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这是正式出发当天的照片,左边女孩是报社的记者之一,接着是陶拉斯博士,右边的那位是给我很大帮助的B Bernhardt先生,他不单教会我很多识别路标和在德国骑行所需要掌握的常识,同时还在出发的第一天陪我骑了一上午,亲自教我如何识路。他是一位自行车发烧友,从17岁起,开始骑行,如今四十多岁了,每年都要利用假期外出骑行,德国他已经基本跑遍了,周边国家也跑了不少,家里的地下车库存放着前前后后用过的11辆自行车,有着相当丰富的骑行经验。</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在一个小乡村的入口,村民们用麦穗捆堆成并装饰的“童男童女”。</FONT><br></P>
<P><br>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这是此次骑行的第一顿午餐,波罗的海咸鱼。这是最有特色的一道地方菜,家家户户都做的。因为在过去,每到冬季粮食不足的时候,海边的渔民们便会把这些鱼腌得很咸储存起来。有时整个冬季都吃这个,有点像我国北方人冬天吃白菜一样。呵呵,不过我觉得很难吃。同行的B Bernhardt先生说,尝过了,不论好坏都是一种经历。有道理,接着咬牙吃完了……</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这是从新明斯特到吕贝克的一段自行车道,旁边是美丽的田园风光。德国人喜欢骑自行车锻炼和旅游,所以很多公路沿线或者和公路平行不远处都有专用道,大概宽一米到一米五。但是原东德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一些,这方面的设施要差很多,自行车道时断时续,甚至很多地方没有。<br></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这是吕贝克的城市标志——荷尔斯泰因门,不过正在维修。吕贝克是德国第一个被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老城。很漂亮!</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吕贝克的哥特式的黑色市政厅。</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这是与在吕贝克遇到的一对德国朋友同行在去威斯马的坎坷路,刚才说过,德国的自行车专用道并不是那都有。</FONT><br></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离威斯马不远处的波罗的海海边的天鹅群</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这是一对身着古装的瑞典艺人。威斯马在一百多年前曾是瑞典的领地,所以这里充满着北欧强国的影子,不论是建筑特点还是民俗习惯。我到当天刚好赶上市场广场上有很多来自瑞典的人们正在为几天后即将开幕的庆典活动排练着。</FONT><br></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威斯马市场广场上,身着百年前戎装的军官和士兵们。</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瓦尔内明德的入海口,本想在这个拥有德国最好的黄金沙滩和天体浴场的海滨城市停留一晚,无奈时缝周末,大小酒店包括青年旅舍爆满,可惜啊!</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我在罗斯托克入住的就在港口的这艘海轮上的青年旅舍,很有特色。这是一艘报废的轮船,现在已经固定在这,上面除了青年旅舍外,还有几家酒店。</FONT></P>
<P><br>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罗斯托克的港口日落</FONT><br></P>
<P><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在德国,我偶尔会看到骑单人卧式自行车的游客,这已经很招摇过市了。但是在瓦伦火车站看到的这辆双人卧车,真是超酷!而且车的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妇,带着9个月大的女儿一起旅游,过瘾吧!可能咱们想都不敢想。<br></P></FONT>
<P><br>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这是从瓦伦到柏林的火车上的自行车车厢。德国的很多列车,可以说除了最高速的ICE和IC外,几乎都有一到两节车厢是可供自行车游客放车和随车乘坐的。这点促使了德国的自行车旅游更为火爆,但也许正好相反,是因为自行车旅游的火爆才促使德国铁路顺应市场的要求而增加了这样的车厢。总之,希望我们国家的铁路也能这样。</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柏林大教堂前。柏林的建筑实在太多了,不能一一列举。就来些有特色的吧!</FONT>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柏林熊是这座城市的象征之一。这只端着杯子的熊正在邀请你到柏林喝咖啡。它身后远处是亚历山大电视塔。</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勃兰登堡门是东西德统一的象征。</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提到柏林,很多人都会想到柏林墙。这座有着特殊意义的墙的面对原西柏林一面曾经被很多的艺术家涂鸦了不同的作品。如今墙面已经被剥的露出了钢筋和水泥,然后你可以在大街小巷的纪念品商店里发现大量的用柏林墙碎石做成的商品,商家很有头脑喔!</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莱比锡有太多太多的名人——哲学家、诗人、音乐家的故事。这是伟大的音乐家巴赫的铜像。</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德累斯顿也是曾经繁荣一时的城市,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是由于她的显赫位置,加上希特勒对这座城市情有独钟,也让她成了盟军轰炸的重要目标。这是歌剧院前的广场上。</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这是德累斯顿附近的梅森瓷器博物馆的重要藏品。梅森瓷器也称为白色金子。</FONT>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德累斯顿以北15公里处的莫里兹城堡是一座座落在水中的美丽城堡。</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魏玛一度是德国的文化中心,提到这,诗人歌德和席勒是绝对不能落掉的。同时,也因为魏玛共和国,使这座城市名存青史。</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到魏玛时天色已晚,找青年之家时,幸得这两位奥地利女孩的帮助。在德国,青年旅舍(JH)一般是不会允许男女混住的,但是在青年之家(JG)混住的情况经常发生。我在德累斯顿和柏林以及后来的汉堡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FONT></P>
