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1|回复: 18

风云单车~东周瑰宝,举世无双之骑游天子驾六博物馆

  [复制链接]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1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13579

日行300公里天津

发表于 2011-5-5 23: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位于洛阳市中心的东周王城广场,东周王城遗址区的东北部,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东周王城概况、近年来王陵考古的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专题博物馆。

远在2000多年前的东周王朝天子,在出行时究竟是什么样子?其车队究竟浩大壮观到何种程度?天子所乘马车究竟是六匹马还是四匹马?是如逸礼《王度记》中所言:天子驾六  诸侯驾四  大夫驾三  士驾二  庶人驾一,还是像《诗经》中所描述:士驾二  天子诸侯驾四?古代历史文献中关于天子驾六 驾四的记载,使天子所乘马匹的数量自汉代以来就成为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
1980年,在秦始皇帝陵局部试掘铜车马坑时,发现的两辆大型铜车马皆为“四马驾一车”——新的考古发掘似乎印证着《后汉书》“今帝者驾六,此自汉制,与古异耳”的老问题,难道许慎的“(夏商周)天子驾六,诸侯及卿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二,庶人驾一”,难道《史记》的秦始皇“制乘六马”,都是臆测?
作为乘舆制度,自古及今坐什么车的问题一直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问题;作为学术问题,“天子驾六”还是“天子驾四”在中国纷争了两千来年。




2002年,洛阳市在王城广场进行工程建设时,发现了大量的周王朝时代的车马坑,其中“天子驾六”是考古界的首次发现,成为了证实了周天子驾六的最好论证,历史的谜团终于在这一刻被揭开了。为更好地保护这一历史性发现,洛阳在车马坑原址上建设了天子驾六博物馆。

天子驾六”与“天子九鼎”一样,自古以来都是是神圣不可僭越的。先秦时期,马车不仅是代步与炫耀身份的工具,更是战争中最主要的“攻守之具”。战国以后,战争由过去的“中原逐鹿”扩大到北方山地和江南水乡地区,战车才逐渐失去了以往的重要地位;汉代以后,曾盛极三代的战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驾六”作为一种礼制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无论是过去的马车还是现在的轿车,都烙着乘舆等级的历史印记 

评分

参与人数 1风云币 +10 收起 理由
成长 + 10 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骑乐无穷~轻车疾进三千里,霜尘卧雪待长风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1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13579

日行300公里天津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3: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洛阳市考古工作者在配合洛阳市二十七中基建项目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座墓室呈“亞”字形、有4条墓道的大墓及一座墓室为方形、有2条墓道的“中”字形大墓。另外,在“亞”字形墓的东北角还发现并列陪葬的车坑、马坑,它们相隔仅1米。
据安阳殷墟的经验,“亞”字形、“中”字形大墓必为天子之墓,出土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出土墓只是个“甲”字形墓室,而出土1928件随葬品的妇好墓只是个竖井,没有墓道。

“亞”字形、“中”字形大墓在洛阳考古史上前所未见,到目前也没有发现新的“亞”字形、“中”字形大墓。金村天子墓是1条墓道的“甲”字形墓。从形制上说,“甲”字形墓比“亞”字形墓低两个档次、比“中”字形墓低一个档次。
在“亞”字形大墓中,还出土一尊高0.4米、口径0.45米,内壁铸有“王作宝彝”铭文的青铜器,“王作”是天子用器的标志。
洛阳市二十七中操场的北边,是一座7层高的家属楼,该楼就坐落在深约10米的“亞”字形大墓上。该墓在发掘时发现有8个盗洞,盗贼在墓室内挖了一圈,但还是在一个角落里给我们留下了能够断定其为天子墓的“王作宝彝”等器物,其“亞”字形墓室结构与4条墓道,也基本完好。
但挖土机轰隆而下,掘出的是7层高楼需要的基础,一下就让这个“亞”字形大墓在人类历史上消失了。
这种毁灭,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盗墓破坏都要干脆彻底,是文化遗产的双重不幸。
据说国家文物局曾因此而大发雷霆,后不了了之(2000年,洛阳东周王城遗址才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文物法的规定,国家文物局是无法直接管理的,何况洛阳市二十七中还未处于保护区核心;另一方面,如果确知是天子墓,国家文物局也无权决定发掘与否)。

