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48|回复: 26

提升爬坡实力的方法

  [复制链接]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2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27546
发表于 2011-12-15 14: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爬坡装备篇
    台北高昌兴哥伦布自行车店的店长黄显熙是前自由车国手,在单车专业度上,还有比赛竞技方面,都是台北地区的水准标杆之一;选择他也带领哥伦布车队征战各地赛事,成绩总名列前茅。在他心目中,在公路车的选购上,有哪些是针对爬坡比较重要的?

    车架:以目前的车架材质来说,碳纤维材质可塑性高且重量轻,对爬坡而言,当然是重量越轻,负担就越小;现在有许多车架重量在一公斤以内,对竞赛而言相当理想。不过碳纤材质的好坏、价格差异都很大,好的做成太空梭,差的可能做成水壶架,叠层、胶合技术等都会影响;须能兼顾刚性和舒适,所以消费者应多做功课,才能在价钱与功能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轮组:各大厂都有推出低版(轮圈边)的爬坡专用轮组,在能够承受骑士重量的前提下,辐条越少则重量越轻、风阻越小;但若登山后需要下坡,则不可选用碳纤维轮组,以免因煞车过热造成危险。轮组的惯性佳能增加效率,尤其以陶瓷培林更能增加润滑度、减少摩擦。

    轮胎:在轮组的结构中,越外围的重量越轻,对爬坡越有帮助;所以选择轻量化的轮胎,也能有效提升爬坡的效率。但必须注意的是,不管选用何种轮胎,还是要将胎压保持在原厂的建议值内,否则爆胎的风险会上升,且上到高山气压变低,内胎里的空气也可能会膨胀导致爆胎,所以胎压应比建议值小5%。还有不能使用场地车专用的轮胎,虽然即轻又能打高胎压,但仅适用于自行车场地,在一般路面上使用的爆胎几率会大增。建议使用管胎路感较佳。

    飞轮:全钛合金飞轮量轻减重,且滑顺度高,能有效增加踩踏回转,不过磨耗快,因此只建议在比赛中使用,平时应使用一般较重的不锈钢飞轮。训练时使用较重、较耐用的车和配备,一来减少磨损,二来能增加训练的强度,在比赛时也更能感受到装备的差异。

    大齿盘曲柄组:50/34T的CT盘搭配,在长坡上使用很适合,但建议平时训练仍使用标准盘53/39T,比赛是更改用CT盘,能使比赛有更好的表现。曲柄越短,则踩踏时回转的半径越短,转速就会越高,适合上坡,但前提是骑士本身必须能踩到较高的回转速;而曲柄越长,则力臂越长,踩踏的力量会较大,所以比较适合脚力不足的骑士。一般曲柄长度约为165、167.5、170、172.5、175等几个尺寸。

    座垫:有些人会希望尽量能轻量化,但座垫在重量上的影响有限所以建议以乘坐起来舒服半径重要。

    水壶架:一般比赛均建议携带两壶水,所以一定要再加装第二个水壶架。

是我不明白?世界变化快?想当孙子的这么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装孙子去吧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2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2754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4: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进阶训练篇

    台中县自由车队近年来人才辈出,在***及海外比赛摘金夺银、获奖无数,幕后功臣就是其车队教练徐瑞德,将许多青年学生炼石成金,让所有人对台中县队刮目相看。想要挑战高山赛事却又不知道从何做起?就请徐教练以武岭为例,为想要以竞赛为目标的骑士规划一个简单易懂的课表。

    以四个月的训练期来规划,徐教练认为,前面的两个月以有氧训练为主,重点在骑乘的量,并熟悉骑乘技巧。所以第一个月要达到1800KM的骑乘距离,第二个月则达到2100KM。并且,在一周中的里程数安排,应由少至多,再休息,再稍增加量后同样由少至多,安排短、中、长程距离的规划;身体自身会有补偿机制,透过如此周而复始,体能就会大幅精进。

