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盛景之首,当属从景山万春亭四望,一览京城古今壮观。不管烈日当头,还是阴雨连连,紫禁城上浩瀚的黄琉璃瓦总在熠熠生辉,展露出某种挡不住的气势、谐和、庄重。 黄色琉璃瓦成了紫禁城唯我独尊的标志,非天子或天子赏赐,其他人不可僭越使用。琉璃瓦是建材,不同色彩则蕴含了不同寓意和规矩,这在祖国各地、甚至一些邻邦建筑上都留下了明显印记。
在欣赏大场面黄彤彤琉璃瓦时,很多人不知道,那些抓人眼球的琉璃,就产自京西九龙山下、永定河畔的一个小山村——琉璃渠村。
曾多次骑行从琉璃渠村东口疾驶而过,知道它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至今仍在烧制畅销五湖四海的琉璃,却总想留住自己对那座古村落的神秘感,让那种幻想和期待保留得更长久,因而一直未拐进古村一睹真容。
村头牌坊自然由黄琉璃构建。进村不久,可见一道由各色琉璃拼成的文化长廊,上面瑞兽花木争奇斗艳,栩栩如生。村内有村史展,却大门紧闭。除了青石板路、关帝庙、清代黄琉璃过街楼和皇家御用琉璃厂旧址等古代遗留有些韵味、值得驻足仔细端详外,整个村子显得凌乱,各家门口都堆满了各种杂物。
村民们则显得十分闲暇悠然,小商小贩们也懒得叫卖。显然,琉璃渠村破落了,居民也不再是鼎盛时期的居民。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古村差不多尽失古韵,有全无现代村庄的规整和勃勃生机,其未来走向如何?希望何在?恐怕无人能完全把握。
琉璃渠村还在继续烧造琉璃,仍在努力保持在此领域唯我独尊的地位;但是,如今的琉璃渠村已风光不再,村民们更是显出某种懈怠和力不从心。给琉璃渠村历史文化名村荣誉也好,入选北京最美乡村名录也好,那只能算是面子上的事儿;有历史,但又没有文化,最美不最美,骑行者看得清楚,村民们心里也明白。
推车一路闲逛,感到琉璃渠村如果把古建筑保护得再好些,环境景观保持得再美些,村民的生活条件再改善些,邻里间再多些问寒问暖,对善意来访的骑行者再多些善意微笑……即便琉璃渠村曾有的唯我独尊地位一去不复返,它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历史馈赠,只是需要努力把遗产转化成今后发展的正能量,让历史文化名村更加名符其实……
路过琉璃渠小学,见人们正忙着修建校园,一时觉得那里才是琉璃渠村的未来希望所在;古村落能否更好保护弘扬历史文化,能否变成北京最美乡村,都将有赖于能否拥有通贯古今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