2002年,当“天子驾六”隆隆驶来的时候,我们回望这座“亞”字形大墓,简直满眼血泪。
“‘天子驾六’的发现及新的考古发掘证实,‘天子驾六’所在的广场及其以南的西工游园、市政府大楼直至洛水北岸的市二十七中等所在的区域,是东周王陵遗址。”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叶万松研究员对记者说,“市二十七中的两座大墓,无疑是天子之墓
  
天子驾六”的主人,其陵墓是“甲”字形的。“到目前为止,洛阳发现‘甲’字形墓10多座,至于‘甲’字形墓是天子墓还是贵族墓,尚需综合研究,但‘亞’字形、‘中’字形墓只看形制就可断定为天子墓。”叶万松说。
“亞”字形墓被断定为春秋早期的墓葬,也是目前洛阳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墓葬。
但它是哪位天子的陵墓呢?
有学者提出,它是周平王的陵墓。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开始了洛阳作为中国之都的历史(周公营造的洛邑,只是陪都;洛阳为商之首都,难成定论;洛阳为夏之首都,遥远得难以说清道明)。“现在说是周平王的陵墓,为时尚早。但随着对周王陵遗址的全面了解,依据昭穆制度等进行综合研究,是可以确定各个王陵的身份的。”叶万松说,“周王陵遗址是值得期待的。”
“亞”字形大墓往南不远,就是滔滔洛水,现在发现的几座大墓,都在它的北方。该墓是周平王之墓,也是值得期待的。
但就是期待来了,又有什么用呢。
它几乎被毁坏殆尽了。



骑乐无穷~轻车疾进三千里,霜尘卧雪待长风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1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13579

日行300公里天津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3: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亞”字形大墓的不堪回首,让主持“天子驾六”考古发掘的叶万松老先生战战兢兢:“它可不只是洛阳的!它只是在洛阳的地盘上!它在我手里毁了,我就是千古罪人!”
“天子之乘”来得实在是太突兀了。
在考古工作者毫无心理准备的时候,它就呼啸而来了。等发现埋于土下2000多年的它竟是车马时,它的两个轮子已被削去一半,车厢也被削去半拉,撒入再也收不起的黄土里。
2000多年的时间,木头再也不是木头,已经变成了土——木头一点点腐朽,细土一点点入侵,木质腐蚀完了,细土也完全进入了,如此完成了木头与泥土的置换,车子再也不是木头的,而是泥土的了,只是“土车”的土与它周边的土相比,稍微细一点、多少软一点。
清理车马坑代表着中国考古技术的最高水平,只能凭经验发现车子的存在、靠技术一点一滴地把“土车”从土里剥离出来。
不幸的是,驾六的“天子之乘”几乎位于车马坑队列的最北端,它的北边只有一个驾二的护卫,而此次清理又是从北边开始的。
幸运的是,当技工发现车厢底部的残存红漆皮时,意识到这是车子,因而侧卧车前的驾六没有受到任何损坏,而损坏的车子也还能看清是车子的模样。
万幸的是,“天子之乘”的“舍身”而出让考古工作者更早地认识到——这儿是周王陵遗址——原来考古队员们多少年来一直苦苦寻觅的周天子们的墓地竟然隐藏在洛阳的闹市之中!
周王陵遗址的发现,才是最重要的。



