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姑苏任我行 于 2014-4-15 12:35 编辑
京杭大运河申遗投票倒计时剩55天
第六篇 冒雨骑山塘,寻找七狸与界碑
去年的今天4月12日是我与风云人在山塘偶遇的日子,也是北京自行车协会“骑乐”队11名车友沿京杭大运河骑行抵达苏州一周年的日子,不,这仿佛在昨天是的,让我认识了爬山达人、伍子哥、悠悠马姐和琪琪等人。为了京杭大运河申遗和纪念这个日子,我冒雨去山塘街,寻找7狸献给他们和喜欢这古街历史的人们。 今天的苏城被小到中雨笼罩着,半夜就下起了大雨,但为了完成我的心愿,还是骑车去山塘街走走。雨天街上明显少了许多人,但是跟团来旅游的人,也只能冒雨参观景点,被这春水淋湿了衣裳,也体会一下清明前后雨纷纷感受,也算没白来江南一趟。 书接上回,上次我们说到渡僧桥,往北穿过山塘胜绩的牌坊,右手边就是白居易纪念馆,人们为纪念他对苏州所作贡献而建造的,街的两边有各种苏式小吃,让我一一来表一表:桂花藕粉圆、海糖糕、梅花糕、生煎馒头、小汤包、小馄饨、鸡汤大馄饨还有豆腐花,秋天里糖炒栗子和白果,桂花糖藕、水红菱、和尚菱、青壳菱还有那个老乌菱、,吃了菱,样样灵,八面玲珑过冬天,精神抖擞游山塘,游山塘。 苏州山塘街独具苏州街巷特征,两侧街道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河上原有大小桥梁40座,现存19座。山塘街上的桥与山塘地区的治理密不可分,早在唐宝历元年(825),诗人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时,在虎丘与阊门之间开凿河渠,建起白公缇,即现在的七里山塘。由于河道的疏通,桥梁的架设,促进了货畅其流,商业鼎盛,居民稠密。沿街有岗州会馆、山东会馆、陕西会馆、李鸿章行宫等建筑群,给山塘街增添了无数人文典故,今天我只去寻找七狸和界碑。 在满长岁月中,令人神往的古桥在其中发挥了独特的功能,现在横卧在古老山塘河上的桥:山塘桥、通贵桥、星桥、彩云桥、普济桥、望山桥、西山庙桥,共7座。纵向建在山塘河上的有8座。分别是白母桥、毛家桥、桐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晕桥万点桥。新民桥是横跨山塘河,又跨山塘街的桥,正好是“横七竖八”。 从有关书籍找到山塘河上古迹仅存的三孔石桥就是普济桥。它位于距离阊门2.5公里,它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乾隆、道光、同治、民国时期重修。在桥的南侧有康熙四十九年所建普济堂(今社会福利院)“济”字有助困扶危河渡河的双重含义。198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三孔石桥由花岗石建造,南北走向,拱券内壁刻有“放生官河”、“宪放生河”以及捐款人姓氏。桥墩下部厚度仅0.9米。全桥栏板以青砖砌置,以长条石压顶,间以石望柱,桥栏两端以抱鼓形桥枕收尾。桥面中心置轮回纹雕花石板。两端石砌踏步,分别是26级、30级。中孔东西两面桥柱明刻有柱镌联。桥东“东望鸿城(指苏州),水绕山塘连七里;西詹虎阜,云藏塔影立孤峰”。桥西“北绕山塘,水驿往来通陆墓(今陆慕),南临路轨(即铁路),云车咫尺到粱溪(指无锡)。联句点名了桥的所处地理环境和水路的走向,表明此桥之气势与重要性,并生动地描述了该桥四周的自然景色。 通贵桥,单孔石级拱桥,建于明弘治初年(1488)。 星桥,建于明成化年间重修,桥栏刻同治五年(1866)六月里捐资重建。 桐桥在苏州人心中较有名,评弹《苏城第一家》庵堂认母一回,讲到的就是此地。原桥建的较早,名叫“胜安桥“,曾是山塘最高的单孔桥,1964年拆除,其旁宋代始建观音阁仍在。 西山庙桥,原名“庆元桥”,因桥堍有西山庙而得名,是山塘最西端最后一座单孔桥。清康熙、咸丰年建与1992年重建现整修。桥东侧阳刻桥联:“跨水虹梁新结构,合流虎阜抱潆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