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信天翁118 于 2014-1-9 16:31 编辑
东北边疆行:D29名山镇—萝北外环—太平沟乡—太平沟林场 2013-09-3011:54:46| 分类: 东北边疆行
2013年8月13日星期二:D29名山镇—萝北外环—太平沟乡—太平沟林场,108.78公里。总计3380.9公里。 名山是当地一座名镇,早晨大家起床后先到江边游览了一圈,也没见到有什么特殊之处。早饭时吃油条倒是印象深刻,那“巨无霸”油条是俺这辈子见过最巨大的,我点了4根,结果只吃了两根。
出发不久,一队5位轻装骑友,从对面相向而来。驻车打个招呼,原来是富锦的骑友,骑行了五大连池回来。 继续骑行,不料错过了拐弯的路口,直至走到了萝北县外环方才恍然大悟。赶紧纠偏,还是浪费了大约10公里。 进入通往太平沟的岔路,经历了“夏秋”两个季节,这是树种给人造成的感觉差异。不过太平沟的离奇并不在季节,而在它的历史。 这里曾经是大清朝兴东道台府所在地,那可是个“大势力”的地方。当初大清为了抵御外敌侵扰,不断加强边境防务,于光绪32年(1860)年2月经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奏准,修建了道台衙署,被称为兴东道台府。我估摸着这道台府相当于今天的厅局级吧? 道台府院子里有一座程公政德碑,是萝北县人民为纪念知县程九恩的功德而设立的。碑身高2.45米,碑体由花岗岩雕琢而成。碑首镌刻着旧民国早期国旗,即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旗,象征中国是一个以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国旗两面交叉,是黑龙江省内罕见的碑首雕刻。不过如今已经看不出颜色和图案了。
在过去道台府两层“楼房”基础上,新建的平房。
萝北老百姓为知县程九恩修建的德政碑。
这里还曾经是一个热闹的商贸中心,山里各路金把头发了财,怀揣着银两购货、打家信、逛窑子,总之各种消费都要来到这里。不过现如今,那些历史的痕迹,曾经的辉煌早已荡然无存,那一度的喧嚣全都淹没在岁月的更替之中。即便打开想象的空间,也难以还原旧时的样貌了。 道台府西侧有一座小庙,很像是孙大圣变化而来的那种样式,不过小庙前后均没有旗杆,所以不能肯定是否与悟空有关。据现今道台府的“掌门人”——遗址管理员介绍说,那是为了纪念“尼布楚条约”而建。拍张照留个纪念吧。
清朝时期为纪念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而修建的“小庙”。
下载两张有关尼布楚条约的地图供大家参考。
继续走出10多公里,到了金满屯。从名字就不难知道,这里曾是个出金子的地方。从老毛子,到小鬼子,再到民国……,都曾经在这里淘过金子。用当地人的话说,叫“筛(音沙)金儿”。时至今日,这个地区,仍然是一个储金量、出金量都很高的矿脉,据说金矿的品位达到90以上(他们说,普通金矿品位一般在60左右)。据道台府管理员说,从这里拣出来的巨大狗头金,至今还留在京城展览呢。
黑龙江边的农户。
在距太平沟古镇约十三公里处,有一座高峰叫滚突(兔)岭,顾名思义,由于山峰陡峭,连山中的野兔子都站立不住而滚下山岭。在滚突(兔)岭上,当地林业建有一座瞭望塔,登上高塔可以俯瞰莽莽林海。看守瞭望塔的林业工人颐指气使地口称收费20元。俺见那人说起收费,眼睛瞪得比牛铃大,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实在令人反感。长白山上搭建了无数高架,供游人登高望远,绝无收费之说。俺从辽宁一路走来,经过了多少山山水水,这里不看也罢,走人! 中俄界江,尤以黑龙江三峡最为著称。龙江三峡位于黑龙江中游萝北江段,西起嘉荫河口,东至太平沟兴东滚兔岭山下。水路长度45公里,在这里,黑龙江水将内外兴安岭一分为二,形成三段峡谷。即龙门峡、金龙峡、金满峡。金龙峡中又内含三段小峡谷,即龙头峡、龙腾峡、龙凤峡,由此组成了“大峡套小峡,峡中又有峡”的奇特风光。被誉为具有长江的风光,漓江的秀色,泯江的磅礴,是黑龙江旅游风景线上最为奇观,最为独特的自然山水画廊,也是黑龙江旅游带中的黄金旅游胜地。不过,这段精彩路线只能徒步穿越,没有车道。我们几个单车一族只得放弃游览。 翻越滚突岭。
下山时,坡陡弯急,我在一处标示牌前刹住车,看着那里的两行文字“滚突岭女真人抗击辽军古战场”,静静地想象着千百年前,两军厮杀时那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惨烈场面……一只蜂巢,贴挂在路边护栏上。几只蜂子忙碌地进进出出,不知道它们的祖先是否对它们述说过,当年那血雨腥风的搏杀场面?
该贴已经同步到 信天翁118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