2002年破土而出的“天子之乘”之所以没有重蹈洛阳市二十七中“亞”字形大墓的覆辙,皆因此时的周王城遗址已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庇护下,它躲过了生死大劫。与“亞”字形天子墓相比,它很幸运——说到底,它不过是一座比“亞”字形墓低两个级别的“甲”字形天子墓的陪葬坑,是个从属品。
但这个从属品也许很快就会僭越它的主人周天子、僭越曾经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名为它遮风挡雨的周王城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9日,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馆长韦娜副研究员接到文物部门催要“天子驾六”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材料。韦娜对“天子驾六”申报“国保”充满信心。
周王城遗址呢?周王陵遗址呢?
我们会不会抓了芝麻忘了西瓜呢?
“解放初,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以生产“东方红”拖拉机而驰名)曾选址西工(西工区,也就是现在的周王城与周王陵遗址所在的区域),但在郑振铎的坚决反对下,后来移址涧西。郑振铎是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兼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洛阳文物考古队一队原队长叶万松研究员对记者说,“这开了个好头,后来厂矿大都建在了涧西。”
当时,国家在洛阳专门成立了考古工作队,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夏鼐担任正副队长,主持洛阳的考古发掘工作。“洛阳工作队的建筑都是梁思成亲自设计的,现在还用着。”叶万松说,“周王城遗址是1954年由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阎文儒先生发现的。”
开头好,并不意味着结果就好。后来,洛阳市还是把行政中心落在了这儿,如今更发展成为整个洛阳市的中心区域。“当时西工区还都是田野,现在是闹市了。还好,周王城遗址基本上被王城公园给保护下来了。那时只知道有个王城,还不知道王陵在哪儿。”
如今知道王陵的所在了,但除却一个广场与游园,这儿是洛阳市高层建筑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在配合基建的考古发掘中,不断地发现大墓与车马坑,不断地为建设项目让步,还不能断定这儿就是周王陵呀!”叶万松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1954年发现周王城遗址,到2000年其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王城遗址一直是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它似乎没有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待遇”。
直至“天子驾六”的出现,它才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回头来看,是省事儿规划的失误。“郑振铎也说不清楚周王城地下有什么呀!只能整体保护,别无良策!”叶万松说,“和周王城相似,它东面的隋唐故城上世纪50年代也是田野,现在破坏得连一个完整的宫殿遗址都挖不出来了。隋唐盛世,西安和洛阳两个都城,现在只剩下洛南的半个城市了。虽然洛南是里坊,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还好,洛南有许多名人故居及名园遗址,像白居易、司马光的家园,都该在这儿。《洛阳名园记》中的许多名园,遗址也在这儿。”
洛南隋唐里坊遗址,千万别再重复周王城遗址、隋唐宫城遗址的旧路呀!
目前,洛阳正在实施洛南大开发。其实,这种破坏性的开发从10年前就开始蠢动起来。


骑乐无穷~轻车疾进三千里,霜尘卧雪待长风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1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13579

日行300公里天津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3: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子驾六”车马坑的累累伤痕,是现代化城市为它烙下的永久记忆。
“天子驾六”车马坑南北长42.6米、东西宽7.4米,葬车26辆、马68匹、犬7只、人1位,车子呈纵向东西两列摆放,头南尾北,其中驾马6匹者1辆、驾马4匹者8辆、驾马两匹者15辆。西列车队从北往南数第2辆车子的车辕两侧共置6马——东侧3匹侧卧向东,西侧3匹侧卧向西,排列整齐有序,清晰地表示着这6匹马和这辆车组成6马驾1车的关系。天子之居东周王城内的6马驾1车遗存无疑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天子驾六马”的考古遗存。

“天子驾六”车马坑阵容显赫、规模宏大,考古专家认为该车马坑不仅为目前全国仅见的两座东周时期的大型车马坑之一,更重要的是,它的发现解决了自汉代以来夏商周三代“天子驾六马”与“天子驾四马”的争论(至少在东周时期“天子驾六马”是存在的),让我们找到了东周王陵的遗址——在“天子驾六”车马坑周边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考古工作者共发现或钻探到东周时期的陪葬车马坑或马坑30多处、墓葬700多座——而确认这些墓葬是周王室家族墓葬的关键,就是“天子驾六”的发现。
“驾六”主人的墓葬在车马坑西南20多米的地方,如今地表上是茵茵小草和弯弯小路,地下是“甲”字形大墓。踏在天子头上想象“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容易的,打开大墓则需要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批准。考古探索证实,在该处700多座墓葬中,“甲”字形大墓只有4座,而处在东北角一个车马坑,其规模和现在被发掘出来的“天子驾六”车马坑规模相当,而它有没有“天子驾六”尚需考古发掘予以证实。
而今的“天子驾六”,是20021014日被发现并得到确认的。
发掘是自北而南进行的。因为事前的钻探中只能探得马骨,所以后来的发掘没有按车马坑的发生方法进行发掘——思想上是在找马,而不是车子——再加上市里希望马上结束考古工作,为河洛文化广场建设扫清前进的道路,且20多位云集于此的、直接拿着手铲做清理工作的技工大都没有做过车马坑的发掘,“天子驾六”的半拉车轮被削掉了。这是“天子驾六”2000多年来第一次遭受破坏。