    以一周进行6天的训练来说,应安排由星期一、二、三逐步加强,四稍降作为休息,五、六在增加;第二周则再比第一周的量增加一些;第三周作为恢复期,所以安排比较轻松的量;第四周再增加,约比第二周再增加百分之十。

    第二个月则同样依第一个月的步调安排,并在量上各酌增约百分之十;另外在骑乘距离较短的天数中,可训练爬坡,安排一些短距离的爬坡路段。

    第三个月的量不用再增加,但山路的比重可再调高。在第三个月最好能做实地训练,此时的体能骑乘武岭已经没有问题,比较常发生的是太过兴奋,一开始就将强度拉的太高,所以实地训练除了能习惯高山环境、熟悉路况,了解实际完成该路线的时间,也能检讨自己的体能状况、骑乘强度与补给时间点的调配有无问题。

    第四个月则应该开始进行间歇训练‘可挑选一段10KM约3-5%的长坡,前9KM维持在稳定的最高速,让心跳维持在有氧状态的最大值,直到最后1KM再拉高强度全力冲刺,如此反复三趟即可。如果找不到这么长的坡,可以改成2KM,不过就必须增加趟数。每骑完一趟后,应缓和休息15分钟。

最大心跳值的计算

    车手的新肺功能影响爬坡甚巨,即使腿力再好,如果超出心脏负荷,一样骑不动,所以爬坡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自己的心跳值是否处在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一般计算个人的最大心跳值,都是用以下公式:220-年龄=最大心跳值

    例如以32岁的车手为例,其最大心跳就是220-32=188.这是统计大多数人所归纳出来的公式,多少会有误差,因此徐教练也提供其量测最大心跳值的方法:

    首先正常上路骑车暖身后,再到训练台上,以20分钟来量测。前15分钟为热身阶段,保持在有氧运动的状态,接下来的4分钟则用8、9分力踩踏,到了最后一分钟在全力冲刺,最后所测得的心跳数,即是较精准的个人最大心跳率。

骑乘中的强度控制

    以武岭为例,前段平地够长,足供热身,但是出发前还是应该要做一些伸展、拉筋的暖身操。须注意的是,在比赛中,很容易就会跟着别人的步调走,这是不对的,应以自己的体能为准,让自己保持在85-90%的强度,不应超过,否则一旦爆掉,肌肉的乳酸严重失衡,就会不容易调整回来,速度也无法提升,前边冲刺赚取的时间差不够后面赔回去。

    徐教练进一步解释,一般说的爆掉就是体内的能量供给与损耗失去了平衡,能量来不及提供,二堆积的废物又代谢不掉,就会使得车手无法维持原有的速度;如果碰到这种情形,就必须将自己的骑乘强度减低,让身体提供能量的能力恢复。所以若在骑乘中,觉得自己能适应集团的强度,就可以利用,会让自己的速度提升;但若是跟不上就不要勉强,宁可自己骑,慢一点也没关系,能骑完全程更重要。

    虽然在比赛中若轻踩、保持高回转,速度也可能会比***人慢,但比赛的时间和距离都长,必须以能够让自己坚持到底才行,不是赢在第一个山头,得赢在终点才有用。

    此外,如果使用心跳表来观察自己的强度,还必须考量到,心脏也是肌肉,随着骑乘距离的拉长,最大心率将会逐渐下降;所以若同样维持在85%的强度,那刚出发时的状态和骑乘到一半将会不同。因此以骑乘武岭来说,可以将前1/3控制在85-90%的强度,之后则要变成以主观强度,即保持在自己所能负荷的强度即可。且骑乘中不可忽快忽慢、忽强忽弱,像是急踩后有休息,接着又急踩,都是没有效率、不正确的骑法。