<P><br>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埃森纳赫的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的故居前。这座城市因为巴赫和马丁路德而闻名于世。</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同样,位于埃森纳赫城边的瓦特古堡也好不逊色。这是一座从未被攻破过的城堡。</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德国的城堡很多,后面将会陆续提到。这是科堡的城堡,里面的博物馆收藏了很多城堡主人保留下来的重要文物。骑士的盔甲,几百年前的枪支都吸引着我的眼球。</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科堡城堡里的骑士像。</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b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班贝格老市政厅,一座修建在河中小岛上的市政厅</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到达班贝格时正缝当地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夜幕降临,人们几乎是倾城出动,集中到中心广场附近,喝酒,跟着现场乐队唱歌,彻夜狂欢。这是一位卖面包的女子。</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在乌尔茨堡的美茵河老桥上,身后就是古朴的老城区。</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站在乌尔茨堡老桥上,远望对面山上的玛丽贝格城堡。老桥上有很多的雕像,这座雕像是圣基连,他是葡萄酒保护神。</FONT></P>
<P><br>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这是从乌尔茨堡到罗腾堡的德国“浪漫之路”的自行车道。</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
<b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在乌尔茨堡到罗腾堡的路上,和躺在小河中晒太阳的德国人打招呼。</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浪漫之路”上的雷廷根市政厅前和来自美国的一个华人家庭合影。这座小城市以其二十多个形态各异的太阳钟而出名。</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前往罗腾堡的“浪漫之路”上,只能我和影子形影相吊了。</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在罗腾堡的广场上,罗腾堡是德国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古城之一,现在也成了浪漫的化身。整个城市的街道呈车轮调幅状,且全部由石头铺就。其实在上面的照片里能够看到德国很多的城市的大部分地方都是用石头铺就的,这样有利于雨水的渗透,保证地下水源的充足。</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罗腾堡的青年旅舍是在一座古时的水磨坊基础上改建的,想象一下自己住在几百年前的房子里,是什么样的一种觉感?这就是历史。其实罗腾堡的大部分建筑都已经有6、7百年了,即便是维修和重建,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按照原来的模样来弄的。这就是延续!</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这是离开罗腾堡后继续南下的又一个“浪漫之路”上的美丽城市——丁科尔斯比尔。站在市中心的教堂塔顶俯瞰全城,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人”字形屋顶都是红色的,三、四层楼的民居延续着古朴的风情。</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这是离开丁科尔斯比尔继续南下的一段自行车路,很有特色——一边是公路,一边是铁路。这种情况是不多的,幸好没有遇到火车呼啸而过,不过想来这样的铁路也不会是很繁忙的。</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不过,不久之后的一段很长的“浪漫之路”就并不浪漫了,雨水冲刷后的自行车道,碎石林立。而且坡路起伏,穿行于幽深的森林之中,心中不时的担心是否会有野兽出没。</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后来到了多瑙伍尔特,这是“浪漫之路”和多瑙河交汇的一个城市。第二天,我就偏离了“浪漫之路”并跟随多瑙河一直东行。图中这里是正要跨越多瑙河,并随着她的一条支流北上前往一个特别的地方——迪特福特。</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早就从资料上得知巴伐利亚州有一个“中国城”——迪特福特。之所以这样叫,源于一段灰色的幽默:古时这座城市非常封闭,特别是每逢巴伐利亚的税收官前来收税时,该城总会将城门紧锁。所以到了近代,巴伐利亚的官员称该城就像中国(清朝)一样保守封闭,因而得到了以上的“别称”。后来,该城几乎在每年的2月都会举行“中国”主题的狂欢节,人们根据有限的信息,把自己化妆称中国人的样子(把脸涂成黄色,戴着长长的辫子,穿着清朝时期的衣服)到大街上去游行,当然少不了的是每次狂欢节都会有一位身着“龙袍的皇帝”来主持最精彩的赐福部分。后来随着中国日益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该城又趁此良机大作文章,以宣传自己。