这儿的“驾四”、“驾二”就没那么幸运——东周时期的两个约15平方米的墓室自上而下穿破过它们(这儿的车马坑时常被打破,但还没有发现墓葬相互打破的,这从侧面说明当时这儿是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的,可能陪葬的车马坑没有什么地表标志,故在数百年间贵为天子的陪葬车马被后来的墓葬打破,当属正常),现代化的污水管道横冲直撞打垮过它们。5条污水管道呈“之”字形,在马与车之间左盘右旋,“冲荡”着天子的车马队。如今在车马坑里留下的是小路般的印痕,4个窨井把它们连起,接收天上的雨水。而污水管道之上,是汩汩流淌的直径800毫米的自来水主管道及棋布的枝杈。还好,它们在马与车的上面,不像污水管道一样正好与车马同行。
这样的阵势,让考古工作者很难把握车马坑的大小及其遭受破坏的情况,他们就在这自来水的流动声中、在雨水随时会来的恐惧当中,耐着性子把车马从土里剥离出来——一个人清出一辆车子需要15~20天,比造一辆车子难得多呀——清出“天子驾六”车马坑,用时8个月!
怕下雨,怕下雪——人能沐雨冒雪,车不行;人能不畏寒暑,车怕冷热。中房洛阳公司无偿投资10多万元,为车马坑搭起了棚子,考古工作者为车马而不是自己烧起了土煤炉,条件在一天天地变化着——尽管棚外狂风暴雪,但“天子之乘”还是萧萧驶离埋葬它2000多年的黄土。
“天子驾六”车马坑南侧两米来远、比“天子驾六”高出1米的地方,有一个两马的葬坑。军委主席江泽民来到这儿,导游员讲解道:“根据骨骼专家对马的鉴定,大的是公马,小的是母马,(“天子驾六”坑内都是公马)为什么这个坑会出现一公一母的殉葬,还有待考古专家进一步论证。”江主席诙谐地说:“我想是象征生命的繁衍发展吧!”
在视察时,江主席问:“这些都是模型吧?”韦娜副研究员回答:“这些都是原址保护的遗迹。”
当知道这是真正的遗迹时,曾两次视察龙门石窟的江主席十分激动:“这个车马坑的价值超过了龙门(石窟),龙门距今1000多年的历史,而这个车马坑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这非常有价值。中国古车的制造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它对研究中国古车史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就是这非常有意义的“天子之乘”,却曾被视为“河洛文化广场”上的“一块难看的疤”。
如今“河洛文化广场”已易名为“东周王城广场”,投资1600万元的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已对外开放。但当初,是原址保护还是迁走“天子驾六”的争议,却一如东周时代的“百家争鸣”般热烈。
在“百家争鸣”的东周时代,孔子问道老子于洛阳,高扬“克己复礼”的旗帜,力挺周礼,但周礼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天子驾六”无疑是周礼的载体与遗存。它一如雅典卫城是希腊神话的眼睛一样,尽管卫城如今唯余断壁残垣,但谁能说它不是雅典娜的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想国,奥林匹克的精神圣地呢?
“百家争鸣”与“克己复礼”锻造着中国人的精神,但东周的物质之都在哪儿呢?
目前,我们还未找到周公营造的洛邑,也未发现周后期的都城成周。解放初,我们找到了周平王迁都于此的王城,但王城几近湮灭。
做了数百年大周都城的洛阳,难道只存在于历史典籍、人们口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标志性的物质载体?








