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9-5-4 14: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个东方红关于妙峰山的帖子
香道旧时上妙峰山必须攀越2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香会期间有数十万人上山进香。山民将羊肠小道拓宽砌石,开辟成可供骑行、抬轿的畅通香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地下组织利用香道建立交通线,传递情报和运送重要物资。1949年后,随着城市建设和道路的发展,从市区到山下的香道平原路段已非原貌, 山路段基本保存,除个别路段植树造林或修公路、水库外,仍保持了原有的自然景观。自河北省怀来、涿鹿等县经门头沟西部有两条香道,一条从下苇甸经上苇甸到金顶;另一条从下苇甸经担礼、桃园到达金顶。自昌平区高崖口经狼儿峪南达金顶为北道。从北京城和南郊、北郊出发的香道有5条,依方位和习惯依次称南道、中南道、中道、中北道、老北道。中南道香客进香者极少,废讫已久。南道山景幽美,中道、老北道亦佳,中北道次之。以里程计则中道最近,中北道稍远,老北道又远,南道最远。
南道通常由阜成门沿古京门大路,经二里沟、钓鱼台、三虎桥、八里庄(今阜石公路)、田村、西黄村、模式口、高井、五里坨(今京门公路),到门头沟三家店村,进入山区路段。三家店为永定河出官厅山峡进入平原的出山门户,九龙山被永定河截为两段。三家店村昔日店铺林立,庙宇以明清所建为多。自三家店到妙峰山香道有前后二道:老南道和新南道。清以前,老南道沿永定河左岸,走古西山大路的“小北道”,过军庄、陈家庄,在西北涧越仰岭十八盘,进入妙峰山的樱桃沟小峡谷。新南道又名妙峰山正道,从三家店过河,经永定河河曲阶地,然后再渡河上陈家庄山路,新南道平原及浅山缓坡路段最多,适合于车马行走。清代中期以后,朝中权贵、京城富豪及许多城南香客、游人多选择新南道。清末北京至门头沟铁路建成,民初京门公路及门头沟至大台铁路支线开通,香客乘火车在三家店、野溪、丁家滩等站下车前行,或乘车骑马走公路都方便快捷。南道虽比其他香道路程长约一倍,但自清末以后仍为香客人流最大的进香路线。1949年后,公路建成,自阜成门乘汽车西行,在担礼村改走妙峰山公路,仅1小时就可直抵娘娘庙山门。这条最新的进香“南道”,几乎完全取代了其他各道。
中南道山道路段自三家店或海淀区寨口村,分别从南北进入军庄村。南路由三家店沿永定河西北行,过搭拉峪、黄崖子,由军庄村入军庄沟北行到灰峪村,此地有北京地区重要的产煤地层。灰峪西北800米的半山上有一大型溶洞,名仙人洞,洞中有涂金观音大士像。登仰山东岭可见元代尊胜塔残迹,俗称(杨)六郎转塔,经岭顶再上行,到达萝卜地,又名头道岭。萝卜地为古代火山喷口,约1亿年前岩浆喷发,历时数千万年,造就妙峰山顶部的大部分岩层。向西北过二、三、四、五道岭,在阳台上顶峰南50米处,即为玉皇顶,地势比娘娘庙金顶还高约700米,这一段路程风光秀丽,沿玉皇顶下山即到涧沟村。中南道自仙人洞至萝卜地一段山路路陡且险,香客很少走此道。
中道中道的山道路段起自海淀区徐各庄村,是诸香道中山路最短的一条。昔日轿夫大多愿从此道下山,但乘客恐惧路险,很少选择中道。清同治三年,慈禧执政前期的大太监安德海,为慈禧朝顶进香曾整修中道。慈禧进香初由中道,光绪年间改走中北道。徐各庄村北有辽刹大觉寺,原名清水院,是金章宗西山八院之一。寺南有莲花寺,明代建,清末成为出宫太监终养之所。周围还有普照寺、观音庵、西竺寺、回香亭、关帝庙旧址。徐各庄村中有亿善同仁茶棚,又称中道的“头道行宫”。由此香道上行,过涧桥,沿南侧有小道达九龙山麓的玄同道院,为明末殉国大太监高时明墓。香道经栗子峪上行,再经下平台、上平台登山,过上平台茶棚,又名“二道行宫”。此后山路石阶陡立如悬梯,左右盘曲,这段险道称“三百六十胳膊肘”。登冷风口,上为阳台山夷平面,即萝卜地,与中南道合并。
中北道中北道山路段起自海淀区北安河村,北安河是当地较大市镇,香客多在此食宿。上山道高而不危,经整修后石块砌道宽2米多,行走省力,是南道公路、铁路开通前香客最多的一条香道。中北道自古是涧沟村一带通向平原的出山之路,清末为慈禧太后到妙峰山进香之道,同治九年(1870)钟粹宫太监范平喜整修中北道,建金仙庵茶棚。光绪十八年(1892)太监刘诚印再修此道。北安河村原有长明寺、万福寺、关帝庙、清福观等寺庙。出村西北入山口,经1.5公里到鹫峰下,有响塘庙,又名响墙庙,原名福顺寺。慈禧进香曾在此驻跸,夜闻溪水声如鼓乐,赐改今名。香道伴涧水前行,沿途有金仙庵、金仙寺,分别为尼、僧住持。金仙寺是 800年前金章宗西山八院之一的金水院旧址。此地金山泉水质优良,与古银杏、关帝塑像共称三绝。中北道有3块怪石,分别为骆驼石、瞻云妙石和石瓜打石。前行再经过道石、串岭子、状元石、饭台子,即到岭顶妙儿洼,这是门头沟与海淀区分界处。由此下山,经金顶到涧沟村。现中北道保存完好,从北安河到金顶旧路大约20公里。
老北道清康熙年间建成。嘉庆、道光年间经过整修。清末京张铁路通行,来自天津、河北及京城的许多香客,乘火车出西直门到昌平县沙河站,换乘马车或骑行到聂各庄, 由此登上山路段。朝山进香期间,入夜其他山道均点煤油灯或灯笼,惟有老北道点汽灯,十分明亮,汽灯为天津香会所捐献。聂各庄村原有护国佑观音院,从庵向北西行即上香道,过车耳营村。村内关帝庙原有老爷殿茶棚、名遥岭俯畅茶棚,为京城梨园界香会所建。西行有一石洞,洞西北为石佛殿。原殿已废,后人改筑石亭, 亭中供奉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大石佛一尊,为北京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石佛造像。上行经双水泉、磨镰石河、双龙岭、鲜花石洞,登上大峰口顶(又名大风口,海拔1 120米)。有的香客到此,向正殿娘娘像焚香叩拜后便可返身归家,称为顺香。越山口下行,沿途过磕头岭,经玉狮岭到贵子岭,再西行2.5公里,经回香亭即到金顶娘娘庙。老北道山路旧程30里,实测为21.5公里。
金顶香道西道、南道、中南道、中道、中北道都会于涧沟村,该村成为登金顶的起点。金顶香道会聚各路香客,在庙会期间,进香者昼夜不息。今涧沟村到山门已建成盘山公路,昔日香道除登山爱好者外,仅有一些虔诚的老香客坚持登行。涧沟村有一条东西大街为主要干道。有一座大戏台,各种民间艺术在此表演,走会的队伍也在场地上表演各自的拿手好戏,商贩、摊铺也云集于此。 |
|