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子孓 于 2014-6-18 17:58 编辑
山门便是和平寺的第一层,是一个两千多平方米的广场。据说解放前西八村庙会就在这个广场上举行,场面相当红火,广场中间一棵两个人才合抱过来的古槐,虽经千年却枝繁叶茂,记述着和平寺的历史与沧桑。
金刚殿过广场迎面踏上34级石阶便到了寺院的第二层,进院要穿过面目狰狞的四大金刚殿。这个院落东西长60米,南北15米,左右两侧各五间禅房,是用来讲经说法和坐禅的。院内花草树木繁多,尤其西禅房门前一棵白皮松树,要三个人才合抱过来,据说在京西象这样粗壮的白皮松树很少见,是国家一级保护树木。
如来佛祖殿 从院落中间登上十四级台阶,就是寺院的最高一层,主要由三座大殿构成,中间的是如来佛祖殿,殿檐下四个烫金大字:大地金沙,显得格外庄严,殿内正中是面色严肃的如来佛祖塑像,端坐在莲花宝座上,文殊、普贤侍侯左右,两边是形态各异或坐或站的十八罗汉,但和平寺有一奇,门后边还有一罗汉,相传是过路僧,进门休息被如来点化成佛,故而和平寺有十九罗汉。大殿的四壁上画满了壁画,在香烟缭绕中显得活灵活现。
弥勒佛殿如来殿的左边是弥勒佛殿,大肚佛满脸笑容的坐在宝座上,手抚硕大的肚子,一副能容天下之事的样子。如来殿的右边是观音菩萨殿,观音娘娘面色慈祥,给人一种普渡众生、有求必应的感觉,难怪在她跟前烧香磕头的善男信女最多了。
寺庙现状
民间盛传“先有和平寺,后有潭拓寺,再有北京城”,更佐证了和平寺的历史和龙脉之说。该寺建筑规模宏伟,属于四合院结合,神堂、僧屋共99间,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殿堂错落有致,遮掩于古树参天之中。
如今和平寺门楣上的字迹虽已斑驳,但如同历经千年风雨的石碑,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真情依然激动人心。整个寺远面积并不大,但无处不显其雅致,殿宇高低错落有致,气势不凡。
寺内环境寺院小巧,依山而建仅得两层,上是正殿、香积厨与僧房,下面两侧许是经堂。四对支撑的庭柱上均有联文,其主联曰:“不可说不必说默而视之真智慧 无幻相无果相僧者净也即空明”。佛祖如此这般静默于深山,将一幕幕山月,一岫岫白云静收眼底,而后慈悲世人,普渡信众。
敕赐和平寺出正殿,下石阶,双狮踏定石栏,栏后间杂花草。最称奇的是一丛小灌木绿叶细长,果荚丰满似燃灯玉指,削开来有豌豆大小十余粒,形同佛珠扁圆。寺中人也不知是何称谓,人们戏称为“佛豆”。面对石阶又是一尊佛像,礼拜后转过去出一小门,才了悟这儿才是寺之正门。山门下一溜长石阶,右侧水泥板下土地公婆悄然匿身,只聆听来去的足音。
遁阶而下,两侧葱郁生长的苕藤几没小径。兴许是庙产的一场荒坝上,静立有两柱一米多高的石灯座。两柱均有孔,以便昔年安置高高的灯杆光照四野。此时依稀可辩正面刻有:“光照三宝户祯祥”与“燄烛九宵神妥侑”,而后面,除却上面几字外,下面的已被风雨蚀去,模糊不辨了。再往下,便是当年僧人悟谒之处。果然,千百年后,遥遥看去依然青山环绕,高低成形有如莲花台。薄雨纷飞,莲花群山润泽雾霭,只遗憾凡人无法如同僧人般醒悟到佛的真谛。
右侧若干修竹下,依山石藏有一孔洞,那便是颇有争议的僧人避雨处了。一说是成了历代高僧闭关修行的静修室,一说是方丈坐禅圆寂的冥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