骑乐无穷~轻车疾进三千里,霜尘卧雪待长风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1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13579

日行300公里天津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3: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洛阳任何自我介绍的资料上,你都不难发现“九朝古都”或“十一朝古都”,中国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这样的字眼。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至少司马光说这句话的宋以前的中国历史,洛阳是这样的。宋之后,中国文化逐渐衰微。也就是说,在“河出图洛出书”后,在中国走向繁荣鼎盛的历史进程中,洛阳一直是天下兴亡的标志性城市。

但如今,洛阳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与此相比,郑州却有26处。洛阳兴得多,废得也多。
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历史上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洛阳建都。汉魏故城、隋唐故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王城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历史给洛阳留下的财富。
对洛阳来说,历史是慷慨的,也是吝啬的。汉魏留给洛阳的是白马驮来的释源祖庭白马寺,隋唐留给洛阳的是龙门卢舍那永恒的微笑。它们是洛阳曾为汉魏故都、隋唐故都的标志性遗存。
难道建国800多年的大周,就不能给它的故都洛阳留下一个标志性遗存?
一个标志性遗存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无论是自我介绍是“九朝古都”,还是发展当下的旅游业。
然而,当“天子驾六”很突然地驾临今日洛阳的时候,我们竟然在其去留问题上争论起来。
是时,洛阳市正计划在市中心建设一个集行政、文化、商业、金融、信息、游乐等各项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广场——“河洛文化广场”,而考古工作者偏偏在这儿发现了古文献中记载的夏商周时期重要遗存——397座东周墓葬和18座车马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大型东周车马坑中,"天子六驾"首次惊世出土。
  这一发现更增加了洛阳历史文化的"厚度",但在城建与古墓保护之间,如何建设全新的"河洛文化广场"的争论也越来越凸现出来,以至洛阳的媒体甚至网站都展开了讨论,可见洛阳的公众对古遗址的关心。
  原来规划中的"河洛文化广场"将由四区组成:市政广场、游憩广场、文化广场、纪念广场。前两部分位于中州路以南,后两部分主要位于中州路以北,南北两段由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连接。"河洛文化广场"位于洛阳市城市南北主轴与东西主轴交会处的城市中心部位,市委、市政府均处于这个位置。
  广场将成为洛阳市政治中心,是组织集会、庆典、礼仪、检阅的活动场所,也是政府与市民对话的活动场所。纪念广场将设置大型城市标志,以纪念洛邑王城辉煌的历史,突出广场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文化广场将布置健身、棋艺、音乐茶座等,以满足市民和游人休闲活动的不同要求。
  这项设计方案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赞同,施工也因此加速进行。然而,当在"河洛文化广场"工地不断地发掘出东周墓葬群后,对要不要再建设以及如何建设"河洛文化广场"产生了巨大的争议。
  兴建中的"河洛文化广场"正坐落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城址--东周王城的范围内。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阎文儒先生就率考古队,在洛阳市涧河两岸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发现了东周王城。这个城址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建都的王城,至公元前256年东周灭亡,历时515年,25任"天子"在此为王。
  经考古勘探发现,东周王城位于涧河两岸,四周有夯土城墙,占地约9平方公里。现在,东周城的遗址基本上湮没于现代都市的建筑群中。东周城的基本布局是:王城的西南隅为宫殿区;宫殿之东为粮窖区;宫殿区和粮窖区之北,为作坊区和居住区;王城的东半部分,即现在的"河洛文化广场"工地,为墓葬区。在墓葬区中,过去50多年来已经发掘出许多大型墓葬、车马坑、陪葬坑。
  此次在"河洛文化广场"工地的考古中,更是有了惊人的发现。在已经钻探的1.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出了397座墓葬和18座车马坑。
  据考古专家估计,整个"河洛文化广场"埋葬的东周墓葬应当在600座以上,车马坑也应在30座左右。如此众多的墓葬和车马坑,成为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观。其中最大的一座车马坑,长达42米,宽为7.2米,阵容显赫,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考古专家确认:这座车马坑应属目前全国仅见的一两座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之一。
