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新西峰秀色 于 2012-5-14 03:00 编辑
西江月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
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杨慎
话说明朝是最后一个汉人封建政权,明朝皇帝十六个皇帝,总共276年的统计,有121年皇帝是不上朝的。五月初,趁着去昌平看老丈人的机会,骑车游览的一遍十三陵。从德陵一路向西,沿环陵路穿村过镇,尽览沿途春色。孤陵独冢,皇家气脉也一半尽收眼底,感叹苍桑气象,扼腕历史跌宕,造化弄人。
一大早,便骑车行至德陵门口,朱漆大门森严紧闭,人烟稀少,晨鸟啼号。这墓主人英年早逝,年仅23岁,却作了六年的皇帝,这六年中,与前朝皇帝殊有异样,喜木工,擅斧刨。这就是著名的天才木匠皇帝,大名朱由校,年号天启。据明实录记载,他制作的木工活,拿到街市上隐名而易,竟然卖了一万两白银。民国时期的天安门南边,就是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有个“大清门”附近有个关羽像,木制的,据说就是天启皇帝的作品,可惜今已不存。只能遥想当年天字第一号木匠的高超技艺了。要是到了现在,没准还能拿个“鲁班奖”呢,是个劳模啊!可惜 ,这位老哥把自己的弟弟坑死了,因为他太勤于“下车间”干木匠活了,没有子嗣,只能由其弟弟即位,这个弟弟的名字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朱由检,年号更是熟悉:崇祯。
德陵大门口
离开德陵,向西沿环陵路骑车十分钟,便到了一个安静清幽之地,只见松柏密植,涛声阵阵,似乎在迫不急待地向探访者诉说着这个地方的不寻常的故事。这里,是永陵,嘉靖皇帝就长眠于此,大名朱厚璁,在位46年。在明朝的历史中,算是个“有故事的人”。首先,在位之初因为“大礼仪”之争(就是封自己的生父为皇帝,按照礼制,要封先皇,他弟弟为父,他肯定觉得别扭,其亲生父亲叫‘本生父亲’,真乱。)把杨廷和、杨慎父子贬黜,杨慎到云南流放,但这也成就了杨慎诗书文豪的一生,留存世间诗词2300多首,你要是觉得杨慎陌生,那我说《三国演义》头一篇中的《临江仙·说三分两晋》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你应该知道了吧,这是杨慎《二十一史弹词》中的第四段诗。然后是严嵩、严世潘父子专权,把持朝政。因为嘉靖皇帝崇信道教,相信炼丹可以长生不老,搞化学实验,炼制水银为丹药服用,而道教祭天的时候需要写青词,就是晦涩难懂的华丽辞章写在纸上,烧掉祭天。严氏父子擅写青词,颇得嘉靖的信赖与好感,被人讥讽为“青词宰相”。这也是徐阶迟迟无法铲除严氏父子的因素之一。嘉靖年间的日本海盗袭击我国沿海,犯我边境最为严重,俞大猷、戚继光抗击倭寇便发生在此间。兴许是崇信道教太过执着,连宫女都想帮助这位皇帝老道成仙,于是在1542年12月21日深夜,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竟然用绳子助其“成仙”,估计是天子神威,绳子竟然打结了,没有实现“仙逝”的愿望。这件事算是相当雷人的事情了,堂堂大明皇帝差点死于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女之手,也算是世所罕有的奇闻了。最后,连淳安县小小的县令海瑞都要冒死纳谏,著名的“海瑞罢官”大戏粉墨登场,几百年后,著名明史学家吴晗写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也因此深陷政治旋涡、文字狱,全家在1960年代被迫害致死,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最后,嘉靖皇帝终于在服用多年化学试剂——仙丹后,飞升入上了。