骑乘前与骑乘中的补给

    徐教练表示,比赛前他习惯做三明治给台中县队的选手们当早餐,里面包含了乳酪片、火腿、马铃薯沙拉、小黄瓜,补充蛋白质以利爬坡,面包则是转换能量较快;赛前一小时至三十分钟间,可补充香蕉;赛前15分钟上厕所;前10分钟可喝300-400cc的运动饮料。徐教练特别强调,应按照这个时间表来食用,太早或太晚都不好;比赛开头的能量补给,会影响到整场比赛的表现。过程中饮水的补给很重要,一小时以内约须补充600cc;饮水的携带应有两个水壶,一个装开水、一个装运动饮料,另可携带香蕉与果胶若干。

是我不明白?世界变化快?想当孙子的这么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装孙子去吧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2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2754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4: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爬坡上路篇

    要想试试看挑战高山了吗?高山路线尤其困难度,且不比平地,一切都比较不方便,所以出发前务必准备妥当。

    挑战高山前的准备

    骑乘前一周应调整生活作息,规律、正常并睡眠充足;开始改用打算在比赛中使用的所有器材,以免在路途中不适应。

    在饮食方面,前一天尽量注意一下饮食,别吃没有吃过或容易造成过敏、拉肚子的食物。出发前一小时先吃饱,可吃热量高的甜食,转换能量较快,途中不易饿。携带的补给品以能量饮料、果胶是补充最快的方法,但口感对一般车友可能不习惯;也可以带杂粮棒、巧克力,及水果如红地球葡萄、樱桃等,不易压烂或因高温熔化,能迅速补充能量,个人又吃的习惯即可。如果没有把握会骑多久,补给品与饮水宁可多带,以免陷入无处补给的困境。饮水至少要有两瓶,一瓶装开水,另一瓶可以开水加运动饮料,也可以用酸梅加水来补充盐份,或是梅子汁、杨桃汁亦可。

    若是刚开水挑战爬坡的车友,登高山的骑乘时间会很长,像是以6月14日的【武岭铁马高峰会】自行车赛来说,上午5:20出发,第一名选手在8点多就到武岭终点,但关门时间则是下午2:00;尤其一般车友又可能没有支援车,所以不管是在赛事中或平日自行前往挑战,都应携带足够的配备,像是维修、补胎工具、防雨配备、补给品、紧急医疗用品、行动电话、保暖衣物、前后车灯等,都应准备齐全,毕竟在山上诸事不便,多一分准备就少一分意外。

    出发前应了解当地环境,距离有多长,坡度有多大,中途有没有可以补给的地方,完全陌生的环境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此外,越高的山,空气越稀薄,如果是挑战两、三千公尺的高山,会有低氧和高山症的困扰。氧气稀薄会使得骑车更吃力,考验骑士的肺活量;而高山症则会让人产生头疼、恶心等症状,所以骑乘前应先上山适应环境,如果骑乘中发生高山症则应立即下山,症状即可缓解。

    再一次检查车子,尤其是煞车块和轮胎是否磨耗过度?还要将胎压打足,踩踏时的摩擦小会比较轻松,轮胎的变形小也比较不容易破胎。有心脏病或心血疾病、高山症患者,请审慎斟酌自身体能状况与评估风险,并建议至少两人以上结伴同行较为安全。

骑乘中的注意事项

    刚出发时体力最好,很容易就会骑的太快,应要求自己保持适当的强度,不要赶,以自己能负荷为准,让心率维持在有氧状态,才能骑的长、骑的久,依照自己最舒服的节奏稳定的骑;如果有个实力相当的同伴一起骑最好,除了可以互相照应,还能边骑边聊天,比较不会操之过急,也容易忘记疲劳。

    连续上坡的踩踏,会使身体大量生热,又因为速度降低少了风来降温,所以骑乘中要固定时间补给水分,每个小时提醒自己喝掉600cc的水,开始感觉渴就太慢了;食物也是一样,不能等到饿了才补给。骑乘前与骑乘中适时补充氨基酸,以减少抽筋的机会;若途中感觉已将要抽筋,就赶紧将强度降低、齿比放轻,若还是没有改善,就再把速度放慢,以不下车但能继续骑车为准。若已经开始轻微抽筋,则在抽筋处施压按摩;严重抽筋则须下车拉筋,走一段路让双脚慢慢恢复,尽量不要完全停下来,以免身体失温。

