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行驶速度逐渐降低,北京空气中PM2.5读数逐年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机动车拥堵和缓慢行驶大量排放的不完全燃烧的尾气是PM2.5的主要贡献者。呼吸面具是不是应该戴这个问题,我想在北京PM2.5读数高达900以上的2012年1月12日,不会再有人对此心存疑虑了。本人算是较早戴上呼吸面罩骑车的人士,收获了很多好处。先说说好处吧:
本人每天通勤的距离总量大约为54km,每月通勤的骑行里程一般在600-1200km之间(视乎天气情况,雨雪天气一般不骑车)。每年冬天,会犯2-3次严重的急性咽炎,同时伴随发作的还有鼻炎。一般会长达两周之久,犯病期间非常之痛苦。在认识到空气质量与急性咽炎和鼻炎之间的关系后,自2011年6月起开始佩戴各种呼吸面具,至今已有19个月使用经历,期间没有再犯过咽炎和鼻炎。冬天戴着面罩,即使在强烈的迎风情况下也能顺畅呼吸,且冷空气会在面罩里预热一下,较之于冷空气直接吸入呼吸道刺激小了很多,鼻涕口痰会大大减少。
目前市面销售的各种品牌的面罩,滤盒,让人眼花缭乱,大品牌就有3M,斯博瑞安,诺斯,台湾蓝鹰等等,国产的各类品牌也非常多,不同的品牌还有各式各样的滤盒,滤棉,有上百个组合摆在消费者面前,什么样的产品才是适合在市区通勤的产品?
本人目前长时间使用过的面罩,分别是Respro,斯博瑞安的B290,Survivair B260000,以及蓝鹰给Biologic OEM的面罩产品,3M的产品仅仅试戴过,没有长时间使用。至于诺斯的产品则完全没有使用过。
最早使用的产品是Respro,被它号称“骑行专用”的广告所迷惑,用过后才发现是个非常坑爹的东西,大概设计者没想过亚洲人鼻梁低,这款来自英国的产品显然不是为了北京这样的重污染城市考虑的,不论从佩戴的舒适性还是防护能力,都无法满足需要。我不得不在面罩里使劲拱着嘴才可以让它不从脸上滑落下来,等骑上1个小时后,整个下颚都感觉筋疲力尽。没有排水装置,呼吸产生的冷凝水没有别的去向,冬天会把滤棉彻底弄湿,在夏天戴着它,黏糊糊的感觉异常难受。面罩的上部密封不严,尽管有呼气阀,但呼出的水汽由于密封不严还是会往上跑,在冬天最为明显,只要停顿下来,镜片立刻会被水汽污染得一塌糊涂,以至于在重新起步前不得不擦拭一下镜片,重新戴上后还要憋住半分钟不能呼吸,否则在没有速度的情况下,水汽会再次把你擦干净的镜片弄得一塌糊涂。那异型的滤棉,价格高达13X-14X软妹币,号称一套能坚持1个月,实际上不到两周就会感受到过滤能力下降,密封不严的情况让人非常苦恼。其最终表现还不如几块钱带呼吸阀的3M普通N95标准的口罩。
在经历了respro的糟糕体验后,我把目光投向了工业产品:呼吸面罩。呼吸面罩的两大厂牌,其一是3M,另外一个是斯博瑞安(以前叫巴固)。从呼吸阻力来比较差别不大,但3M的产品面罩如6200之类,仿冒产品众多,真品仿品混为一潭,让人分不清楚。这样一来,对3M的产品就不敢贸然下手,试戴的让人感觉不太好,6200的滤盒呈梯形,位置比较靠前,戴上后会明显觉得前下方视线受到遮挡,这一点在佩戴蓝鹰代工的Biologic的产品时更为明显,对于骑车,前下方的视线非常重要,很多路面上的细节要很接近才可以看到明白,如路上的碎玻璃、钉子、石块,各类坑各类沟都是需要避让的,如果下方视线受阻,这些路面细节就会看不到,容易出问题。
我最终选择了斯博瑞安的B290,这款已经生产时间可能长达10多年的产品,佩戴的感觉还是比较舒适的,本身采用了低轮廓设计,视线遮挡方面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呼吸阀位于正下方,尤其在冬天,冷凝水会正常流下,有些面罩会在面罩中积蓄冷凝水,可不要小视这些冷凝水的量,有时一低头会把地上弄湿一大片,骑钢架的哥们得注意这个问题,每次骑完记得擦干大梁,否则可能会把车架弄生锈。
