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姑苏任我行 于 2014-4-10 09:20 编辑
清 明
清明扫墓踏青,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以前上小学时,学校总要组织了步行去郊外的横山烈士陵园参拜,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哀乐声中缓缓地向烈士碑走上去,献上花圈并向烈士们三鞠躬,仪式结束。大家会成群集队的继续往西走,去灵岩山登高。为了追溯同年的记忆,于是四月五日早上带着儿子骑车扫墓去,墓地距离苏城25公里的横泾三工区尧峰山。 以前我总是与爸及弟兄十人开车前来,因清明前我单位有事,没和他们同去扫墓。于是我和儿子各骑一辆车,用时约80分钟来到坟上。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母亲和叔叔骨灰均埋在此地,墓地购置年代的不同,越早越在上面,许多老人随着年事高涨,越觉力不从心。无数的台阶,让那双脚好像帮上了秤砣抬多抬不起,不知有多少老人站在山下,朝着墓地的方向望去,从他们的眼神中可见他们对先辈们的崇敬和追思。由子女代劳去墓地祭拜,摆上先人身前喜欢吃的菜四只(鱼。肉等菜)青团子,肉馒头,水果,尊上一柸酒一碗饭,点上三支香和一对蜡烛。一家人先后向先人叩拜三鞠躬,等香点完,收拾现场,打包回家,有的会留下团子和馒头,但过没多久清扫墓地的人就会取走。 我们把车扛了上去,是22排,有些坡平一点的就可骑行或放坡。人见到了会说:您们力气真大。在墓地上向下望去,停车场是人山人海,木东路上停满了汽车,凡是通往墓区的道路均排起长龙,我庆幸自己的明智选择。在四个墓地祭扫完后,上木东路已是11点25分。我和儿子同骑到宝带西路口分手,他打道汇府,我去追逐童年的回忆。 从横泾三工区到灵岩山约九公里。我用了25分钟。路过木渎古镇,大街自行车道上全是步行的人,好像赶集是的,在严家花园的公交站向西北山上望去多是登山的人。骑车到上山道,只见人头移动,哇!这麽人多到这里来了。我推着车艰难的向上移动。灵岩山寺内有山顶花园,园内有吴王玩月池等亭台楼阁,那可是吴王为了讨西施喜欢而建造的山上行宫,可能全国仅此一家,门票只需一元钱。这里香火旺,游客云集,一元钱就可游古迹,到哪里去找呀,唯有木渎灵岩山。 过寺庙门向前沿着围墙绕到往下走的御道,这可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留下的遗物,过去小时候从灵岩山翻天平山总是走这条御道。前几年我骑车去天平山,回城有时也会绕山道走走,还可见坡就放放坡,自寻点乐趣,同时也是看远景太湖,晴天站在乌龟望太湖的地方一眼就可就见采香泾直插太湖,满目的田野,在这季节正是油菜,红花浪盛开时,金黄色田野,中间嵌入一块一块紫色的红花浪花和绿油油的金花菜与那在风吹拂下翻滚的麦浪。好美的一幅田园风光,可惜这一切确已是过去。取而代之的是高高耸立的楼房,成片的新村住宅及别墅群被那白色的道路分割成一方一方。美好的田园景色只能在脑海里呈现,那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 放坡在御道上,我想假如乾隆年如有自行车他会不会去放坡,我想凭他的性格一定会去尝试,也许会比我们更疯狂。他是不喜欢被束缚的人,也喜欢独来独往。现在交通发达了走这条道的人就少了,今天我会在这道上碰见了我的干儿子石阳,他是趁假日约了球友从灵岩山上琴台翻过山岗下山在从御道上去,只见他穿着汗衫,满头是汗水,气喘嘘嘘。这时已12点30分。他们饭还没吃想赶回庙中去充饥。我与他在道上合了影。 沿着该道下山就有一个山坳,坳中藏着一座庙,走过庙的边上出去就是天平茶厂顺天灵路往北就是天平山。前几年来沿途多有房屋,可能是为了恢复过去的沿途景点,正在拆迁,走过新建的木渎高级中学,就可见路西的鸡爪山旁的七个人仙人撑把伞石像,一个人还正在往里钻。儿时与父母同游时,父亲总会指点给我们看,这一幕仿佛就在昨天,想现在自己已是奔6的人了,时间过得真快,我问路边的人那前面的是7个仙人撑把伞吗?答日是鸡爪山,没有听说过,也许是我记错了,不,这只能是人们不习惯叫它原来的名字,日子久了就没人提起,有条小路往里通,于是我的好奇心让我进去探个究竟,以前从来没走进过。今天有时间就进去瞧瞧,不走还不会发现里面有山坡等还有不少骑友在冲坡和放坡,我也被这个场景所吸引,去体会着这个过程。今天就先到这里,下会分解大山中寻找一串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