    接近中午登上高山时的阳光非常刺眼,建议带上风镜,让视觉上有降温的效果,也减少眼睛的疲劳,以免造成晕眩。尽量不要蛇行上山,以免后方来车不及闪避;骑乘速度太慢时,先礼让后方来车超越。午后常会起浓雾或下雨,所以若中午之前不能攻顶,那么须尽快折返下山。

骑乘结束的注意事项

    山上的气温较低,一般计算方式为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一海拔3275米的武岭来计算,温度将会比海平面低约20度,没有太阳照到的地方都会冷,如遇天候不佳气温会更低。但在骑乘中由于身体发热,很可能会没有感受到特别冷,但不管在途中或抵达终点,一旦停下来,体温便会迅速下降,所以即使再累,也不可躺下,以免身体失温休克;如果可以应立即更衣,并穿上保暖的衣物。

    挑战高山最好是能有车接驳下山,现在许多赛事都有提供这种服务;若是自行前往,没有车能载下山,那么下滑时必须戴上保暖手套,以免双手冻僵无法煞车;如果是连续几十公里的下坡,煞车块的磨耗会很快,到后来会几乎没煞车,须特别小心。

是我不明白?世界变化快?想当孙子的这么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装孙子去吧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2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2754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4: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爬坡效能篇

    除了上述一定要遵循的爬坡技巧外,对于刚入门想要爬坡的骑士,还有那些方法是比较简单而有效,能增加爬坡效能的方法呢?

控制体重与生活习惯

    想要爬坡更轻松,最快的方法就是控制自己的体重,甚至减重,毕竟体重越重,爬坡自然越吃亏,且人的体重减一公斤,比车重要减一公斤,来的容易又有效果,是最具经济效益的方法。生活作息正常规律,也能让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对于有抽烟习惯的人来说,戒烟能使肺活量增加,爬坡当然就会更轻松。

减轻车重

    车子的重量减轻,对于爬坡一定有帮助,对于实力相当的两个人,车子轻一些的确会比较有利。但对于并非为竞赛而骑的入门者影响则有限,现在一般铝合金车架的自行车都不重,且铝合金耐用、刚性足、有利力量的传导,是入门者实用又实惠的选择。

登山车更换轮胎、前叉

    如果是骑乘登山车,轮胎的粗细影响很大,一般乘车配备的巧克力胎,胎宽约在2.0吋,是用在Offroad,对于爬坡是很大的负担,应更换胎纹较平、胎宽较窄的轮胎,但建议还是要保持在胎宽1.25吋以上;如果更换细胎后,胎压会打的比较高,须注意轮圈的内衬带是否能耐高压。避震前叉只要能锁死即可,若无法锁死,爬坡下踩的力道会被避震所抵消,将会非常吃力。

选择公路车

    就字面上来看,要爬坡好像应该要选择登山车?不过以骑乘柏油公路来说,登山车除了在变速系统上,有较轻的齿比,对入门者较占优势外,相较起来,公路车在重量较轻、武避震对踩踏力量的损耗、窄胎减少摩擦力等条件上,还是比较适合公路爬坡。

骑乘姿势调整

    骑乘上坡时,将座垫稍往后移,能使踩踏更有力量。两腿应保持与车架平行,勿外八或内八踩踏,除了会浪费力气外,也容易造成大腿内、外侧的肌肉拉伤。

齿比选择性多一些

    对于以自我挑战为主的骑士来说,骑得上山比速度更重要,且几乎不会用到较重的齿比,所以在公路车的大齿盘应选择CT盘或3盘,虽然3盘一定会较重,但变速空间较大,即使骑的较慢,总还是比骑不动推的要快些。而登山车当然就建议要用有27速,齿比的接续会较绵密,更容易应付爬坡。

