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加入风云开始骑车有半年时间了。月初,跟大家骑行到平谷,往返近200公里的路程,是骑过的最远的距离了。那天,除了严重缺水时状态受到些影响外,没有其它的不适之感。因此,当看到车友不做分母的“当天往返天津”的活动帖子,就动了心。想借此了解一下自己,究竟有无长途骑行的出游能力。 报名之后立刻准备,也是参加活动以来最充分的一次了。两条备胎,前后车灯,水袋并增加了一个水瓶架,夏季骑行服,创可贴止痛膏和气雾喷剂等。为了减轻负重,放弃了经常携带的单反相机,取下了后货架。考虑到103国道上的尾气之危,专门买了个带活性炭的口罩。事后证明,都很重要。刚到外环线,我的车就扎了胎。夏季骑行服除早晨略感稍凉外,其它时间对于爱出汗的我来说,非常舒爽。气雾剂给胯骨不适的车友缓解了些许疼痛,应了一下急。不带单反相机,重量减了不少。水,不算吃饭时喝的大量茶水外,两次补充的九瓶矿泉水全部耗光。只有前灯(晚八点已进四环)和口罩成了备用(可能是周末和天热的缘故,大货车在路上跑的还不算太多。估计平时或晚上会有所不同)。但围巾还是不能少的,沙尘和阳光都在寻找着每一丝可以入侵的地方。 早晨六点三十五分,不做分母、扛车跑上山、推车小王子、电童客和我,在城铁土桥站会合后出发,五人沿着103国道骑行。清晨,路面上的车辆不多,双向四车道加上两旁的非机动车道,宽阔平坦的道路上只有我们这一小队自行车在朝霞的沐浴下,轻盈地疾速前行。路边、树上不时有觅食的喜鹊上下飞过;雨水沟边,一群群的羊儿自在地吃着嫩绿的青草。在如此的画面中骑行,心情就不用言表了! 一路骑行,走走停停。30巡航,一切正常。十一点二十分,到达外环线。稍事停留后,刚一出发,我还没上车就发现后带没气了!见大家已上了高架路,我赶紧翻车换带。说起来我的骑龄不长、里程不多,可这车带已经是第三次被扎了!还都是后带。换带的速度倒是见快了,20几分钟还捎带的接打了三个电话,给现场照了个相留作纪念。只是耽误了大家的行程和开饭时间,尤其是忙中出错,把外带的方向装反了,致使大家在饭后又多耽误了20分钟。借此,向各位车友深表歉意!并感谢电童客给力的气筒支持、不做分母的帮助打气,和扛车跑上山及推车小王子的耐心陪伴!亲们!谢谢了! 午饭后,我们骑到河边的摩天轮处合影留念。这两年天津市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不仅绿化美化的风格和北京很相像,地标性建筑也新增了很多。不光我们这些外地人不认识,帮我们照合影的那位到天津工作几十年的北京兄弟,也有叫不上名字的地方。我们途中经过的武清区新城区,商品房和商业设施的开发规模庞大,上下各四条的车道贯穿南北。因为只修好了一半,机动车不能通行,倒是方便了我们的骑行! 回程时,因为有位车友稍感不适。经过商量,我跟不做分母先行。午后的太阳炙热烤人,一路上走走停停,晚上七点,我们到达通往大运河森林公园的路口。听不做分母讲,去年他们回到这里时已经是晚上十点了。提前了三个小时,他应该是达到了此次拉练的目的了。八点零六分,我们到达了大望桥下,在长虹桥我们分手道别!后来听说,另三位车友也顺利骑行回家!本次活动也是圆满结束! 回想此番骑行,几点体会介绍给大家。 首先,长途骑行谁都能行。区别在于每日的行程远近,因人(体能与兴趣)、因车况和技术、因路况、因天气等诸多因素而有所不同。时间充裕个人独行,不急不赶自在随意。我们在赴津途中遇到一位单独骑行的车友,一聊得知是一人独行去厦门的。个人认为还是结伴为好、集体最佳。其次,做好充分准备。除了车况外,路书地图攻略,天气预报,备件工具,应急药品,应急的维修技术都要准备些。第三,就餐要规律。量少、多次,饱餐过后应适当消化之后再骑行。第四,夏季防暑。及时补水非常重要,不能等口渴了再喝。服装要选透气吸汗的。高温天气下在阴凉处骑行,不仅能防紫外线还可减少肌肉的疲劳甚至拉伤。视情况增减休息次数和间隔。第五,长时间骑行,注意经常变换肢体受力方向和角度。肩手膝臀全都需要,避免疲劳损伤。特别是当出现不适的情况时,要及时调整姿势。中医经络学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本人膝、肩过去都曾受过伤,注意及时调整发力角度,就不会造成影响。第六,最重要的是心态调整。正如风云学校燕子校长讲的,“骑行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在困难面前,尤其不必纠结于别人会怎么说怎么看之中。自己的选择,如同穿衣戴帽有五颜六色、山珍海味有酸甜苦辣一样,各有所好!骑完全程后能够有“我能行”的自信,这就是乐在其中的最大收获。额外的收获更不用说,只要不违法、有安全保障,做了就会有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