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西部骑士 于 2013-9-30 14:54 编辑
开车在路上,两件事儿让人犯堵。一是快行道上旁若无人打电话开慢车,害的后面的车不得不变线绕行,造成所有车流减速,蘑菇车司机的麻木与傲慢令人心堵,这还可以让我容忍,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第二件事儿,即看到前边或旁边的车把垃圾从车里往车外扔在路上!!!!
这两天在京密路上来回跑送孩子上课。昨天早晨送孩子去上课,我车前面不远一辆克莱斯勒黑色豪车,驾驶员一侧的窗户开着,当时红灯刚刚变绿,车都在起步,忽听非常刺耳的咣当一声,只见一个矿泉水空瓶子从豪车中飞了出来落在路面上弹起来又落下去发出一连串刺耳的声音。 这种场景即使在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和GDP世界老二的今天的中国还是屡见不鲜,但每次遇到这种事儿发生,我心里就会痛吗,你***就不能把空瓶子留在车里下车的时候带出去扔到垃圾桶里吗! 27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管仲说过也算是中国一句名言: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过去说国人不卫生、不讲究 、太粗陋,那是因为太穷困。可今中国人早都衣食无忧了,世界的奢侈品一大半被中国人买走了,可我们怎么还是坚守陋习、不弃粗鄙呢? 为了看看这位豪车司机是什么样子并冲他狠狠瞪上一眼,我提速换线到他的左侧,只见这位司机西装整齐,小头儿小脸儿都收拾的干净整齐,手里还握着手机在一边开车一边聊天; 无论把他放在世界那个国家,就他这作派都是十足的现代社会城市殷实之家人士的样子。可他的行为,让2700年前管仲的哲言完全失效。 不解,实在不解。
傍晚,接孩子回家,还是走京密路。又一幕发生了,当时路上拥堵,车速不高,一辆在我左侧的小面包车里,副驾驶位置上坐着一个年轻母亲,她怀里站者一个两岁多点儿的男孩子, 看看这位母亲和坐在方向盘后面的男司机,不用说这是一个三口之家。看他们的样子,应该属于在城乡结合部谋生的那种外来者。 我看到,小男孩嘴里嚼着东西,手里拿着一包薯片。一会儿看到小男孩冲他妈妈说着什么,随即惊人的一幕发生了,只见年轻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摇下车窗,两岁多的小男孩将手向外一挥,那包薯片的花花绿绿的包装袋就飞了出来,一切都发生的那样流畅、那样自然、那样默契、那样顺理成章、那样理所当然......
忽然意识到,早上的不解,傍晚就得到了答案!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是影响下一代人一生的因素,特别是在素养方面,一切后来发生在学校的灌输式教育都不会给下一代的人格带来根本的改变。 想一想,为什么那个两多岁小男孩,在第一时间就本能地想到把吃完薯片的空包装袋从车里扔出去,而不是放在车内什么地方? 结论一定是每次他看到的都是他的爸爸或妈妈就是这样从车里把用完了的东西扔出去的。这种人类的“学习”过程在两代人之间无声地进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它的力量远远大于书本上的文字教条。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写在纸上的那些诲人诲道的教条汗牛充栋,但现实却恰恰是截然相反的另一番景象。
再加上管理与法规在具体实施方面的缺失,乱扔垃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彻底解决。 一个垃圾报道(虚假报道)在互联网上传播5百次便可入罪,为什么一个人在公路网上扔垃圾5千次、5万次而可能无需付出任何代价?
我们还有救儿吗?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