永陵大门
永陵宫墙的豁口,我问看陵老叟,说此豁口是当年修建毛 主 席纪念堂的时候从此陵内“借走”松木若干棵,松木粗壮,无法从大门抬出,只能开此豁口方便运输。
由此,我想起被嘉靖皇帝贬谪的大学士杨慎的一首词: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骑过永陵,继续前行,穿过长陵村,在熙熙攘攘的村庄街市之后,是人迹罕至的景陵,朱瞻基之墓,年号宣德,著名的蟋蟀皇帝,但是这其实不过是“妖魔化”的一种形容,谁还没有个小爱好呢?他爹是洪熙皇帝,当了四十多年太子,终于把永乐大帝熬死了,结果自己也只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心脏病突发驾崩了,不过,他还不算是在位最短的明朝皇帝,暂且按下不表。朱瞻基即位也是有惊无险,当时先帝驾崩,正值他在南京当太子,其皇叔朱高煦觊觎皇位日久,朱瞻基差点儿在返回北京的路上被其皇叔暗杀(幸好当时通讯设备不先进,等朱瞻基即位,朱高煦才知道为时已晚)。宣德皇帝自幼就被重点培养,爷爷朱棣就亲自过问皇孙的教育问题,所以文化水准也比较高。朱瞻基在位十年,史称“仁宣之治”,是明朝少有的勤政皇帝,我认为其影响最大的一个举动就是为宦官设立“内书堂”,由翰林院的老师直接教宦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素质,进而设立“秉笔太监”、“掌印太监”之职,初为皇帝私人秘书,但为之后明朝中后期太监干政、专权欺世埋下了隐患,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悲剧啊……还有件小事也算是比较有影响,虽然未必惊天动地,其父朱高炽虽然短命,但还顺便想把首都迁回南京,当时朱瞻基在南京也是料理迁都(返回南京)一事,没料到天不假年,老爹西去,他由于从小就在北方长大,并且曾与爷爷朱棣一起亲征北方边境,抗击北元。不论从生活习惯还是关心边境的角度出发,朱瞻基便放弃了迁都回南京的计划。否则,历史将会改写。也许北平府的房价会没有现在这么高吧。
景陵大门
从谷歌地球的卫星图上看,景陵的规模是最小的,甚至用“袖珍”来比喻也不为过。
景陵与长陵相邻,骑车先西不久,我们脱离主路走一条僻静的小路,就来到了长陵,十三陵中规模和建制都是最大的,因为此陵的墓主人的功绩、身份都位列北京执政的明代皇帝之首。
燕王朱棣,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子登基前为藩王,以清君侧为名义,反对侄子朱允炆(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皇位。迁都北京。即位后任命解缙为总编修,编撰《永乐大典》,使许多散失的古代巨著得以保存,延续了文化香火,命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在我国的航海史上留下了最为辉煌的一笔。命杨博、杨荣辅政。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故宫、北京城,今天的北京格局得意于永乐年间的规划与修建,可惜,后代不肖子孙以败家为荣,拆毁四九城,此是后话。众所周知,载耻辱之史册耳。诉其不肖败家仍觉轻乎!其罪当诛!
从长陵一路向西,桃花益盛,粉嫩如美颊,甚是好看。
长陵的大门屋檐
长陵宝顶,是十三陵中最大的。气势宏伟庄严。
长陵向西,便是献陵,朱棣的儿子朱高炽之陵,短命而逝。但宅心仁厚,曾给朱棣在靖难之变中迫害的一批前朝旧臣平反并安抚,算是搞了一次“平反冤假错案运动”,深得人心。虽说洪熙皇帝瘸腿、独眼,但人不可貌相啊!
