11日上午,在县委大院的自行车停车棚,翟咸宜为记者详细算了一笔账。“300辆自行车共15万左右,有些配套建设了车棚、停车架,安设了摄像头,总共投入了30万元左右,算上企业为此赞助的20万元,政府掏了10万元。”翟咸宜说,公务自行车共分布在32个机关单位,每个单位有专人管理,“但都属于内部人员兼职,这一部分没有增加行政成本。”
对于公务自行车的下一步会否引发公车改革,翟咸宜明确表示,在推广这一活动时,“自始至终没提这个事情。”不过,翟咸宜并不否认,公务自行车的使用能减少公车的使用,“一辆公车一天可以少跑50公里左右。”
对于目前公务自行车的使用情况,翟咸宜表示满意,并表示会根据使用情况决定是否增加公务自行车。“平阴县整个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大概有3000多人。”翟咸宜说,如果公务自行车得到大家的认可,“公车改革可能会水到渠成。”
不过,翟咸宜也面临着一大担忧,公务自行车如何保证长期使用,县里主要领导和他精心设计在春天推出的公务自行车,能否在寒暑天这样的恶劣天气保证使用,这依旧是个困扰他的大问题。翟咸宜说,他和同事的希望就是“现在骑车的人多了,养成了习惯,到时就不管天热还是冷了”。说完,翟咸宜忍不住笑了笑。 [幕后] 点子是书记提出来的 倡议书措辞字斟句酌
“如果公务员不开车换成骑车,肯定好啊!”在平阴街头,知道县里推行公务自行车活动的市民多数对此都抱有很多期待,这也让公务自行车活动的主要执行人翟咸宜放下心来。
“现在总体看效果不错,但说实话的确是承担了很多压力。”翟咸宜介绍,公务自行车的点子是朱红方书记提出来的,从今年2月决定推行此事,翟咸宜和同事先后多次对这一想法进行论证,包括车的颜色,活动是倡议还是规定等。
“车一开始准备用蓝色,显得天然环保,最终敲定用能代表平阴的玫瑰红作为车的颜色。”翟咸宜介绍,玫瑰红的公务自行车就此定调。之后,平阴县一家单位主动找到翟咸宜,表示愿意为首批公务自行车埋单,“出资20万元。”
有了资金,300辆公务自行车开始招标,最终中标的是一家广州的厂家。“在它位于天津的厂生产,之后用卡车运到平阴,我们进行组装。”翟咸宜说,有了车,就想着活动到底怎么推行下去,顾虑也随之而来。
“县里的领导对这个事情怎么想,其他单位的干部和职员能接受骑自行车吗,老百姓会不会认为这帮干部有了公车又来买自行车,这不是腐败加腐败吗……”翟咸宜一口气说了一大串顾虑,最终他深叹一口气,归结为一句话“压力特别大,但压力也是动力。”
为减少此事推行的阻力,平阴县主要负责人和翟咸宜甚至仔细研究了一些措辞。在最终形成的倡议书上,公务自行车在使用表述上也是“公务外出在5公里以内的尽量骑公共自行车”,一个“尽量”被人认为存在执行的弹性。对此,翟咸宜的解释是怕用硬性规定引起逆反心理。为了更利于机关单位人员接受,平阴县主要领导和翟咸宜再三研究后,决定以县“两办”的名义倡议推行公务自行车,“如果县委、县政府的话,会被认为一定需要执行,而如果是县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话,又觉得分量不够,最终折中还是用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的名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