但290也有一些别的问题,290的松紧带设计不太好,容易自己松开,而且皮筋的质量一般,松松垮垮的,但整体密封性能没有问题,佩戴上头后,捂住两个过滤器无法吸进空气,说明密封良好。B290搭配有很多种滤盒和滤棉产品。F200滤棉是专用的防尘产品,达到N95标准(对PM2.5过滤达到95%),另外有一款达到P100标准的滤盒(对PM2.5过滤达到99.95%)。如果配合酸性气体过滤的滤盒(型号G104)与F200滤棉共同使用,将达到最好效果的通勤防护组合,F200滤棉实现其对PM2.5的过滤,酸性滤盒实现对汽车尾气的酸性物质(如硫化物等)的中和。但这个组合非常之沉重,290的皮筋本身质量就不太好,面罩会有被滤盒拖拉下滑的趋势,佩戴感觉并不太舒适,需要在骑行过程中不断调整位置。而且随着佩戴时间增加,皮肤上的油脂和汗水会附着在面罩上,降低面罩和皮肤的摩擦力,沉重的滤盒拖着整个面罩往下坠,不知不觉密封性就会降低,会吸入没有过滤的空气,从而失去了防护效果。因此在大部分时间里,我并没有使用G104滤盒,仅仅使用滤棉,防护效果就会稍打折扣,至于P100滤盒(型号G404)也很轻量,使用后立即发现问题,G404的滤纸不知道使用了什么奇怪的粘合剂,有一股非常大的化学味道,无论放置多久都无法去除,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个产品。单使用F200滤棉的面罩非常轻量,不仅骑车,跑步也适合。但总体而言,B290属于快要过时的产品。在连续使用了一年左右,B290的皮筋开始彻底失去弹性,无法达到完好的密封效果。
由于使用斯博瑞安的良好感受,我决定新的面罩依然使用斯博瑞安的产品。目前新的斯博瑞安半面罩有三个不同的款式,分别是Survivair,Premier以及Premier Plus。Premier以及Premier Plus尽管拥有号称业内最佳舒适度,但价格也很惊人,淘宝上Premier Plus报价超过了500 RMB,Premier也超过了200 RMB。Survivair属于非常轻量级的面罩,个人感觉应该更加适合运动。买来后,的确发现这款产品的确不错,是面罩本身比较轻量,固定的头带比B290提高很多,皮筋较为宽大,而且调节更加容易,即使皮筋老化,也可以很容易找到替代品来修补它。由于结构问题,B290的皮筋显然不那么容易修复。
不过唯一的问题在于目前Survivair,Premier系列产品在国内似乎还不那么流行,常用的滤盒比较少,而且价格也比较高。滤棉架(放置滤棉的装置)在淘宝上无货,目前我还在为寻找滤盒而苦恼。目前有一些做劳保用品的电子销售商卖,但显然不如淘宝的采购那么方便,而且滤盒滤棉的价格高于B290系列。目前Survivair系列的适用的滤棉型号是106010,配套的滤盒是140174,但很不好买。
因此,购买合适的面罩,我们需要考虑以下:
1.防护力,对于PM2.5的过滤能力必须达标(至少满足N95标准)
2.舒适,通勤骑行是个长时间运动的过程,单次佩戴时间可能会超过3小时,要在这么长时间内保持舒适的状态,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3.呼吸阻力,这个产品必须满足运动人士激烈运动的大吸气量的需求,不仅能骑车,还能慢跑的需要,因此双滤盒产品要比单滤盒产品来的优越,毕竟双滤盒产品相较于单滤盒进气和过滤面积增加一倍。
4.视野,这是个很少有人考虑的因素,如果不是真正戴着面罩骑过车,是不会知道那两个过滤器对视线遮挡有多么严重,所以选择遮挡视线少的产品为佳。
5.出气孔,最好在正下方,一来便于冷凝水自然流出,二来呼出的水蒸气向下走,不会上串造成骑行眼镜起雾。
因此几个品牌看下来,斯博瑞安的产品拥有最佳舒适度,很小的呼吸阻力,防护能力足够,视野良好。缺点是耗材偏贵,尤其是新产品里的耗材不易寻找。
3M产品没有长期戴过,按理说应该也有很好的舒适程度,呼吸阻力应该不会比斯博瑞安差多少,防护力足够,滤盒的价格和斯博瑞安的差不多,但滤棉更便宜,视线比斯博瑞安差。配件比较丰富,也容易购买得到。
蓝鹰(Biologic)的产品里面没有对应专门的防尘类产品,呼吸阻力较斯博瑞安的产品大,过滤器面积较小,而且位置比较遮挡前下方视线,冷凝水排出的位置也不好。不过胜在价格便宜。
口罩产品也有一些适合短途骑行的,要求是带有呼气阀,达到N95标准的产品,如3M 8822,3M 9332。呼气阀可以保证吐出的废气能顺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