  最令人兴奋的是,在这里发掘出一辆由六匹马组成的车马遗迹。据古文献记载,夏、商、周时期,"天子"才能"驾六"。洛阳这一遗存的出土,印证了古文献所记载的说法,同时证实了此车马为"天子之乘",而位于"河洛文化广场"的"甲"字形墓地即东周"天子"的墓地。"天子驾六"是全国迄今首次发掘的夏、商、周的重要遗存,其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宏大,在世界上的确独一无二。
  "河洛文化广场"惊人的重要考古发现,牵动着每一个洛阳人的心。对于如何建设"河洛文化广场",形成了四种不同意见:一、按原方案施工;二、保留部分车马坑,原方案作局部修改;三、回填,留给后人发掘;四、放弃原方案,把广场建成以展示东周王城遗址为主要内容的广场。
  这四种意见在洛阳市的高层会议上进行了多次争论,争得"天昏地暗",最终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以原洛阳师范学院院长叶鹏教授为首的洛阳12位专家学者,联名上书市委、市政府,要求重新审视原"河洛文化广场"的设计意向和方案,同时建议采纳第四种方案,即对发现的车马坑和墓葬实施原地保护性展示,建立东周王城文物陈列馆。
“河洛文化广场”考古发掘负责人、洛阳市文物工作一队原队长叶万松研究员坚决反对搬迁“天子之乘”及其周围的车马坑、东周王室墓地。他认为目前根本不具备大规模搬迁的条件,而强行搬迁则无异于毁坏。他建议“河洛文化广场”应该建成“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博物馆暨东周王城(王陵区)遗址广场”,以挽救东周王城内“王城公园”遗址以外最后一处极有希望保存下来的遗址。
专家学者们认为,东周王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都城,是谁都没有的"品牌"。"河洛文化广场"将是一个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世界一流的广场。保护历史遗存,既符合文物保护原则,也是发展文物旅游、发展洛阳经济的需要。对洛阳这座"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来说,这无疑是天赐奇景!
以洛阳师范学院原院长叶鹏教授为首的12位洛阳知名专家学者联名上书洛阳市委、市政府,建议重新审视原“河洛文化广场”的设计意向和方案,并指出“按原方案建成的广场,在全国的广场中,只能是二三流的广场;实地展示东周王陵遗物的广场,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广场”,并称“天赐奇景,可喜可贺”。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现场考察“河洛文化广场”工地后亦表示:“洛阳东周车马坑的重大发现,充分显示了洛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洛阳市政协主席潘汉平也认为,在“河洛文化广场”发现“驾六”之“天子之乘”意义重大,它有可能成为古都洛阳的标志性古迹。
一切尚在讨论之中。
2003112日晚,挖土机等大型施工机械进入了“河洛文化广场”工地,并称113日开始大规模施工作业。
113日,洛阳市河洛文化广场工程指挥部给洛阳市文物局发文称:“河洛文化广场工程务必在花会(洛阳牡丹花会)前完工。现在离工程竣工时间只有86天,时间紧,任务重,园林、市政、市建等建设施工单位人员已就位,工程已全面展开。为确保施工期间文物安全,经指挥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指挥部‘文物工程处’,主要负责文物保护展示方案的制订、施工期间文物安全、文物保护工程的施工、协调有关部门与文物部门之间的关系等。请你局速派能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2~3人务必于20031141430前到指挥部报到上班。”
对此,洛阳市文物工作一队致函河洛文化广场工程指挥部:“据悉,河洛文化广场大规模施工即将全面展开。因河洛文化广场位于东周王城遗址范围内,而东周王城遗址属于省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章第十七条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施工‘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的同意’。据此,我们认为河洛文化广场建设施工前必须征得国家文物局同意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施工中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特此告知。”
当他们把几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送到工程指挥部时,指挥长却说:拿走,我这里也有很多法——此时,广场正24小时不间断地连续作业。
此事惊动了国家文物局。北京及河南的文博专家联合成立调查组,赶赴洛阳实地调查。在博弈中,“天子驾六”车马坑被原地保存下来,博物馆建了起来,“河洛文化广场”易名为“东周王城广场”。
“河洛文化广场”尽管易名,但原来的方案并没有大的改变,突如其来的“天子驾六”车马坑上,也建起了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这是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双赢’。”时髦的说法是这样的。
“双方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场博弈,没有胜家,只有输家,是‘双败’!”这种观点更忠于过往的事实。
“‘双赢’与‘双败’都是功利性的说法或结果,是和现实的个人连接在一起的。在‘天子驾六’面前,个人的想法必须服从文物保护法,也就是说,在这儿,只能是法律的胜利。”已经发掘清理出来的数个车马坑被迫回填,地下停车场挖空了“天子驾六”的周边,地上的一切都是现代化广场的样子
骑乐无穷~轻车疾进三千里,霜尘卧雪待长风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1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13579