献陵的大门,是我认为最漂亮的,也是比较精美的。
世上之事,有两极之异也算正常,但有趣。就拿明代皇帝即位年限来说,明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与之相对,在位最短皇帝那就是献陵之西的庆陵墓主人朱常洛了,年号泰昌,谥号“光宗”,此人可谓是人如其谥,真是一光到底,苦大仇深,何为此说呢?29天,就算是润2月,也要四年才赶上一次,可这位光宗皇帝朱常洛,着实的来了一次“润皇帝”,在位只有29天,便撒手人寰了。够光的吧?再说这苦大仇深,朱常洛是万历皇帝的儿子,但当年万历皇帝宠幸郑贵妃,几欲立郑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根据礼制,只有嫡长子(即大老婆的大儿子)才能立为皇位继承人,这叫“嫡出”,其他妃嫔所生的孩子叫“庶出”,嫡庶有别,尊卑有序在明代是非常严格的,符合儒家的奉周礼为圭臬的传统。迟迟不册太子,郑贵妃又窥视皇权日久,想日后母以子贵,取得皇太后的职称,所以使用各种手段达到此目的,便先后出现了妖书案、梃击案,具体细节有兴趣的朋友可去网上查一下,可谓扑朔迷离,诡吊异常;朱常洛这太子当得窝囊,危机不断,甚至有被取而代之的危险,终于登上皇帝宝座,已经39岁,(此点有些像朱高炽,当了48年的太子),没曾想,这郑贵妃真是送佛送到西天,对新皇帝关怀备至,送了多名美女侍寝。“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明实录》)日理多姬,衽寐之娱伤身,也体现了郑贵妃的一片“良苦用心”。后有大臣进贡红丸仙丹,服之,暴毙。死了之后还不得安宁,其子朱由校又牵涉出“移宫案”,简单的说是后宫李选侍挟持太子朱由校,欲霸占乾清宫,重演“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戏,被杨涟等顾命大臣将太子由李选侍手中哄骗出来,即位,又与李选侍斗争数日,最终废黜李选侍的封号,领其腾退乾清宫,还政于皇帝朱由校。当然,这朱由校是辜负了顾命老臣的一翻苦心,好好的皇帝不做,偏有鲁班之志,勤于木艺,也算是明末气数已尽的一个象征吧。
庆陵内的石刻
庆陵,荒冢杂芜,凄凉哀怨之景,不过陵园闹的松树倒是挺立高大。
过庆陵,路过一施工地,绞手架已搭上,工地喧嚣,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重新整修宝顶,我来到了裕陵门口。这里,便是著名的传奇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之陵。
从皇帝到囚徒,再到皇帝,这样的大起大落,跌宕人生估计史上罕有。我说过,这宣德皇帝朱瞻基设内书房,教宦官学文化,结果这流氓有文化的报应也来得快了一些,直接就着实砸在了儿子朱祁镇的身上了。太监王振自残入宫,主动当宦官,王振之前在地方上便是个小吏,相当于地方教育局的干部,已经算是有文化的了,入宫之后更是太监中的佼佼者,很快被朱瞻基赏识,让有知识有文化有品味,素质高但无道德底线的太监王振当了太子朱祁镇的玩伴儿。朱祁镇上位后,便更加听信多年的玩伴 王振,于是听信王太监的忽悠,御驾亲征去抗击北元鞑靼部落,王振也是想借此扬名立万,名垂青史,沽名钓誉之嫌路人皆知,于是在土木堡之变中,年轻的朱祁镇便当了鞑靼的俘虏(1449)。此时北京岌岌可危,文臣武将推举其弟朱祁钰从代理监国之职直接升级为皇帝。经过于谦等大将的奋力抵抗,经过“北京保卫战”,一解北京之围,驱走了鞑靼。鞑靼又把朱祁镇全须全影的送回北京,可是朱祁钰皇帝做上了瘾,便遵哥哥为“太上皇”,实际上是从外敌的囚徒升级为内部囚徒,软禁于南宫(今南池子附近)长达八年,靠着相依为命的皇后卖针线活度日,在弟弟临死之时,与大臣结交,经“夺门之变”,又复辟重新夺取了皇位。(1457)经此一折腾,估计是自感人生不易,起伏无常,在临死前,废除了延续上千年的人殉制度。从此再也没有活人陪葬这种残忍之事发生了。也算是一大功劳吧。
施工中的裕陵,宝顶已经在仿建中……
2011年5月的裕陵宝顶
好了,先讲七个陵,下次我再给大家讲剩下的六个陵的故事。敬请期待。
本人才粗学浅,如有纰漏,敬请指教,也望见谅。
该贴已经同步到 新西峰秀色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