使用卡鞋、卡踏

    不管是骑乘登山车或公路车,穿着卡鞋都能增加约百分之三十的踩踏功率,可以说是增加力量输出最容易又有效的方法之一,不过应熟悉使用后才骑上山。骑乘中须注意的是,骑乘高山常会有车友因车速太慢,造成“定竿”又来不及脱卡而摔倒的情况。

轮组的刚性要好

(若是需要骑长坡下山应选用金属轮圈较安全)
    轮组若能够轻量化当然很好,不过对入门者来说,刚性更为重要;轮组的刚性好可减少力量的损耗,若是爬完山后还得骑车下山,在转弯与遇到坑洞时也比较安全。

龙头高度调整

    平路时可调低一些,减少风阻;爬坡时因为必须搭配上半身出力,所以可以调高一些,上半身比较容易运动,脖子也不用趴的太低。
是我不明白?世界变化快?想当孙子的这么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装孙子去吧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2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2754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4: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爬坡技巧篇

挑战高山难不难?要想得到好成绩不容易,不过若以单纯挑战自我,则并不困难,只要有技巧、有计划,一般车友都能顺利征服高山;首先就是针对刚入门想要挑战骑乘高山的骑士,由前国手、教练张胜凯,以及绿油精车队教练卢坤旺,为大家说明基础技巧与注意事项。

有氧运动增加肌力与心肺

    对于骑车爬坡经验不多的车友而言,最大的恐惧多是:腿力不够爬的上去吗?大家都会吧焦点集中在腿力上,不过就单车志采访多位教练,都不约而同认为:心肺功能更重要!

    张胜凯就认为,高山骑乘主要是距离长,坡度却不见得比自家附近的山坡陡,所以若是能在平时就找山路做渐进的训练,脚力有怎么会不足以骑上高山;反而是爬坡时,心跳会长时间维持在高频率,若没有训练就无法承受。

    所以想要挑战高山,平时应着重在进行有氧的骑乘训练,增加自己的肌力与心肺功能;在不方便骑车的时候,也可路跑、踩训练台,并用心率表自我管理心率。

    大家一定都听过运动333,只要每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每分钟心跳数130以下,就能渐进提升体能与心肺功能;当然想要获得更大的进步,就必须投入更多时间,做更大量的运动,拉长骑车的时间与距离。只要心肺功能提升之后,爬坡时将齿比放轻,不要在乎速度,就会发现,只要心肺功能足以应付,爬坡就不成问题,腿力不足的问题就交给变速系统吧!

上坡忌重踩 应维持回转速(踏频)

    骑乘上坡,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重踩;一般车友都会习惯使用太重的齿比,回转速太低,靠双腿硬踩自然是相当吃力。爬坡时有些人会认为踩的越重越厉害,当然年轻人脚力够,即使踩的很重也能踩下去,但其实对膝盖组织软骨却是一种伤害!骑车是为了健康,如果为了骑车而损伤了膝盖,岂不是很划不来?

    正确的上坡骑乘,应把齿比放轻,要靠踩踏的回转速来应付上坡;不过由于每个人的脚力、年龄和体能不同,面对的坡度也不同,所以没有一定正确的齿比,应以自己能踩的动、不会觉得拖重或是需要站起来踩,又不会空转、有一点速度为准,如果在骑乘中觉得越踩越重、越踩越慢,转速没有了,必须靠脚力硬踩,那就是齿比已经太重,须变速换到更轻的齿比。

    有心训练的话,可以要求自己在爬坡路段将齿比放轻,尝试变速,在腿力能负荷的情形下让自己保持70以上的回转速(RPM);要固定在70的回转速,就是为了预防自己不会踩得过重。且回转速高一点,可以使每一脚踩下的功率提升,流失的体力也较低;虽然刚开始会觉得保持回转速会更喘、更辛苦,但是要长时间训练,习惯这样的强度后就能感受到爬坡的能力加强。
    另外像是站起来抽车踩踏,基本上是用在比赛中攻击、冲刺、拉开与对手的距离,虽然看起来很帅气,但若对于以完骑为目标的骑士而言,不需要让自己维持在攻击状态,所以不建议站起来抽车;如果是因为踩不动所以只好站起来踩,那同样是踩的太重了,请立即变速换到更轻的齿比。

