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信天翁118 于 2013-12-25 00:03 编辑
东北边疆行:D14珲春哈达门乡马滴达村—春化镇—大房子—黑龙江20KM 2013-08-0812:31:14| 分类: 东北边疆行|字号 订阅
2013年7月28日星期日:D14珲春哈达门乡马滴达村—春化镇—大房子—黑龙江20KM,104.70公里,总计1580.2公里。
我与保护站高大彬站长的合影。
今天上午去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马滴达保护站,拜访了高副站长。高副站长介绍说,保护站成立于2001年12月,现有7人。其中由林场场长兼任保护站站长,专职副站长2人,还有4名成员。管理保护着2.16万公顷林地的野生动物。 近七年来,由于国家和地区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大,东北虎和远东豹在这一地区频繁出现。马滴达保护区内,有两只东北虎“常驻”。另外在对整个保护区10多万公顷林地所做专项调查中,发现有8只远东豹,我国科学家更愿意称东北豹。 东北虎的习性是昼伏夜出,它们常常在夜间或者凌晨出来捕食猎物。保护站重点工作季节在春秋季和冬季。现在我们国家的科研与保护人员还与俄罗斯等国外相关组织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都会互派专家联合工作。
高站长在办公室给我U盘转存野生动物照片。
据高站长介绍,珲春对面俄罗斯有三个保护区,马滴达保护站对面的俄罗斯方面,是一个豹类保护区。由于对方地广人稀,所以野生动物的自然生存环境比我们更大一些。 高副站长说,保护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核心区,就是紧邻边境地区;二是缓冲区;三是外围保护带。我们所在的马滴达村位于外围保护带上。 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对东北虎保护力度加大。仅在马滴达保护站区就安装了24台红外线遥控检测仪,覆盖了整个保护区三分之二以上面积。整个吉林省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目前位居全国第四。 东北虎最后一次伤人事件发生在2002年1月,是在由主干道深入核心保护区10多公里的地方发生的。而老虎吃牛的情况,主要因为当地农民有散养牲畜的习惯,而圈养的牛就极少发生被老虎猎杀情况。 当真正发生老虎伤害牲畜时,国家和地方会对农民做出相应的补偿。 我向高副站长询问,会不会发生农户向保护站“骗保”情况?高副站长解释,这个程序非常复杂,不仅有专家鉴定,而且是多个部门联合审验鉴定。 经过这些年来几代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们的辛勤工作,目前这里的生态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在巡检巡山过程中,现在已经很少发现盗捕盗猎情况。包括农民下套子捕猎的情况也很少见了。最后一次发现套猎东北虎的情况,已经是发生在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高副站长还向我展示了在保护区收捡回来的各种夹、套等打猎机关。
收缴的各种盗猎器材,这是用于盗猎狗熊、东北虎的套子。
这是盗猎鹿科动物的套子。
高站长展示了近年来红外线监测仪拍摄到的东北虎、东北豹、黑熊,以及梅花鹿的照片。