</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我想自己应该是第一个骑自行车造访该城的中国人(后来证实确实如此),肯定会引来众多注目的眼神,但是当我来到市政厅前面的小广场上时,周边的露天咖啡馆的人们几乎没有几个注意我的,真是没有面子。而且我几乎没有看到什么与中国有关的物品。终于这小广场上发现了一点蛛丝马迹,在一座方尖碑上,我看到了刻有“北京天安门广场”以及其相应经纬度的字样。</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我到达时正好是周末,政府都不上班,想要找个部门拜访拜访都不成,想搞点资料也无门,当时那个失望劲儿,别提了。不过,再想一下自己好不容易折腾到这里(偏离了多瑙河将近30公里),就是为了这“中国城”三字,不弄点东西回去,不甘心啊。于是我在小城中心转了几圈后,发现教堂的门开着,我试图过去找个人求助,告知我的来历,看能否帮上我。常言道:工夫不负有心人。算是老天的眷顾,我正在打听的时候,教堂的神职人员告诉我并把我介绍给了一位迎面而来的中年男人。大概知道我的情况后,这个人非常的高兴,马上带我进入市政厅大楼一楼的<FONT color=#0033ff><STRONG>旅游中心办公室,就是上图这间屋子,里面有很多的“中国狂欢节”的照片和一件龙袍</STRONG></FONT>。由于他不太能说英文,所以找来了朋友作翻译,后来又是带我参观楼上他的办公室,又是给我找资料。<STRONG><FONT color=#0000ff>后来才知道他是这个城市的第二副市长</FONT></STRONG>。呵呵,古谚灵验了。</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领了资料后,他又带我到市政厅后面在这个<FONT color=#0000ff><STRONG>“中国葫芦爷”喷泉</STRONG></FONT>处留影。</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后来辗转雷根斯堡来到三河交汇处的美丽城市——帕绍,在这里,多瑙河、茵河、伊尔茨河交汇在一起,很多时候,人们可以看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河水在交汇处泾渭分明的景象。<FONT color=#0909f7><STRONG>这里是在帕绍市区的一段沿多瑙河的自行车道,Donau标志的后面有几个小孩(可能是小兄弟俩),由妈妈带领也在沿河游览</STRONG>。</FONT></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德国人对自行车的热爱算是让我看得真真切切了,这是一个家庭出游的成员中的爷俩,<STRONG><FONT color=#0000ff>帅气的老爸载着吊着奶嘴的儿子</FONT></STRONG>,小孩估计也就是一岁左右,老妈则带着大一点的孩子在不远处。</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乘游轮从帕绍沿多瑙河南下至奥地利的林茨,历时近8个小时。由于在我抵达帕绍之前一周帕绍周边一带普降暴雨,导致洪水泛滥,所以昔日的蓝色多瑙河如今变成黄色的了。不过沿河两岸的风景还是不错的。</FONT><br>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多瑙河的美景,夕阳无限好,“染红半边天”。</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林茨路上的骑车人。红色的市区的自行车道,自行车有优先权。在荷兰,这种红色的警示更加严格,自行车有绝对优先权。</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这个有山有水的美如仙境的地方叫做哈尔施塔德,是奥地利的文化发祥地萨尔茨卡默古特区的一个湖边名副其实的小镇。小镇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木头结构的。古朴,自然,和周围的环境真的是和谐融洽。</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奥地利萨尔茨堡的米拉贝尔花园。电影《音乐之声》里就有玛丽亚带着7个孩子在这里游玩的身影。</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沿着贯穿市区的Salzach河骑行,就能看到山上的萨尔茨堡城堡,该城的标志</FONT>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这是从萨尔茨堡到贝希特斯加登的一段乡间路,碧玉般的河水,湛蓝的天空,油绿的森林,青青的草地,如此的环境怎么不叫人赏心悦目。</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到了贝希特斯加登,肯定不能错过位于其南边的国家公园里的清澈见底的帝王湖。乘坐电动游船游览狭长的湖泊,可以饱览四周醉人的风景。说到这电动游船,就不得不佩服德国人的环保意识。这还是19世纪中期,“童话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就喜欢游览此湖,为了不污染湖水,国王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后人,必须使用电动游船,这也是该湖每年接待上百万的游客的同时仍然能够保持水源清洁的原因所在。我们真该学学。</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这是贝希特斯加登附近山上的Kehlsteinhaus(英文译为Eagle nest鹰巢),这是当年纳粹送给希特勒的50岁“生日礼物”。此处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过,面对飞机大炮,它已无济于事,更保不了这位魔王的命。</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这是男士基姆湖岛上由“童话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命人仿照法国凡尔赛宫修建的他自己的几座国王宫殿之一。</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基姆湖风光</FONT></P>
<P>
[原创]自行车欧游记(2005.07~09)正在更新
<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慕尼黑玛丽亚广场上正在演出的身着巴伐利亚传统服装的乐队。</FONT><br></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4 13:52:1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