下坡骑乘著重安全

    有上坡就一定会有下坡,如果是登高山,建议是想办法接驳,不要再骑下山,因为事故通常都是发生在下坡时。如果不得已须骑车下山,骑乘公路车应握下把位,煞车会比较有力,操控也比较稳。骑登山车时上臂应略弯曲,让双臂作为上半身的缓冲,遇坑洞或突起物时能避免失控。

    下坡转弯时最容易发生意外,须提早将车速放慢,最好能降低到时速20KM以下。勿走道路外侧边缘,应尽量靠内侧,以免因为离心力或辗到碎石、砂土、标线造成打滑摔出道路外;但也不能太靠内侧越过中线,以免对向来车闪避不及。

    左转时由于左侧会压向地面,所以左脚与踏板应踩在大齿盘12点钟位置,右脚在6点钟位置,以免踏板击地造成失控;且重心必须压在右脚,以保持车身的平衡。右转时则右脚在12点钟位置,左脚在6点钟位置,重心须压在左脚。
是我不明白?世界变化快?想当孙子的这么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装孙子去吧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2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2754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4: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爬坡保健篇

    很多车友都有膝盖的毛病,针对骑车爬坡,彰化秀传纪念医院骨科医师罗建生认为,如果车友膝盖本身已经不好,曾有相关病史,骑车爬坡不见得是项适合的运动,爬长坡、陡坡都不建议,最好的运动还是骑平路就好。

尽量减少对膝盖的压力

    骑车和走路一样,只要是上坡,户、、就会对膝盖产生较大的压力,尤其若是爬长坡、陡坡,对膝盖更是相当大的负荷,所以初接触自行车运动的车友,想用爬坡来训练双腿肌力是不正确的;平路骑乘、轻微的缓坡可渐进训练大腿股四头肌,当股四头肌越强壮,对于膝盖就会有支撑力量,能保护膝盖减少伤害。

    此外,膝盖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膝盖弯曲的程度,当自行车的座垫偏低,踩踏是双腿弯曲角度太大,除了踩踏费力,对膝盖也会产生较大的压力。

    至于膝盖为什么会疼,其实每个人的身体结构不同,无法一概而论。像是女性较多X型腿,也就是内八,本身大腿外侧的肌肉就较紧,若踩的用力或Cleat卡的紧,则骨客骨束就容易疼痛,平时可做简单的拉筋使之放松。如果是髌骨外翻,也是大腿外侧的肌肉会比较紧,骨客骨束同样容易疼痛。解决的方法是将座垫调高一些,减少膝盖的压力;踩踏时两腿与车架尽量平行,负担就会较小。

    至于有许多车友会使用护膝,罗医师认为,一髌骨外翻来说就连手术都不太容易校正,仅凭护膝很难有效果;穿戴护膝在骑行中长时间踩踏,也会造成与皮肤的摩擦,并且持续的束缚,也会减缓肌肉反应时间,长期下来对肌肉并不好,可能会对护膝产生依赖。每个车友的身体结构、柔软度、运动习惯都不同,所以若是出现膝盖疼痛的问题,最好还是洽询医师对症下药。

爬坡使小腿肌肉粗壮

    很多女性车友都会担心,骑车爬坡会使小腿肌肉变的粗壮,但实际观察公路车选手却可以发现,他们的小腿并不壮,甚至比一般人还纤细。小腿会变的粗壮,是因为重踩,使得肌肉紧绷,所以只要能尽量轻踩,肌肉的疲劳就会恢复的较快。骑车前与骑车后都应暖身、拉筋,如果骑完后在按摩一下肌肉,更能加速肌肉恢复柔软度,就不容易僵硬。