离开保护站回到昨晚居住的小旅馆吃了“晌午饭”。10.40出发。一来因为昨天疲劳,二是昨晚休息不太踏实,所以骑行速度比较慢。中午开始下雨,雨势逐渐加大。直到下午1点半,我才骑完到达春化镇的50公里路程。不过感觉体力还满充足的,就准备再骑30公里到山上的大房子。 大房子远离村镇,只有一个珲春林业局的木材检查站。距离黑龙江省界只有1100米距离。我心里暗暗筹划着,尝试一次到检查站搭伙搭宿吧。 最初的10多公里比较平坦,我在桦树村小商店吃了面包香肠,又喝了一瓶蓝莓汁。这让我想起前年骑车去漠河,我和清华大学的3位骑友第一次品尝了蓝莓果,而且意犹未尽,3个人又“团购”了一个包装的蓝莓汁分享。 雨一直在下,也幸亏下雨,才使后面17公里超长的大坡不至于太辛苦。我感觉自己就像电脑的CPU,不停地工作,不停地产生热量,最后被“双水内外冷”(雨水、饮水)将温度降低下来,以此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行前保护站高站长告诉我,这座山难爬,这话得到了验证。尤其是负重骑行十分吃力,雨衣抵挡了雨水的世界,但也阻挡了汗水的蒸发,车衣完全被汗湿透,脸上流淌着汗水和雨水的混合物。 我依然沿用过去的老办法,用北京21公里的妙峰山来对比眼前的大山。我不相信现在的难度能大过妙峰山,何况现在有云雾蔽日,雨水洗尘。这是骑行修来的福分啊!呵呵,我自得其乐的给自己打着气。
这里出现塌方。
在山下看,山头云雾缭绕,到山中云里雾里穿行。我被浓雾包围笼罩,世界变得只有眼前的“一点点”。高站长向我介绍登高观林海的景观完全被云雾遮蔽,没有林海惊涛的感受,只有雾中潜行的辛苦。来往的重型卡车轰隆隆打雷一样的声响由远而近,行至百米左右的时候,两只睡兽一样迷离的灯眼才一眨一眨地出现。下坡的重卡如同上行一样喘着粗气,缓慢而谨慎地行驶着,我远远地注视着大车的影子,尽量远离它们带来的威胁。 S201的里程碑数字随着我的骑行,艰难的递减着。我知道,当里程碑数字归零的时候,吉林省的路也就走到了“尽头”,同时黑龙江的新路又将开始。对面车道旁的路牌,不断提醒着“连续转弯”,“陡坡慢行”而我这边路牌却只字没有,仅仅是“拐弯”、“连续拐弯”的标志。管它呢,反正里程碑的数字不会再长了,我慢慢骑,一定把你“熬成零”。浓雾里,孤零零的我不停地与乌鸦搭着话,“啊!啊……”也不知乌鸦能不能听懂这个汗雨交加的“苦人儿”的呼喊? 当我仰望着雾中高悬着的一幅黄色标牌时,“连续下坡17公里”的字样顿时让我如释重负,幸福的“平路”不远了。里程碑到了3公里,2公里,在距离零公里还有1100米的时候,大房子木材检查站到了。没等我看见屋里人,检查站的人已经大声朝我喊了起来,“哪来的?进来躲躲雨!”呵呵,检查站的哥们寂寞难耐啊。估计很久没有见到“人形”了,而我也是,爬了这么久,除了“铁包肉”的汽车和摩托车之外,一个人影都没见到。我可能是今天唯一出现的“兽力车”吧?
雾气渐散。
检查站里烧着暖气,背靠着真是舒服啊!两位师傅都姓于,今天是最后一天值班,明天就要轮换了。他们邀我吃饭、烘衣,还给我倒了一杯酒驱寒。骑车停下来后,还真挺冷。到大房子检查站,我已经骑行了82公里。 经过商量,他们同意我今晚借住在这里。我骑行几万公里,这还是第一次“借宿”,可谓是新生活新体验。检查站的条件很差,没水没电,太阳板因为下雨不干活,手机根本没有信号。这时候我才知道,中国移动的“无缝”口号,还真只是个“口号”。 这可怎么办?跑了这么多次长途,每天短信报平安,日日不拉,即使在川藏线上也无一日例外。今天我要是没有短信传鸿,家里还不“炸锅”了!这可怎么办?!
起先我还打算写张字条,委托路过的司机带到山下转发。可是不行,一位黑龙江司机说不会发短信,检查站师傅也说靠不住,他就不会发短信。而且过往车辆极少,人家还不一定给你当事儿办。唉,求人不如靠自己,我还是继续走吧,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6点多钟,重新披挂,滚鞍上马,冒着大雨再次上路,冒着大雨进入黑龙江……
进入黑龙江界。
10多公里后,遇到路边一个保护站,仍然没有手机信号。再走,夜色中一个黑龙江木材检查站到了,却空无一人。再走!天空是灰色的,道路是灰色的,其余的世界都是黑乎乎的。雨中的道路泛着斑斑驳驳的阴影,很难区分是平路还是塌陷路,只有靠减速和变道来应付情况了。一段急下坡后又是一段长上坡,装上车灯继续“苦熬”。 经过22公里的雨夜骑行之后,终于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有一个亨源加油站附设的服务区,手机终于有信号了。服务区有水房,有卫生间,而且干干净净像天堂。呵呵。赶紧给家人报平安!总算是一块石头落了地。不过细想想,俺又被“平安”给绑架了。 晚上开了一宿电褥子,真是惬意舒服哟。“南方”的亲们,你们有这样的幸福吗?
该贴已经同步到 信天翁118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