日行300公里天津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3: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现代化的广场用资金可以建起来,但一个有东周文化标志的广场是钱买不来的
在地下博物馆入口处的房顶搞个“天子之乘”的青铜雕像,成为一种设想并付诸实施。当六匹腾空而起的青铜骏马被运到博物馆就地安装时,却怎么也站不起来——只好用铁绳索架着六匹马的前身,才使它们不至于倒掉。
难看不说,问题是天子的驾六怎么可能像战马一般?“‘驾六’应该是四平八稳的,这才符合天子的身份!”这是洛阳街坊间的议论。
如今,旧的“天子之乘”青铜雕像已被拆除,新的“天子之乘”雕像方案正在征集中。
雕塑家会误读历史,考古学家也会误读文物。
当“天子驾六”出土之后,有些人还是怀疑:“你们一再说这儿多重要多重要,是王陵遗址,那就再给我们挖出来几个看看。”
考古工作者穷数月之功,又清理出数个含有“驾四”等的车马坑、马坑等。
也就是看看而已。为了建设新广场,它们又被回填到地下。回填是容易的,只用了一周的时间。
2003518日回填结束。回填车马坑利于保护,这是考古学家们的意见。但回填车马坑在世界上是第一次,没有先例可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的地质学家、物理学家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回填不是保护,而是破坏。
身为考古学家的叶万松这次站在了自然科学家的一边。
“车马坑是无法通过回填取得保护的。无论如何小心谨慎,回填都不可能取得它们出土之时周边自然形成的压力状态。如果这个简单的常识成立,就必然造成新的破坏。”
“填土的话,车子就会和土混在一起,再也清理不出来了。填沙的话,‘土质的车’与沙子之间会形成新的物质转移,土往沙子里跑,这和车子形成过程中泥土向腐蚀掉的车子里跑,其道理是一样的——沙子进入土里,土进入沙子里,这种物质置换会毁掉车子。且沙子存水,车子就在地下1米多的地方,这一置换的过程会很快。”
这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教授夏正楷、周昆叔的意见。
如今,洛阳有关人士想把回填的4个车马坑、1个马坑清理出来,以扩大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的规模,让其看起来更像王陵遗址的样子。
但没有哪个考古学家敢再次清理回填的车马坑...........



  

遗址中出土的东周青铜器
  



遗址中出土的东周彩绘陶壶

骑乐无穷~轻车疾进三千里,霜尘卧雪待长风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1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13579

日行300公里天津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3: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骑乐无穷~轻车疾进三千里,霜尘卧雪待长风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1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13579

日行300公里天津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3: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周时期的地下排水系统



骑乐无穷~轻车疾进三千里,霜尘卧雪待长风

1296

风云币

0

活动币

1955

积分

光影骑士

积分
1955
发表于 2011-5-5 23: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河南的自行车爱好者多于其他城市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1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13579

日行300公里天津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00: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晕晕 的帖子

河南是个省,应该是洛阳的自行车爱好者
骑乐无穷~轻车疾进三千里,霜尘卧雪待长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