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4-4-10 22: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云-毛球 于 2014-4-12 22:26 编辑
有一条路,从市区到首钢东门,走过很多遍很多遍。北京城区很多环,一提到从这最东环到最北环,便潜意识的想着多少公里,去掉等红灯的时间,骑行多长时间能到。相比出环到郊区,在市里的骑行也许便是热身。不知什么时候,当说起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距离,不是用飞行时间飞行距离来计算,而是骑行时间,骑行注意事项,那时候,心中怀着的可能是周游世界的日程表,而不是现在的遥不可及的梦想。是不是我的心有多大,我的舞台就有多大呢?
第一次骑东方红,四公里的坡度,前面挂档为1,后面挂档也为1,最轻松省力的变速档。还觉得路那么漫长,慢慢的去了妙峰山,去了四座楼,去了东指壶,这样的坡度便被笑称为热身的坡度,可是在爬坡的过程中,能听到自己喘得很厉害。以前骑车总是用小盘,用最轻松的挂档来登上各种各样的山,然后便累得脸色发白,我总归是对自己太骄纵,任何时候爬坡,都是在快要开始大喘气的时候便停下来休息,仿佛多留一滴汗,多喘一口气,都是一种来了不得的奢侈。即使流汗,也是迫不得已,强度上来了。
慢慢的便有意识的在爬坡的过程中,享受爬坡的乐趣,大喘气又如何,汗流浃背又如何,既然躲不过,不如主动的去面对。汗留多了,也许就是身体排毒的过程。当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声声在耳边鼓动,感受到背如山间沟壑,汗水一滴又一滴蜿蜒而下,不是舒适的体验,却在这个过程中最诚实最真诚的听到来自自己身体的反馈,最野蛮也是最诚实的体验,所以当一种运动养成一种习惯,便从此永难割舍,比如骑行。
在闹市骑车喜欢开着音乐,踩着鼓点,找到音乐的节奏来调整自己踏频的节奏,乐此不倦。在爬坡的时候,反而一定关掉音乐,那时候再美的音乐都是一种鼓噪的杂音,让人心神不宁。关掉音乐,听自己的呼吸,听大自然的呼吸。参天大树嫩绿的绿芽冒出来,心里立马显现是生机勃勃。我们很多时候学到的成语都只是躺在书本里合起来的方块,以前看到有人形容人的眼神灿若星辰,便时不时的看天空,人的眼神如何如星空灿烂?直到有一天无意中看到婴儿看着我乐时的眼神,晶莹剔透。后来便越来越多次的发现,小孩子的眼神,用灿若星辰来形容,只有不足毫不为过。同理形容这样的生机勃勃的绿,希望的颜色。
去年骑行经历,仿佛一下子便从萧瑟的枯黄转到茂盛的浓绿。我们总喜欢说北京没有春天,人们头一天穿棉袄,第二天便穿短裤。北京有春天,这是一种希望的颜色。一周又一周,嫩绿的树丫,满山透白的桃花,明闪闪的小黄花,不是城市摆成一个角度一个颜色的鲜花战士,是野外自由的绽放,你来,看到,你不来,看不到,它都在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