    另外座垫位置也会影响,如果将座垫往前调,股四头肌用到的力就会比较多;如果往后调,则小腿的力量较多,所以担心小腿肌肉粗壮,也应避免将座垫调的太低及太后。

骑车爬坡的保健

    想要骑车上山,还得先要提升肺活量,游泳、跑步与扩胸都是很好的辅助运动,一定要经过平地的训练,有足够的耐力之后才尝试爬坡。此外,多做上肢的运动,以及做柔软操、瑜伽等运动,可以提升自己的柔软度,在骑乘自行车尤其是公路车时,操控的能力会更佳。

    须特别注意的是在挑战高山骑乘前,应该在出发前的一段时间就要固定运动、训练,让身体保持在比较好的状态,千万不可一时兴起,让平时没在动的身体,一下子面对强度极大的运动,那就一定会造成伤害。保持固定运动的习惯,勿操之过急,勿勉强自己的身体,才能起的快乐又健康。

是我不明白?世界变化快?想当孙子的这么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装孙子去吧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2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2754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4: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建立正确观念做起

    在平路上骑的好好的,为什么要爬坡?很多刚接触自行车运动的车友都会说:我又不会去爬坡,骑平路就好了!

    不过由现在***各大赛事参与的人数来看,不管是太平山、阳明山、阿里山、武岭,好像越难的赛事,参加的人数越多,可见骑车爬坡确实有其拥护者;很多车友都是抱着挑战自我的心态参加,没有比较成绩的压力,能顺利完骑就是成功。虽然很多车友不见得会去比赛,或是参加高山的挑战赛,不过即使是俱乐部、车友约骑,总也会到各地山林里走走,享受一下森林浴;有其喜欢大雪山的风景与山上沁凉的空气,真的是骑过一次就会上瘾。别忘了就算是环岛也要经过南廻或是东部山路的考验,所以接触单车一定要试着骑骑山路、爬爬坡,才能了解其中乐趣。

    如果是初接触自行车运动的朋友,并不建议用爬坡来训练腿力,骑车爬坡必须是在双腿肌力已有一定基础后才可进行;也就是说,如果本来就不常骑车,双腿肌力不足,那么爬坡绝对不会是个训练腿力的好方法,因为在肌肉变有力之前,恐怕膝盖就已经先受伤了。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在平地进行有氧骑乘,只要常骑就能渐进训练双腿肌力,然后再尝试爬坡才不会对膝盖造成伤害。

    本篇【爬坡入门】的重点不在于如何让车友获得比赛冠军,而是要如何在骑车爬坡中,更安全的得到乐趣。所以主要强调两个重点:

1.双腿肌力与心肺功能应是在平地进行训练。

2.骑车攀登高山是在充分准备后才做的调整
是我不明白?世界变化快?想当孙子的这么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装孙子去吧

7万

风云币

4

活动币

9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91917

志愿者

发表于 2011-12-15 14: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都是真对专业运动员来说的。咱们业余+业余。也就是参考参考罢了。
<-sina_sign,2556784671,051f86b7,1->2013从头再骑:
1月29日白洋沟骑行了123公里。2月2日昌平水库东关顺义天竺119公里。2月20日潭柘寺115公里。2月26日康陵113公里3月2号门头沟东方红-十八潭绕圈137公里。3月10通州运河74公里。3月16日潭柘寺定都阁126公里。3月17日思陵、十三陵绕圈子122公里。3月24-4月16日北京-杭州1900多公里。4月18杭州-千岛湖两天骑行198公里。

1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2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2754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4: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爬山达人 发表于 2011-12-15 14:39
这些都是真对专业运动员来说的。咱们业余+业余。也就是参考参考罢了。

学上一点就能用上
是我不明白?世界变化快?想当孙子的这么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装孙子去吧

1万

风云币

2

活动币

1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12972
QQ
发表于 2011-12-15 15: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学习了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